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 ℃;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增减幅度不大。伴随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加大,社会、经济损失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影响区域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使得云南气候与生态环境的演变存在特殊性。近50来,云南气候与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通过收集调查相关部门多年资料数据,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云南气候变化趋势,以及云南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促进云南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便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云南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侯光良  肖景义 《热带地理》2011,31(2):119-124
农业起源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有一定借鉴意义.农业起源需具备一定环境和人口压力、适合的地形、适宜野生稻和黍(粟)生长的气候环境、有从事高级采集一农业活动的文化背景等条件.根据环境演变和考古资料,晚更新世末期一全新世早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事件.气候变化刺激了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4次评估报告影响下,全球变暖达到前所未有家喻户晓的程度.各国人民似乎对“气候变暖”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只要是灾难,不论水灾还是旱灾,不管是降温的雪灾还是高温的热浪,各国媒体均将这些灾害与“气候变暖”紧密联系起来,IPCC第四次报告也是如此.气候真的变暖了吗?真的那么严重变暖了吗?气候变暖真的给人类带来的只是可怕灾难而没有益处吗?水灾与旱灾是一对矛盾的2个方面,如何都能够由“全球变暖”一个因素所导致?地质记录表明,气候冷暖波动是地球气候变化一般形式,过去在人类能够影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以前,地球气候就是一直在不断地冷暖变化着的.驱动地球冷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球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不变的气候是短期的,是暂时的,而变化的气候却是长期和永恒的.持续了约550年变冷小冰期于1850年结束,随后进入暖期则是正常的自然过程.人类活动最大可能只是叠加了变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对比分析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2种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认为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结果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
2004—2005年宁夏特大干旱事件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对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宁夏全区24个站连续15个月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对干旱事件的气候特征、干旱环流特征以及造成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诊断,其结果表明:宁夏2004—2005年特大干旱事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发生的,贝加尔湖阻高以及500 hPa正高度距平持续维持是造成宁夏特大干旱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与常年相比较弱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4,(12):44-45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它现在已经涉足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一个专门研究北极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小组8日宣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仍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等不同使得碳收支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由此补偿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释量,使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仍然发挥着碳汇的功能。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的可能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素有地球三极之称,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三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这些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加强对南极、北极和青...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和森林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是全球变化研究前沿,也是森林生态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亚洲中部干旱区山地森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正经历着显著变化,其中以高山林线的变化最具代表性.植被带谱清晰的天山北坡近50 a气候变异明显,是研究高山林线变化的理想区域.采用摄影测量技术及高分...  相似文献   

10.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强  李裕  陈丽华 《中国沙漠》2011,31(2):492-499
总结归纳了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气候变暖的本质驱动力。同时,还提出了目前气候变暖中几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讨论了为何要更加重视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及其不利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并从长远发展和短期现实角度对目前科学应对气候变暖做了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变化的事实,认为全球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的变异,但人为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从水热平衡失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快速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粮食种植、畜牧业生产、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地域差异,不同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响应的变化.最后探讨了今后研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上升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将引起灾难性后果的理论,已成为全球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器测资料和最近2000 a来温度序列,得出如下观点和结论:1)全球变暖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全球升温的幅度存在不确定性;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着气候变暖,仅从自然因素方面考虑未来存在降温的可能,因此未来温度的变化趋势很难预测;3)过去2000 a来冷暖变化频繁交替,最近100 a来的升温速率是否是过去2000 a中最大的时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得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明确这些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恒  高众勇 《极地研究》2009,21(1):60-68
南大洋是全球最重要的CO2汇区之一。准确估算南大洋及其各海区的海-气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预测和评估未来南大洋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南大洋广阔的海域,恶劣的气候条件、自身复杂的水文物理及地球化学过程等原因,目前对南大洋的CO2通量的评估不一而足,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方法和各个海域海-气CO2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目前对南大洋的年吸收量估计为大约在0.1-0.6PgCyr-1,同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其存在极大的年度变化性。并且,由于各个海区受到生物、物理和水文等各方面的影响,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A CO2‐warming atmospheric scenario, whereby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result in higher temperatures that either melt near‐polar ice or cause thermal expansion of ocean waters, thus leading to increased sea‐levels and exacerbated coastal erosion, assumes fundamental but unproven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have reinforced claims of an accelerated warming and indirectly given support to the complete scenario, but ignore the point that global climate and not just air temperatures have changed over the past century. Indeed, it is difficult to prove that air temperatures have warmed naturally outside of urban centres over this period. To attribute recent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anthropogenic factors and to extrapolate these trends to the future also ignores the historic variability of climate. What is more, an eustatic rise in sea‐level cannot be discerned from the background noise of technically or climatically induced changes. Even if sea‐level was rising, coastal erosion may be accounted for better by a suite of inter‐related climatic factors including changes in rainfall regimes, hemi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torminess.  相似文献   

