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以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区瓦卡泥石流沟为例,引入沉积相的概念,按沉积相特征对泥石流沉积剖面进行地层单元划分。把沉积亚相划为A相粗砾泥石流层、A1相细砾泥石流层和B相表泥层。每层采集3~4个样品,共采集61个样品,并对其粒度特征及分形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沉积亚相的粒度分布曲线均呈多峰型,反映出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分选性差的特点。(2)A、A1相为粗、细混杂砾石层堆积,颗粒分布较不均匀,而B相为不含或极少含砾石的亚黏土层沉积,各组分颗粒百分含量分布较均匀。(3)多砾石的A、A1相分形特征较好,分维值区间为2.692 1~2.697 1,相关系数为0.868 2~0.832 2,体现出混杂堆积结构特点;B相分维值为2.900 7,其相关系数为0.43。B相表泥层与A相粗砾泥石流层、A1相细砾泥石流层的粒度分布与分形结构特征很好地反映了泥石流沉积亚相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2.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吕晓光  赵翰卿 《沉积学报》1999,17(4):572-577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大老爷府地区早白垩世泉头组泉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区”三段微相组合区。将水下分流河道进一步划分为废弃型、完整型和多期叠加型3种;识别出坝上河混合微相组合;将河口坝组合再划分为完整型河口坝和叠加型河口坝。讨论了在坳陷湖盆条件下三角洲前缘厚层储集砂体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以及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应用BS1-1取心井资料进行泥岩颜色、岩石组合、沉积结构、构造、粒度分布、沉积韵律等相标志分析,对BS油藏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BS油藏PI油层组为扇三角洲前缘远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范围有限,仅在断层附近发育,河道前端受湖浪作用改造明显,前缘席状砂发育,偶见远砂坝,河道间微相不发育。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类型及其展布方式和储集性能,沉积微相展布对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下分流河道生储盖组合良好,为油气有利富集相带。  相似文献   

5.
长岭凹陷所图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岭凹陷所图地区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了该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 所图油田高台子油层主要为三角洲沉积; 青山口组储层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分别发育分流河道微相、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微相; 目的层中,GI1 层、GIV2 层砂岩发育较差,GI2 层、GIV1 层砂岩发育较好,呈片状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东区苏77、召51井区尚属新领域,研究程度还很薄弱,其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录井及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气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苏77、召51井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曲流河-辫状河沉积体系,气藏主要发育于曲流河边滩及辫状河心滩微相,地层水水型为CaCl2型,显示出封闭还原的滞留水环境。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烃源岩、沉积微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局部微构造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的详细观察,结合测井、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在环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砂层组中,识别出了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深湖3种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液化流沉积、滑塌沉积和深湖泥10种微相。编绘了一系列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图和长63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表明研究区西部、北部及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发育深湖亚相。在深湖亚相中除了深湖泥外,发育大量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作者首次提出了源于浅水区的砂级沉积物是通过前三角洲上的一系列水道搬运至深湖区形成重力流沉积的。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建立起了该区的沉积模式。论文最后分析了研究区的油气潜力,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砂质碎屑流沉积两种微相的储集性能最好。由于本区砂体横向尖灭现象普遍,可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杨建业  任德贻 《沉积学报》2000,18(4):585-589
综合应用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学的研究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J2x煤系的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的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各类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纵向上以湖侵体系域为中心对称分布,生烃能力最强的烃源岩出自湖湾-半深湖有机相,其位置一般出现在湖侵体系域中部,向上向下,烃源岩生烃能力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9.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区河流两岸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和力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对其开展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目前对其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很少。本文重点研究山区沟谷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和力学条件。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条件与土质学原理,研究了山区河流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河流两岸山坡岩土结构、人为活动与持续降雨或暴雨是山区河流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土质结构与组成的土层的滑移破坏机理也不相同。山区河流泥石流的物源可概化为粘性土块体与松散砂砾两种典型固相物质。基于剪切破坏理论,建立了粘性土块的失稳滑动平衡条件;基于动量理论与重力分解原理,提出了松散砂砾启动的力学计算公式和失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际煤岩学会(ICCP)对显微组分的新分类系统,通过绘制显微组分三元图和煤相图,对重庆中梁山矿区主要煤层显微组分和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且构造煤较发育;显微组分中以镜质组为主,其中以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最为常见。煤相研究表明,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或下三角洲平原到陆相沉积的过渡环境,属于近陆相的低位沼泽环境,成煤环境受海水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V型排导槽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造成云南省直接经济损失最高的地质灾害。云南省在防治泥石流方面总结出一套“稳、拦、排、截”等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V型槽属排导措施中的一种。在云南31条泥石流防治工程实验与实践中,突破泥石流排导最小纵坡和槽型最小曲线半径的理论限制,创造了在部分沟段排导槽最小纵坡3‰、最小曲线半径仅为槽宽的3倍仍能顺畅排导泥石流的效果,改善了纵坡连接代数差的范围,认识到平面曲线段(弯道拐点)和纵坡变坡点不能叠加的问题,发展了复式V型槽。  相似文献   

