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西南紫木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上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和方解石以及晚成矿阶段(Ⅲ)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有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CH4包裹体和CH4-H2O包裹体5类,其中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只在主成矿阶段(Ⅱ)的石英中发育。主成矿阶段和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80~220℃和100~180℃,盐度分别为0.35%~7.45% NaCl和0.18%~5.71% NaCl,密度分别变化于0.745~0.969 g/cm3和0.868~0.993 g/cm3,总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的H2O-NaCl-CO2流体体系。矿床成矿过程是一个温度退缩、盐度降低、密度增大的过程。主成矿阶段H2O-NaCl-CO2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是导致矿质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CO2流体、CH4流体在金的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黔西南紫木凼金矿床矿体的空间展布并分析成矿过程,利用3DMine建模软件对紫木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可视化构建。基于大量剖面和钻孔资料,结合矿床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及已有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来源等研究结果,通过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展布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金矿床的空间展布模型,并分析了紫木凼金矿床成矿过程。结果表明:① Au的富集展布和规模受地层与构造影响明显,表现为上部矿体主要沿F1断层蚀变带产出,品位沿断层蚀变中心向周围递减,下部矿体主要赋存于龙潭组(P2l)层间破碎带中,背斜轴部矿体品位较高;② Au的富集成矿过程为:含Au热液沿深大断裂上升至龙潭组(2l)层间破碎带时,因温度、压力等因素导致热液中部分Au顺层沉淀。残余热液继续上升至F1断层处与其他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反应,因流体压力降低、pH值显著增高等因素使Au沿F1断层蚀变带沉淀;③基于紫木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和Au的富集成矿过程分析,归纳为紫木凼金矿床“热液运移-流体混合-断层沉淀”的成矿模式,对探究中国卡林型金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丫他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丫他金矿床是典型的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流体包裹体的角度,探讨了丫他金矿床成矿的温度压力条件和流体演化。各阶段石英、雄黄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主要类型有H2O、CO2和CO2-H2O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组合呈现CO2-H2O不混溶的特征,晚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H2O包裹体;从主成矿阶段到晚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由139~268℃变化至121~194℃,盐度由2.9%~7.4%变化至2.7%~6.6%。根据共存CO2包裹体和H2O包裹体的等容线计算法,还原主成矿期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60~294℃,捕获压力为59~98 MPa。对比不同类型金矿床中的富CO2流体特征,指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中存在的富CO2流体可能在金的搬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CO2-H2O相分离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贵州泥堡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泥堡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的萤石、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和单个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其中的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的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的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的原因,后期的断裂带活动引发的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梨园金矿床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的燕山断块,在区域上位于呈NNE向展布的太行山—岩浆—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新太古界阜平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矿区构造发育,特别是断裂构造最为明显,主要为NNE向、近EW向、NW向及NE向,其中NNE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梨园金矿产于NNE向断裂F3及其派生断裂带和角砾岩带中。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有伟晶状钾长花岗岩、石英斑岩、闪长岩和辉绿岩。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麦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第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1)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 、K^ 及Ca^2 为主,阴离子主要为HCO3^-及CI^-,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 -K^ -Ca^2 -HCO3^--CI^-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 混入并逐步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注体混合相分离作用,对金的沉淀富集成矿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 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 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 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 NaCleqv、0.35%~9.23% NaCleqv、0.18%~3.27% 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埠岭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金矿带,凤凰山—黄埠岭断裂上盘。矿床由18条大小不一的金矿脉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北东向金矿脉石英中CO2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且成群发育。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CO2包裹体成份以CO2为主,含CO2三相包裹体按成份比又划分为Ⅱa型(CO2所占比例〉50%)和Ⅱb型(CO2所占比例〈50%)两亚类型;气液两相包裹体由气泡和水溶液组成。Linkam THMS-60型冷热测温分析:CO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6℃-27.7℃,Ⅱ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75℃-355℃,峰值在235℃-325℃;Ⅱ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5℃-385℃,峰值在220℃-295℃。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15℃-390℃,出现二个峰值,在145℃-210℃、300℃-340℃。流体包裹体盐度为0.23-11.0 wt%(NaCl),流体包裹体压力为1 100×10^5Pa。黄埠岭金矿床北东向金矿脉属于中温中深成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中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ICP-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和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Co、Ni、Cu、Pb、Zn和Pt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中均有较高的Co、Ni、Cu、Pb和Zn含量,并首次发现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中富含Pt。据此认为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卡林金矿床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平邑磨坊沟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特征及与成矿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2002,18(1):32-35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兴仁紫木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紫木凼金矿床产于下三叠统夜郎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不纯碳酸盐岩—细碎屑岩中,金矿体严格受灰家堡背斜近轴部的断层破碎带控制,其表生富集特征明显,金主要赋存在水云母粘土及黄铁矿、褐铁矿中.本文描述了矿床的三种控矿构造特征及蚀变分带现象,初步划分了矿石类型和成矿期次,总结了金矿产出和富集的基本控制因素,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值的研究,提出了构造—热液成矿观点.  相似文献   

