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琳  罗祎浩  杨天青  郝婧  刘浩 《华南地震》2021,41(3):132-140
2019年10月2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发生4.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贵州省地震局及时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在沿河开展地震加密监测、烈度与灾害损失调查、地质构造调查等现场处置工作,地震的最高烈度为Ⅵ度,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房屋震害.  相似文献   

2.
为做到防治“非典”和震情监视与应急工作两不误 ,确保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 ,中国地震局及各省地震局能及时派出现场工作队伍 ,同时保证地震灾区的防疫安全 ,中国地震局于近期制定并实施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期间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保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 ,中国地震局在防治“非典”期间委托非疫区地震系统有关单位承担中国地震局现场应急工作队的主要业务工作 ,并派出机关现场应急工作小组 ,率领京区有关直属单位的分析预报、现场监测和通讯工作人员 ,赴云南省地震局昆明黑龙潭地震台待命。京区派赴昆明的应急人员分为两组 ,由局领导…  相似文献   

3.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地震部门往往需派出人员到地震现场评估地震灾害和建立地震观测台站(流动台),监测地震活动情况。1建立流动台时的准备工作在确定地震流动台的建台人员和守台人员后,还须将流动台的仪器设备和建台物资准备好。地震记录仪、拾震器和通讯设备(电台)...  相似文献   

4.
龚宇  陈峻 《四川地震》2007,(4):42-44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了1次6.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作为西南片区地震应急联动协作单位,根据《西南地区地震应急协作联动联席会议章程》,也派员参加了这次地震现场工作。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现场工作的一些具体环节,笔者觉得当今政府和社会对地震应急工作的要求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对于近年来破坏性地震发生较少的四川省而言,此次地震现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东源M4.8级有感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震中附近架设了3个流动台,现场组网监测余震的活动。通过10 d的观测,不但记录了大量ML0.0级以上地震,还记录更多的ML0.0级以下地震事件。统计分析表明,此次地震属主震-余震型。流动监测不但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和定位精度,还向数字化烈度迈进了一步,为今后的烈度速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部门的现场工作要求,设计了区域现场地震工作系统。提供可靠的地震现场调查和通讯手段,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信息,有效地进行应急指挥与调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区域现场地震工作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流程、设备功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邢台地震后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地震工作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对灾区群众亲切慰问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以及灾区群众在全国人民支援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情景,文章从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出发,论述了邢台地震在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中的开创性意义;并总结了在邢台地震现场监测和预报实践中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2-02-16河源发生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地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通过分析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震前准备、震后应急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安地震现场观测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文安地震现场观测工作,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震现场观测,所以本文总结了现场监测工作的成功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地震应急观测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电磁学方法是国内外公认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之一。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地震电磁动态特征研究”课题的具体思路,供大家讨论、指正,即:通过对其全国地电场、地磁场、地电阻率、地震电磁波和GPSTEC等数据的汇集,进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分析地震电磁场动态演化特征,定期形成“动态演化”数据产品,为相关部门分析预测地震提供背景信息;同时,积累资料和震例分析经验,为开展前兆分析方法和地震电磁效应机理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文章从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与共享、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与舆情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该次地震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地震烈度图,为灾害损失评估、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强化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加强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获得了抗震防灾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机构的作用,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认为,地方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从重视基础研究、抓观测资料质量、提高会商质量、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方面入手,才能适应当前监测预报体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晋陕豫地震联防区34年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针对地震联防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章程,建立监测网络,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区域合作与信息共享等对策建议,切实提高区域地震联防和应急联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下流体异常与明显的宏观临震异常;还认为震前作出预测可能困难,但震前有所觉察应是可能的。为提高中国地震预测能力,提出了要改革目前的"监测、预测、研究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与地方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要改变地震日常分析预报中"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现状和过早地"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模式,要提倡创新性的科学探索,要重视前兆异常的震前调查与落实,要重视宏观异常的监测与研究等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主要由无人机飞行平台、飞行控制系统、遥感系统、软件系统和无线电遥控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具有运行成本低、执行任务灵活性高等特点,是快速获取震后灾情信息的重要手段。结合四川高原山区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对无人机地震灾情监测系统在四川高原山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在高原山区的应用将在提升地震灾情现场勘查能力,迅速获取灾情信息,增加救灾工作的时效性,及为后期科学考察提供辅助信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简要说明了台站地震速报监测系统软件的系统特点,着重介绍了该软件主要功能模块.该软件在合肥数字遥测台网地震速报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台站地震速报数据快速通报和汇集,进而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监测系统的组成情况及对由多省区组建而成的地震现场监测系统进行统一组织指挥、统一技术管理的作法,指出在地震现场监测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原有监测网点的作用,应增设短临预报效果较好的观测项目以弥补原有台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矿震是危害矿山安全生产的严重灾害,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研究探索中发现,应用断裂力学知识和地震科学知识以及矿山形变测量资料,有可能对矿山地震作出某种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