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湿热证患者的基础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特点。方法:选择86 例PCOS湿热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女性86 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比较2组基础性激素;包括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结果:2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W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型肥胖发生率观察组为30.23%(26/86),对照组为13.96%(1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发生率观察组为47.67%(41/86),对照组为30.23%(2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基础性激素比较,观察组LH、T、A2、T/E2水平高于对照组,E2、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FSH、LH/FSH、PR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观察组FPG、FINS、HOMA-IR、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OS湿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低雌高雄或高雄,并且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控制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强化卵巢功能,促进卵巢节律的建立,从根本上纠正高雄激素血症,从而防控患者远期发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脾肾两虚、痰湿瘀阻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脾肾两虚、痰湿瘀阻型PCOS-I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指导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李光伟指数、Bennet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Bennett ISI)],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量(BMI),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雌二醇(E2)、血清总睾酮(T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血清游离睾酮(cFT)],月经周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脱落5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48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6%(44/47),对照组为77.1%(37/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各项指标、FPG、LDL-C、BMI、TT、FAI、月经周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其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QUICKI、李光伟指数、BMI、月经周期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脾肾两虚、痰湿瘀阻型PCOS-IR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糖脂代谢紊乱、中医证候及月经不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于“三辨模式”运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 例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水平、性激素指标水平,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水平均下降,卵巢体积缩小,HOMA-β、子宫内膜厚度值均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饮食、运动、糖尿病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加快糖、脂代谢,保护肾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及降压、降脂、降糖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痰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BMI、BP、FPG、2hPG、HbA1C、TC、TG、HDL-C、LDL-C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腹围、BMI、2hPG、HbA1C、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除BP外,治疗组其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降脂、降糖、减重方面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7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90例。对照1组采用饮食调护干预,对照2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干预,观察组采用改良外贴式药灸联用饮食调护干预。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瘦素(LEP)、脂联素(ADP)、胰岛素(Ins)和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85/90),对照1组为71.11%(64/90),对照2组为84.44%(76/90),其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LEP、ADP、Ins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贴式药灸结合饮食调护能够有效降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Wt)、腰围(WC)、腹围(AC)、臀围(H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t、WC、AC、HC、WHR、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对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体质量、腰围、腹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68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33/34),对照组为82.35%(28/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ST、ALT、T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88%(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NAFLD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白术散联合度拉糖肽治疗气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 例气阴亏虚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15 例予度拉糖肽治疗,治疗组18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白术散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指标[包括空腹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质量指数(IBM)],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17/18),对照组为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FBG、2hBG、HbA1c、BMI、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C-P水平及HOMA-β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3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白术散联合度拉糖肽治疗气阴两虚型T2DM临床有效,可显著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利于血糖平衡,并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关节围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U-FMA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COS脾虚痰湿证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中医证候(月经周经、痤疮、多毛)积分及总积分,以及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值(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游离睾酮(T),卵巢体积、卵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中医证候总积分、BMI、FPG、FINS、HOMA-IR、LH、LH/FSH、T、卵巢体积、卵泡数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脾虚痰湿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体脂率肥胖与脾虚的关系,并以此为从脾论治中老年2型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50岁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50 例,按照相关标准辨证分为脾虚组和非脾虚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生物电阻抗(BIA)、体脂率(PBF)、肌肉量检测和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不同性别在脾虚组与非脾虚组中PBF、骨骼肌指数(ASMI)之间分别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量表评分的高低评估脾虚的程度,不同性别存在差异,男性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含量减少,与量表评分呈负相关性,女性则以体脂率的增加为主,与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男性≥70岁者有出现肌肉量减少伴体脂率高的肌少性肥胖倾向。在体脂率及骨骼肌质量中,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表现为脂肪组织对肌肉的保护作用。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体脂率肥胖均与脾虚相关,从脾论治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健脾调肝法治疗T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YGTSS)评分有效率[OR=2.79,95%CI(1.74,4.45),P<0.0001]、YGTSS评分[MD=-1.28,95%CI(-2.17,-0.38),P=0.005]、中医证候有效率[OR=5.97,95%CI(3.02,11.82),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MD=-4.76,95% CI(-5.49,-4.03),P<0.00001]、不良反应[OR=0.07,95% CI(0.03,0.20),P<0.00001]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调肝法可提高小儿T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对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衰弱状况。结果:治疗组无脱落,对照组脱落3 例。治疗后,2组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衰弱率治疗组为36.36%(12/33),对照组为56.67%(1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辛散化痰方联合西药治疗痰湿阻肺兼气阴两虚型AECOPD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衰弱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益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Ⅳ期DN患者96例分为2组,每组各48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益康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口干咽燥、腰腿酸痛、肢体浮肿、疲倦乏力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UN、Scr及UA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益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Ⅳ期DN患者,能进一步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西药曲美布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健脾之中药方口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S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嗳气、纳差、咽部不适、咳嗽的发生程度和频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