12.
13.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典型的特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尚有争议。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脉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包裹体H和O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96.7~220℃)、低盐度(NaCl)0.635%~9.861%,平均值为4.282%±2.260%、中等密度(0.725~0.977 g/cm3,平均值为0.910±0.061 g/cm3);脉石英阶段流体水化学类型属Cl--Na+型或SO42--Cl-Na+型,方解石阶段属SO42--Cl--Ca2+型。成矿流体压力可能为高-超高压(160±40 MPa);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热水,可能有部分岩浆热液的掺入。  相似文献   

14.
高庄金矿床形成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造山后的板内伸展环境,矿体是二郎坪群中充填于平行造山带走向的脆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矿脉。本次运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方法进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研究表明,高庄金矿含矿石英中包裹体主要有CO_2-H_2O型三相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其中,CO_2-H_2O型三相包裹体为主体类型,完全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86~349℃,w(Na Cleq)为0.41%~4.14%,估算流体密度为0.788~0.874 g/cm3,成矿压力为130~160 MPa,成矿深度为4.8~5.9 km,成矿流体具有中温,富CO_2、低盐度的特征。在同一视域内可见CO2-H2O型三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均一方式各异,且均有相近的均一温度,指示存在流体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中水的δDH_2O=-83.4‰~-76.3‰,δ18OH_2O=5.8‰~7.1‰,显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热液。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高庄金矿床为形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后,板块内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夹皮沟立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夹皮沟立山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取自该区老5号矿脉石英脉型金矿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区石英 中主要发育CO2,含CO2三相,气液两相及单液相等4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各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218.2~420.0℃,盐度为3.1%~11.4%;经CO2包体、富CO2包体及气液两相包体共生发育及包体中CO2相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成矿流体为不混溶体NaCl-H2O-CO2系类型。据不混溶体系成矿温压估算方法,确定该矿床成矿温度为335~415.0 ℃,成矿压力为(750~1250)×105 Pa,成矿深度约为4.4~7.5 km。  相似文献   

16.
紫木凼金矿床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一个重要的大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尚不明确.对紫木凼金矿床不同类型矿石和赋矿围岩进行了S、C、O、Pb和Sr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3.49‰~17.91‰(主要为-0.99‰~3.58‰),赋矿围岩的δ34S值为-26.23‰~-19.63‰,矿床成矿期硫主...  相似文献   

17.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夹持的狭长地带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金矿体。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体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CO2-H2O型三相包裹体。早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中(主)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3~291℃,流体盐度为0.5%~5.9%。晚阶段只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流体盐度为1.4%~4.0%。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根据哈图金矿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H2O值在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H2O为-77.2‰~-64.5‰。和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哈图金矿床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和变质影响的低盐度CO2-H2O体系。  相似文献   

18.
抱伦金矿床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石英中舍大量CO2包裹体。成矿流体属Na(K)-Cl型。气相成分CH4、C2H6、H2S、O2、N2和心的含量反映属弱还原环境。液相成分中阴、阳离子分别以Cl^-、Na^+为主,舍少量CO4^2-、F^-,Mg^2+和Ca^2+。Au在成矿流体中以AuCl2^-和Au(HS)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均一温度主要为160-350℃,属中温范畴。流体水的δ^18O和δD值分别为-3.4‰-+9.8‰和-61‰-30‰,其来源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石英的δ^18O值(+10.4‰-+15.5‰)与华南陆壳型花岗岩成因的钨、锡、稀有、稀土金属矿床一致。CO2和黄铁矿的C、S同位素反映C和S以花岗岩浆来源为主,少量来自志留系或更老的地层。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与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深源流体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通过成矿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热力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本区金矿原生成矿流体主要沿深大断裂通道直接来自上地幔;引进纳米理论和纳米效应,提出深源成矿流体中Au主要以纳米微粒自然金形式迁移,但随着流体运移至地壳成矿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条件随着地层水、大气降水和地层物质的局部混染和覆盖发生改变,导致流体中的部分Au呈Au—Si配合物和Au—S配合物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迁移,进而三种迁移形式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沉淀和金的聚集;由此进一步认识到,可能正是这种深源与浅源的混染并交代岩石,为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金牛山金矿床的石英包裹体划分为纯液相包裹体、气液相包裹体和CO2三相包裹体三种类型,均一温度在150~300℃,主成矿温度在190~210℃之间。研究表明成矿热液由南向北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