15.
北极地区碳循环研究意义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引发了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北极地区苔原冻土带退化、海冰面积退缩和厚度变薄将使北极生态系发生重要变化 ,因而引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变异。为精确评估北极地区对人为大气CO2 的吸收通量 ,围绕北极苔原、边缘海和极区海域的碳循环研究引起了重视。调查表明 ,北冰洋和亚北冰洋海冰区是海洋吸收大气CO2 的重要汇区 ,北冰洋具有吸收大气CO2 约 1×GtC/a的能力 ,北冰洋夏季冰缘区的长光照和高生产力促进了对大气CO2 的吸收能力 ,北冰洋深水环流和通风作用也有利于表层碳向深水转移。最近有些调查表明 ,如温度继续升高 ,北极苔原有可能从碳汇转变成大气碳源。国际上正加强北极地区碳循环研究的规划和计划 ,企图通过改进现场调查观测手段以及研究方法 ,来定量研究和模式预测变化中北极地区的碳汇潜力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王绍武  龚道溢 《地理研究》2001,20(2):153-160
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1)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4~0.8℃;(2)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得到了海洋温度、大气温度、钻孔温度、陆地雪盖、海冰及冰川资料的支持;(3)1998年是近一个半世纪有观测资料以来最暖的一年,对1961~1990年平均的距平为0.55℃。20世纪变暖的趋势为0.066℃/10a;(4)1990′s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平均气温距平0.35℃,也可能是500a或者甚至1000a来最暖的10年。所以,20世纪气候的变暖是无可怀疑的。人类活动影响很可能是20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 1960―2013 年华南沿海 7 个海洋站的实测海表温度(SST)及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ENS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Yamamoto 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 54 a 华南沿海 SST 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 54 a 华南沿海的年平均 SST呈准同步变化和显著增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 0.08~0.17℃/10 a,平均为 0.12℃/10 a,以冬季增暖最为显著;2)SST 变化在 1997/1998 年出现突变现象;3)SST 变化有多时空尺度的变化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周期是 2~4 a的年际变化;4)SST 变化深受 ENSO 事件的影响,约滞后于 MEI 指数 2~4 个月;5)影响 SST 变化趋势的主要因子有全球气候变暖、PD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层风速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气候变化和当代气候增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别简述研究的意义、发展历程与主要科学问题;梳理总结中国过去气候变化重建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区划变动特征,全球增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影响的区域差异,气候变化的综合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认识;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编制相关领域和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50 a中国大陆无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大陆678个台站1958-2007年的50 a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年、季无雨日和不同干旱程度持续性无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我国无雨日的空间差异很大,局地无雨日变化受大地形影响明显,无雨日高值区在南疆盆地.低值区在四川盆地,年均最大持续无雨日在南疆高于130 d,四川盆地则少于15 d.近50 a无...  相似文献   

20.
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分时间段进行了计算分析。用各个站点52年的气温序列斜率与纬度和海拔分别做了相关分析,发现气温变化幅度和纬度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冬季;但气温变化和海拔没有相关性。另外,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和纬向分析,发现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气温的纬向梯度在变小,变化的幅度是冬季大、夏季小,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最后指出造成气温纬度梯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大陆度随纬度的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