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涉县地震台站基本现状及其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涉县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形态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结论。针对涉县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涉县地震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根据地球物理数据跟踪分析方法,将干扰源按照自然因素、场地环境因素、观测系统、地球物理事件等类型进行分析,并给出数据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涉县地震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根据地球物理数据跟踪分析方法,将干扰源按照自然因素、场地环境因素、观测系统、地球物理事件等类型进行分析,并给出数据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9年1月7日,河北邯郸地区广平台、涉县台地磁FHD观测仪Z分量数据同时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通过对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空间影响分析、与台站其他观测进行对比及以往震例讨论等,认为该变化可能为一次地磁局部地球物理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6.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据涉县地震台DSQ水管仪延长基线和进一步密封改造后的经验,认为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受台站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形地貌、洞室条件影响外,基线长度也是致关重要的。密闭山洞、减少背景噪声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有益,但提升的幅度不大,只能给观测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观测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通州地震台、延庆地震台和昌平地震台2004年以来使用铅板电极观测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干扰及观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资料变化主要有环境改变干扰、流散电流变化干扰、外空磁场环境变化干扰、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更换避雷器等)。找出了典型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电场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在使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时,必须对各种干扰的因素进行仔细的排除。  相似文献   

8.
描述六安市地震台DPDC-2低频电磁扰动仪观测原理及运行环境,以2014年金寨震群、2015年3月14日安徽省阜阳市4.3级地震和2015年2月14日中国台湾台东县6.2级地震为例,分析该台电磁扰动仪映震能力。结果发现,六安地震台DPDC-2低频电磁观测扰动仪对金寨震群及阜阳M_S 4.3地震有一定映震能力,对国内6.5级以下远震未表现出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9.
涉县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要求施工,利用GSM-19T磁力仪,对建筑材料磁性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对地磁房建设前后磁场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可以发现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此次涉县地磁房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磁性检测工作,可以为其他台站磁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邯郸地区的广平和涉县地磁台地磁Z分量数据在2019年12月24日同时出现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高值变化,通过观测系统检测、测区环境调查,排除干扰因素影响。利用空间影响分析、台站其他观测仪器和省内其他地震台站相同仪器的同时段记录以及以往震例的对比分析等手段,分析认为,此次Z分量数据的异常变化应为一次局部地磁地球物理事件。  相似文献   

11.
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严格照规范进行,于2014年中投入试运行。本文就涉县地磁台观测室建设在勘选、材料磁性检测、异常情况处理所用方法进行阐述,运行后资料质量分析表明,涉县地磁观测室建设较为成功,其建设经验可为其他地磁台站新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涉县地震台在2005年建成了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中国地震局,2001)要求的地磁FHD相对记录室。本文描述了从观测场地清理,到选定磁房位置,从建材选择,到建成符合标准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心得及经验,希望为其他台站的地磁记录室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德都地磁台拟迁建新址的勘选过程及结果,勘选过程严格执行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并对勘选的结果做了初步分析。认为五大连池市和平镇翻身村南的台址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拟建设的新疆且末地磁台进行场址勘选,采取十字剖面测量和密跨度测量方法进行地磁场总强度F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地磁台的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环境等地磁观测环境条件,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适宜地磁基准台站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磁观测中干扰抑制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观测数据不仅具有学术研究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地磁台网中近1/3地磁台站正日益受到由外界人工电磁干扰源的干扰,产出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如何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干扰进行辨识是目前地磁台网运行中数据处理的热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从地磁观测数据中分析及抑制方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及干扰抑制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演化的新方向,介绍了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中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展望中谈及.研究发现,智能信息处理是地磁数据中干扰辨识及抑制领域有效技术和今后发展趋势,也是地磁观测数据综合处理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变化干扰影响地磁台观测问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泉州白水营地磁台历史资料时发现数据不正常,摘例分析1999年日均值差值曲线异常突跳的问题,查找环境变化干扰因素;再溯1988~1989年初鱼池铁丝影响磁变仪基线值突变及相关试验分析研究、剔除影响工作,强调地磁观测环境净化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磁台距成灌高铁运行线路垂直距离约1.5 km,使用数字化磁通门磁力仪GM4,在轨道沿线不同距离处进行野外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运行对周围地磁观测环境产生干扰,干扰距离约6 km,干扰主要来自轨道泄露电流及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  相似文献   

18.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