13.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工作面内部断层、陷落柱发育情况、煤厚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已成为井下地质构造探测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含夹矸的复合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槽波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研究复合煤层中夹矸对槽波地震探测中断层落差解释的影响,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模型进行正演分析,并选取山西某矿复合煤层进行槽波探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煤层中的夹矸对槽波探测解释断层落差有较大影响,夹矸的厚度与煤层差异较小时,槽波探测解释断层落差时的单位煤厚标准应为复合煤层的总厚度;差异较大时,单位煤厚标准应为激发接收层的单一煤层厚度。研究结果可为槽波实际资料的解释、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对泥石流入汇主河后堵塞坝形成过程以及堵塞坝体溃决后主河河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历时3个月,共13组试验。在支主沟交汇角为9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支沟泥石流容重、支主沟的流量比和动量比,建立了泥石流堵河的判别公式,当r>1 001.16时容易发生堵河现象,并对培龙沟两次泥石流堵河事件进行了判定;定义了主河的束窄率S与主河流速变异系数Fv,并发现了主河的束窄率与支主沟动量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主河稳定后的平均宽度与流速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幂的关系。该实验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堵塞坝形成的过程,结果比较合理,并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何思明  吴永  李新坡 《岩土力学》2007,28(Z1):155-159
黏性泥石流具有非常强的侵蚀能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对沟道进行下蚀和侧蚀,并将沟道中大量的松散物质带走,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根据黏性泥石流本构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理论,以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为工具,在假定沟床以圆弧面侵蚀的条件下,研究了黏性泥石流运动对沟道土体的侵蚀启动机制,建议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判断准则,讨论了泥石流重度、沟道坡降、土体强度等因素对沟道土体受泥石流侵蚀启动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固液二相(松散土体和水)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输移的现象。在其流动和终止的过程中,泥位陡涨暴落,来势凶猛且历时较短,常常冲毁或淤埋铁路、公路、农田,以及水利、国防、通讯和旅游点等工程设施,甚至摧毁厂矿和城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山区、秦岭山脉等地的泥石流活动尤为强烈。文章通过对和龙市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谷的实际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和原因。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降雨条件起触发作用,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恶化、诱发了灾害。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潜在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砚石台煤矿煤层流变特征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变形强烈的重庆市砚石台煤矿为例,通过井下煤层的观测与煤标本的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煤层中的宏观与微观流变特征,并结合煤层构造的发育特征,总结了煤层流变的控制因素、发育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认为,砚石台煤矿存在不同程度的煤层流变现象,煤层流变程度受控于层滑作用、煤层构造、煤层层位和煤层倾角等因素。受其影响,煤层流变强烈地段主要集中在4号煤层的地层产状平缓处,次级构造密集发育和层滑作用强烈地段。  相似文献   

18.
矿山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分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区域的矿山泥石流为背景,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矿山泥石流沟谷形态特征,并与4个区域的自然泥石流沟谷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沟谷形态的分形维数具有相同的地学意义:维数越小,该要素对沟道及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的影响越大。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3个沟谷形态要素中,汇水面积影响最为显著;但矿山泥石流沟谷具有汇水面积少、沟谷尺度小,沟谷比降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矿山型泥石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