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2015-2018年辽宁测震台网记录的10条M_L>2.5的三种类型地震,运用3~20个台站分别对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将得出的结果与编目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得到一个线性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网缘地震应选取8~10个台站,网内地震选取5~7个台站进行定位可以保证速报结果的准确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9年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49个ML≥3.0地震,选用相同地震台及相同震相到时数据,分别采用单纯形、Loc Sat和Hypo Sat定位方法重新定位,从定位残差和震中位置对各定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地震台站包围好的浅源地震,3种定位方法均适合;对地震台站包围不好的浅源地震,Loc Sat定位方法效果较好;对深源地震,Hypo Sat定位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段刚 《内陆地震》2015,(1):82-87
利用福建地震台网接入的台湾地震观测台站,结合福建的部分台站,定位台湾地区地震,分析测定结果与台湾公布的地震参数吻合性。并对用此方法分析地震的时间作大致计算,进而判断在地震速报中使用这些台站进行辅助定位的可行性,给出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拟利用山东数字化测震台网记录的实际观测资料,根据单台记录直达P波前2 s数据,通过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筛选出测定地震方位角的典型方法;探索根据直达P波包络特征和峰值速度测定震中距和震级有效性;根据实际处理结果,从台网中筛选出一旦发生强震适于进行地震预警的台站.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3个台站Pg震相进行震中定位时有时存在误差较大、不稳定等现象,通过分析区域速度模型差异、台站的几何分布对震中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山东虚拟测震台网,给出了接近实际的直达Pg波视速度结构,提出了三台震中定位的综合解决方案。对2009~2013年山东虚拟测震台网内1 555次地震的震中定位结果表明,应用三台定位方法得到的震中定位误差平均为8.7 km(与台网定位结果相比),提高了震中定位的精度,减少了震中不能确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8.
四川甘孜州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台站基本情况甘孜州测震台网由康定地震中心站管辖的州内台站和州外的雅安台和石棉台组成 (以下简称甘孜台网 )。大致展布在东经 99°~ 1 0 3°,北纬 2 9°~ 3 1 .5°的一个多边形内 ,平均台距约 1 3 5km,最大台距约 3 50 km,面积约 8万 km2 ,平均海拔 2 51 1 m。甘孜台网地处偏僻的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 ,这里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及其他振动源 ,干扰较少 ,环境安静。台基岩性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类。甘孜台网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康定台 ,建于 1 965年 5月 ,用维式光记录短周期地震仪进行观测。 1 970年 5月成立甘孜地震中心站 ( 1 984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东数字化测震单台三分向记录,选择2种测定地震方位角方法和7种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际结果的系统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的测定地震方位角的技术方案和适于地震预警的测震台站.对测定震中距和震级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最佳的根据直达P波前2 s波形的包络特征参数求震中距、峰值速度的统计关系,以及根据包络特征参数求震级的标度关系.快速测定震中距和震级方法在实时地震预警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2015年6月珠江口海陆联合地震构造探测项目人工爆破资料,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3种常用地震定位方法,对6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分析,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位置进行对比,验证地震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当地震定位数据满足台网分布方位均匀度ΔU≤0.35、次空隙角(S_(gap))≤160°时,广东地区地震震中定位精度优于3 km。  相似文献   

11.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errors of epicenter location and origin time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the old Fennoscandian seismic network. An average crustal model (Sellevoll andPomeroy, 1968) and P and S wave residuals as a function of azimuth have been used. The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different maximum detection ranges. The analysis shows relatively, small (1 km) standard errors of epicenter loc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 central Fennoscandia. The largest errors are found in the south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Fennoscandia.On leave from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Warsaw, Polan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6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给出了该台网的深远地震震相记录特征,避免了常规分析方法中将深远地震误作浅源地震而带来的定位误差;利用1978年1月~2005年8月的深远地震记录资料,绘制了全球深远地震震中分布图,以作为地震速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seismi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ralApennines (Italy) using the recordings of the Rete SismometricaMarchigiana (RSM). In particular, the selected events are relocated usinga 1-D model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n inversion procedure. The robustnessof the 1-D model and the location accuracy are tested. The capability ofthe RSM to well constrain crustal and subcrustal events in the studied areais discussed. We find that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hain the seismicity liesin the upper crustal layers, following the structural trend of the Apenninicbelt. A W-deepening of the events is observed in the Apenninic foredeep,where the seismicity is mainly confined in the lower crust. This evidenceimplies the deepening of the brittle to ductile transition. Some well-locatedsubcrustal events are found. Their locations seem to confirm the W-dippingsubduction of the Adriatic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Apennine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观测台网地震速报定位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孟玉梅  赵永  王斌 《地震》2001,21(3):65-69
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目前地震速报定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利用1990~1997年的速报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地震震中位置的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地震定位研究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提高定位精度也一直是地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各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大体分类并概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各实时地震观测系统中应用的台网定位方法,同时将部分台网方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绥棱爆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阳江Ms 4.9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及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9月17日阳江Ms4.9地震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属1969年阳江Ms6.2主震后的晚期强余震,北东东向的平冈断裂和北西向的洋边海断裂是本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具有逆冲特征,这次地震的震感范围大,影响波及面广,震中烈度达Ⅵ,造成了一定破坏。震前1个月至临震微震(ML〈1.0)频度密集,部分前兆台站出现中期和短期异常。文中最后概述了地震前后的应急对策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的方法对大同震区1989年6.1级、1991年5.8级、1999年5.6级3次地震地震序列进行了震源位置和震源区速度结构反演,以确定3次地震序列的分布和震源区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3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为NNE向的大王村断裂和NWW向的团堡断裂,两条断裂表现为交替发震;3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平均为10.06 km,其中以6~15 km为发震优势层;研究区速度结构与大的地貌特征相符,沿大同盆地第四纪沉积层表现的不间断低速带,从大同县一直延伸到阳高、天镇等地。在中部山自皂台附近出现了一高速区位置与大同火山群分布区相近。大同—阳高3次地震序列分布在相对高速区上,表明这一区域为应力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