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法盆地阜新组网结河沉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宇林 《沉积学报》1998,16(2):87-91
铁法盆地为晚中生代半地堑式断陷盆地,阜新组的网结河沉积发育于断裂盆缘内侧冲积扇至湖缘三角洲之间的湖退进积体系域。大量的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详尽揭示了网结河道相、河岸相及湿地相的特征,其中,泥石流沉积是网结河道相的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在有关各成因地层单元中,以网结河沉积体系的繁盛发育为主体,以网结河沉积体系的衰退并伴随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而结束。盆缘断裂活动比较活跃、盆地沉降速率大、沉积充填速率高、河道坡降小是网结河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沉积微相及铀矿控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伊犁盆地是一个中生代陆相盆地,其南缘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十分发育。水西沟群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相分属于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赋存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泥炭沼泽微相。其铀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盆地基底及周边地层含铀性;盆地周边构造发育条件;岩相古地理;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地下水作用和氧化-还原地球化学分带。  相似文献   

3.
西胡里吐盆地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盆地盖层由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构成。受同沉积断裂作用的影响,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南陡北缓,南部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盆地北部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仅上部层位发育冲积扇相,而盆地中部的广大区域则以巨厚的湖泊相沉积占优势。大磨拐河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形成于盆地断陷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发育为特征;第二段形成于湖泊迅速扩张至最大时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构成盆地盖层的主体,在晚期有河流、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第三段以冲积扇的极大发育为特征,代表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三个段总体表现为一段、三段岩性粗、煤层少且薄,二段岩性细、泥岩厚、煤层发育多。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基本构成了盆地一次完整的沉积充填历史。主要含矿层位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特点不仅控制着盆地内铀矿化的空间展布,而且也控制着本区的铀矿化类型。“粗~细~粗”的地层结构特点决定了本区的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湖泊最大扩张的上部地层,即第二段上部及第三段的粗碎屑沉积物中,主要矿化层位为该套地层内的冲积扇、辫状河与三角洲相沉积,含矿岩石主要为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砾岩、砂岩;同时由于上部含矿层位具有“砂多泥少”的特点,决定了本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具垂直分带的潜水氧化带型,仅局部存在潜水转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4.
民和盆地上侏罗统湿型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岩相特征、粘土矿物分布、早期成岩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民和盆地上侏罗统下部为一较典型的湿型冲积扇沉积。冲积扇扇中发育河道冲刷充填和漫流沉积,而泥石流不发育。沉积层序与现代湿型冲积扇可对比。扇体中粘土岩及早期成岩矿物组合中富含高岭石,应与扇体发育时的潮湿气候和弱酸性流体的较强的淋滤有关。由粘土岩中微量元素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地层中富硼、钒的特征与相邻非扇相地层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籍家岭泉头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露头的野外实测及粒度分析,揭示了籍家岭泉头组露头是由冲积扇演化为曲流河相的典型露头剖面。垂向上,露头从0~28 m发育冲积扇相,28~70 m发育辫状河相,70~510 m发育曲流河相。其中冲积扇相发育扇中、扇端2种亚相,区分出泥石流沉积、泥流沉积、扇面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淤积物5种微相。辫状河相发育河道、河漫2种亚相,区分出滞留沉积、心滩、河漫滩3种微相。曲流河相发育河道、堤岸及河漫3种亚相,区分出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5种微相。粒度概率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冲积扇为悬浮一段式及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辫状河为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曲流河为跳跃—悬浮二段式的组合特征。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这一演化过程反映了松辽盆地东南缘泉头组沉积时期较大的地势高差—陡坡—准平原化的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及平面上砂体的分布形态,对惠民凹陷西部沙四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下亚段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的泥石流扇和辫状河扇两种类型,共识别出了6种沉积微相。宁南断层和无南断层下降盘发育大面积的辫状河扇沉积。砂体垂直岸线分布,延伸距离较远。平面上分布呈扇形,沉积相带分异不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辫状河道、河道砂坝与河道间沉积。邻近齐广断层断崖处发育泥石流扇沉积,砂体不甚发育,与辫状河扇相比,该沉积类型砾岩富集,扇体规模较小。相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沉积微相为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该沉积体系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古地貌、物源区性质与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断裂活动是该沉积体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丹霞盆地是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红色盆地,主要由冲积扇体、曲流河沉积体、滨湖沉积体、浅湖沉积体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组成,其中,冲积扇体和曲流河沉积体的岩石特征是粒度粗、成分复杂,粒度与成分在空间上变化快,较难识别。本文以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砾岩中的砾石特征,包括成分、形态、三轴大小、扁平砾石的产状等,用以确定扇体的物质来源方向和水体的古流向等,更好地识别冲积扇体的空间分布和冲积扇体之间的叠置关系。总体上,丹霞盆地内冲积扇体的发育具有如下规律:在盆地发育初期,冲积扇体较发育,但规模小,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常和断裂活动有关。砾石主要来自附近的剥蚀区,砾石的稳定系数普遍较小,且其大小与物源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有关。早期的冲积扇体常常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相伴生,而后期的冲积扇体则和滨-浅湖相沉积伴生。在盆地发育晚期,冲积扇体表现为规模较大,常常和河流相沉积伴生,砾石稳定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8.
龙川江盆地上第三系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泽轩  姚毅锋  陈勇  李国新 《铀矿地质》2004,20(5):286-293,298
龙川江盆地是造山带内部发育的新生代小型山间断陷盆地。本文结合该盆地晚新世构造、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对盆地盖层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建立了龙川江盆地晚新世沉积模式,认为晚新世早期断陷带内快速堆积,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为特征,中、晚期冲积扇快速人湖,由此而形成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组合;提出了龙川江盆地芒棒组层序的形成受多期构造活动控制的观点,并建立了3个构造层序,划分了体系域。  相似文献   

