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在此次地震前短临预报的基础上,对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微观和宏观前兆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地震活动在该区最典型的短临异常特征是平静,分析了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和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所显示的“膨胀—扩散模式”的孕震机制。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着重介绍了北京顺义4.0级地震前后板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并通过对板桥井二次异常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井水位异常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6.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4.8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与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古冶区的王辇庄乡.震中烈度为V度,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唐山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SEE,T轴方位为SSW,接近水平,这与华北构造应力场的NE-NEE方向不一致.唐山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晚期余震的正常起伏,2004年以来唐山老震区的ML4.0以上地震呈现了很好的准周期性.唐山4.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测震学参数存在背景性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震区地震活动平静、起伏的阶段性特征.前兆异常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其中地下流体异常、电磁异常表现更为突出.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无论是地震活动性还是前兆方面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异常.异常既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的,配套性很好.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汶川8.0级地震及其强余震引起的唐山井水位同震变化的幅度参数(最大振幅、阶变量)和时间参数(最大振幅时刻,同震持续时间),以及邻近的陡河台记录的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的到时.计算分析了同震参数与震级(ML,MS和MW三种震级)、井-震距、震源深度的相关方程及同震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同震变化量与MS震级的相关性最好,与震源深度和井-震距相关性较弱;同震最大幅度与同震阶变量、同震持续时间相关性很高,水位同震振荡和阶变均来自地震波引起的动应变;水位同震振荡的最大振幅发生在S波至瑞利波时段,水位同震响应是地震波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对澜沧—耿马大震周围井孔水位记录曲线及数据进行了有关处理和分析,结果认为:①思茅井、景谷井水位微形态有四种类型,其中阶变形态和不规则形态有一定前兆意义;②水位后半日波峰时变化对大震有异常反映,波幅异常意义较小;③大震前近场井水位潮汐波因子有较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12.
2016年5月18日云南云龙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地下流体和滇西实验场综合预测方案出现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存在云南5级以上地震平静、中甸中等地震窗活动以及滇西2015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等中期异常.2015年11月中旬至2016年5月中旬云南地下流体呈现不同测点同测项同步性异常和同测点不同测项同步性异...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通过场的动态监视和源的过程追踪以实现地震预报,以唐山7.8级地震为例,研究了震前各种前兆方法观测到的短临异常的场兆和源兆的特征。通过研究得出:场兆数量多,密度小,异常台项比低,源兆数量少,密度大、异常台项比高,台点多的地下水位和流动重力较易区发场兆和源兆的差异性,源兆主要分布在一些断裂构造形成的闭锁区内,场兆主要分布在闭锁区附近一些活动断裂及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了2次巨大地震,云南地区的地下水位观测记录到了这2次地震的大量信息。文中给出了云南水位数字和模拟记录到的印尼2次巨大地震的响应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目前的水位模拟记录较数字化记录能更清晰地看到巨大地震引起的水位异常变化过程;大震引起的水位上升和下降可能是地震波的作用改变了构造单元的应力所致,并与井点的地质构造部位有关;同一井孔对同一断层上破裂方式一致的大地震的响应方式是一致的,只是对震级大的地震响应幅度大,震级减小,响应幅度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数字前兆观测地震异常短临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高频序列分析处理方法,对2001年以来首都圈及外围部分地区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所采用的数字前兆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原始图像变化形态研究,观察分析图像的突变、潮汐畸变、振荡、脉冲等微动态变化特征;②通过滤波等方法研究提取数字前兆资料的高频信息在地震前后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首都圈地区ML4.5以上地震,对数字化前兆的短临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北6.2级地震地温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北地震前40天左右,在距该震中100-200km的河北阳原三马坊、北京塔院和延庆五里营地温测点先后出现典型地温短临异常,异常幅度为0.001-0.01℃,据此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姑震级和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三马坊测点在张北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幅度仅为大同阳高地震前的1/10,这可能与构造条件有关。在该地震的映震范围内有关兆反应的地温测点所占比比例为27%。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应力与b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b值一直是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内容之一.在b值分析时,一个是特定时段的空间扫描分析,另一个是选定空间范围内的时间进程分析.b值的空间分布可以反映各个地区b值的差异性,但难以将其与地震孕育相联系.同样,在进行b值随时间变化分析时,难以保证所选取的区域完全包含b值异常区.有震例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b值存在数月-数年的下降变化过程.本文中,我们着眼于b值下降变化过程,通过格点搜索法,分析1976年唐山Ms7.8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结果 表明:b值下降异常大面积集中分布在京-津-唐一带地区,在这个异常区内唐山Ms 7.8地震发生前b值大约从1973年6月到1974年10月经历了17个月的下降过程,从1.1降至0.72,相对下降幅度约为35%.在之后的20个月中,b值一直维持在低值,没有明显变化.在b值处于低值期间,从1975年4月 1976年6月,b值异常区的应变释放是加速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各种前兆资料的分析,发现玉门5.9级地震前地电、地磁、应力和应变、地下流体及水氡和气氡等多种测项都有异常显示。研究各个测项的异常时间、幅度和异常台项的分布后,得到此次地震的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对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