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根据国家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历程及历年海域使用管理数据,从海域有偿出让方式、海域有偿出让配套措施、海域使用金征收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现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海域有偿出让以行政审批为主,同时,市场化方式出让工作稳步推进,沿海各地纷纷开展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国家海域使用金征收逐步规范,执行2007年新海域使用金标准后,全国海域使用金征收总额大幅增加,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海域征收的海域使用金也逐年递增。不过,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金标准远低于毗邻土地价格,无法有效调控填海造地规模。针对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海域使用金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海域市场化出让要和严格的海域用途管制相结合,填海造地项目应该与毗邻土地捆绑出让,海域市场化出让方式暂时以招标和挂牌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海域资源现状调查,摸清海域资源禀赋基本情况,进行海域资源资产核算,建立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是海域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的基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保障海域使用金应收尽收、实现海域国有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履行国家海域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必要条件。文章针对我国现有海域资源调查核算不能满足海域有偿使用管理需要的具体问题,提出3点建议,包括:开展海域空间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实物账户;开展资源价值评估,建立海域资源价值账户;构建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角度,阐述海域资源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及其价格表现形式,探讨江苏省省管海域--江苏省"两沙"海域资源有偿使用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已经施行一年有余,但法学理论界对海域法理论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一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域法》本身,交叉性研究不够;二是研究大多停留在解释层面上,深层研究不多。因此,海域法理论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对与《海域法》相关的若干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制化和海域法理论研究工作有所裨益。一、海域空间范围的划定问题关于海域空间水平范围,《海域法》第二条规定的较为明确,“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本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海域、水、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是要建立合理的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的自然资源使用权以及转让、出租、作价出资、抵押制度等,明确自然资源使用权实行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的范围、期限、条件、程序和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域有偿使用价格确定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域使用的基准价确定是采用经济手段对海域进行管理的基本前提。为了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海域资源,增强国家对海域的有效控制,体现国家对海域拥有的所有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海域的经济效能,彻底改变全国各地对于海域有偿使用定价的随意性,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域价格确定方法,这是一项紧迫的工作。虽然我国很早就对海域采用了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海域的使用者收取租金,但是目前仍未见到系统的有关海域定价理论的研究。1.有偿使用价格确定的理论基础海域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素,是国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王忠 《海洋信息》2001,(2):14-16
海域使用管理两项制度的推进,是国家海洋局2000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局党组的高度关注下,在海域管理司领导和全司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在财政部综合司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管理力度明显加大。 1 稳打稳扎,逐步贯彻落实海域使用管理的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海域使用确权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第三条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自《海域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项制度得到广泛实施,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更趋科学合理。同时,配套的《海域使用管理技术规范》为界定项目用海范围,规范海域使用权的申请、办理、确权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对有些功能使用上交叉的海域,或者同一海域不同空间上(水面、底土)使用的海域等特殊情况下如何…  相似文献   

9.
对海域使用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使用管理是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使用海域实施的依法行政行为,是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沿海地方各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已成为地厅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和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各地对海域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和要求也逐渐反映出来。不久前,笔者就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就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并加以探时。  相似文献   

10.
海洋有价使用有偿——海南省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形式与发展潘建纲(海南省海洋厅)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部,1988年4月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经全国人大授权,管辖海域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海域总面积的2/3,是中国目前唯一具有法定海域管辖权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对“海域使用分类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分析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制定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海域使用分类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探讨和分析了新的海域使用分类体系设置及调整的主要内容,对与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衔接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海洋开发局限于航运、盐业和捕捞等,开发活动之间矛盾相对较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海洋开发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海洋开发活动之外,海洋采矿、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海水养殖、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海洋旅游等新型产业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转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实施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沿海海域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投资于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成为热潮,不少外资也纷纷投资我国…  相似文献   

13.
①“三到位”、“五个关系”的处理,《暂行规定》的实施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不断深化、完善实施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当前重要任务;希望在实际工作予以贯彻;②也希望,对其中的有些问题大家再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对海域使用管理的认识要不断深化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升华和深化。我国建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八年的实践证明,包括从事海洋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在内,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都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零散的感性认识到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称《海域法》),就是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八年来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该法的出…  相似文献   

15.
合理征收海域使用金是有效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实施的关键,在海域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条件下,只有弄清海域使用金的内涵才能做到科学制定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结合海域使用方式的特殊性,指出海域使用金除了要使国家所有的海域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同时还要体现海域使用人对其所损害的海域自然属性功能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
海域使用中有关海岸线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关文件中有关海岸线定义、界定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该法只是对海域使用管理的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本文试图对我国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规范养殖用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用海属渔业用海范畴,是我国用海面积最大的用海类型.我国沿海有适宜发展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483万公顷,现有养殖用海面积145万公顷.由于养殖用海面广量大,养殖主体错综复杂,用海观念陈旧落后,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颁布实施多年,但截至目前仍有30%以上的养殖用海项目未纳入海域使用管理的范畴.鉴于此,笔者就开展养殖用海专项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养殖用海活动,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海域定级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在海域定级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海域定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因素因子体系的建立;语言型、域值型、数值型、点扩散型和线扩散型影响因子的量化方法;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因子权重值;海域定级及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0.
蒋家沙和竹根沙海域位于江苏省南通、盐城两市海域的交界处,是江苏省沿海辐射沙洲的核心区,总面积达593.7平方千米.该海域不仅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海洋资源也非常丰富,被广大沿海渔民誉为"海上聚宝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