9.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岩性、岩石组合、沉积韵律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主要为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其中冲积扇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而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深湖在研究区内不发育.在龙门山前缘的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带.大小不同的冲积扇体连接或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并依次出现扇中、扇端的微相分带.同时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由河流往东则进入湖泊沉积区,并在河流入湖处形成三角洲相沉积.根据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一湖泊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蓬莱镇组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11.
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是煤岩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分类系统,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规定了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变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起 《地球科学》1989,14(4):341-345
  相似文献   

13.
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与深部煤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煤深成变质的现代理论,采用地质一煤质结合的方法,定量地评价了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作用,从而对深部煤质作出初步预测。成果表明,淮南矿区煤深成变质的阶段性和回返期后的变质作用相当显著;在由浅到深的可采深度范围内,存在着由低级烟煤到高级烟煤构成的垂直分带。据此推测,淮南煤田并不是单一煤种(气煤),更可能是一个赋存着多种煤类的烟煤区。  相似文献   

14.
府谷煤田测井曲线估算煤质灰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层灰分分析的经典方法包括从钻孔中取心,然后在实验室化验分析得出。为了克服单纯使用实验室分析因煤心采取率低、钻探岩粉对煤样的污染等产生的误差,采用定量的测井数据来计算煤层灰分,可以在井场快速评价煤质。笔者采用函数判别式 P=0.015ρ(?)-0.77γ中的 P 值与煤层灰分 A~g(化验分析结果)建立相关关系,进行井场煤层灰分估算,这种方法计算煤层灰分与煤心化验分析值相差在2%—3%以内,为陕北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灰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各种煤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考察煤变质程度的新指标-变质系数,不仅合理,而且能较精确地反映出煤的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16.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解光新  李小彦  庄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6):8-11,T001,T002,T003,T004
通过对我国不同时代,不同产地煤层中菌藻生物化石的种类和丰度研究,观察到煤层中的菌藻类生物具形态各异,属种繁多,数量丰富的特征。经热模拟实验证明:菌藻类煤的成烃能力比同煤级的腐植煤高,(甲烷高1-2倍,液态烃高4-5倍),尤其对深水区形成的腐泥煤,是石油的主要母质。因此,今后在寻找煤层气或煤成油的有利区块时,应深入的研究成煤环境和成煤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起 《地学前缘》1999,6(Z1):1-8
中国煤变质具有多阶段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的特点;部分中国煤经历过3个变质演化阶段: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第1演化阶段。以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为特征的第2演化阶段和以奠定煤变质格局为主的第3演化阶段。除煤的深成变质普遍存在外,区域岩浆热变质为另一种中国煤的主要变质模型;多热源叠加变质是中国大多数中、高煤级煤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影响最显著;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第2演化阶段;文中归纳出5种叠加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9.
As the mercury emitted from coal combustion can lead to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mercury in coal.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mercury in the Permian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from Peigou Mine, Xinmi coalfield, He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18 bench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No.2-1 coals seam in Peigou Mine, including 15 coal bench samples, two roofs and one floor. The mercury concentra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ain inorganic element content of 18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DMA-80 direct mercury analyzer, XRD, and XRF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rcury content ranges from 0.047 ppm to 0.643 ppm, with an average of 0.244 ppm. Though the coal seam has turned into typical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by the strong tectonic destruction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has remarkable heterogeneity in coal seam section. By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ercury and the main inorganic elements and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in coal, we infer that majority of mercury mainly relates to pyrite or kaolinite.  相似文献   

20.
抚顺煤田接触热变质带及其煤变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抚顺煤田西露天矿的大比便尺填图以及横向追索,发现大量的接触热变质“烧变煤”的存在,观察到接触热变质带与辉绿岩呈明显的热接触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浆岩研究指出抚顺煤田煤变质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