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藏南拆离系是一条重要的锑、金成矿带,呈东西向平行于变质核杂岩带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识别出3种主要矿床类型:1沙拉岗式锑矿床:受南北向正断层和东西向层间断层控制,矿体为石英-辉锑矿脉,围岩蚀变较弱;2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主要受间断层控制,局部与南北向断层相关,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辉锑矿脉体群组成,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发育;3浪卡子式金矿床:位于变质核杂岩周缘,受剥离断层和正断层控制,矿体呈石英细脉和蚀变岩构成的透镜体,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强烈。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主要为低温和低盐度流体。氢、氧、硫同位素研究显示,沙拉岗式锑矿床具有西藏地热水的特征(δD值为-140‰~-166‰),而马扎拉式锑-金矿床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两者的硫同位素大多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驱动的地热系统密切相关,在变质核杂岩附近形成浪卡子式金矿床,向外形成马扎拉式锑-金矿床,远离核杂岩形成沙拉岗式锑矿床。  相似文献   

2.
藏南多层位金锑含矿建造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表明,成矿带内主要矿床(点)的赋矿地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发育时代和藏南印支和燕山两期伸展运动的构造背景相对应。含矿沉积建造可基本分为碎屑岩型和硅质岩型两类,分别代表裂陷(谷)盆地内的浊流或喷流沉积相。深部来源的矿质可能是产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主要矿源,而地层来源的Au、Sb则起辅助作用。变质核杂岩的空间结构以及拆离构造的发育型式和含矿建造关系密切,它们往往构成有利的容矿和导矿构造。此外,喜山期岩浆活动和含矿建造的发育也存在时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由近东西向展布的藏南拆离系主拆离带和洛扎、绒布-哲古两条断裂带及一系列倒转复式褶皱组成,是始喜马拉雅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大规模陆-陆碰撞,导致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发生大规模缩短、沉积盖层以藏南拆离系为底界自北向南大规模逆冲推覆、褶皱,以及新喜马拉雅期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自北向南挤出导致藏南拆离系主拆离带和洛扎、哲古两条次级构造带上盘地层自南向北伸展的产物.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内的锑金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北向南依次构成沙拉岗-查拉普锑金成矿带、错美-隆子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拉康-错那银铅锌成矿带,其间分别以绒布-哲古和洛扎两个次级断裂带为界.矿体主要受褶皱翼部近东西向层间破碎带和近南北向构造带控制,成矿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新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与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新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新喜马拉雅期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向南挤出过程中,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沿着始喜马拉雅期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发生自南向北伸展,诱发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沿构造带侵位,并促使沿构造带下渗地下水循环对流.当这些循环的地下水与沿构造带上升的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混合时,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成矿物质沉淀形成沿褶皱翼部近东西向层间破碎带和近南北向构造带分布的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锑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阜平、赞皇隆起是太行山区中新生代伸展体制控制的变质核杂质,变质核杂岩的强烈隆升和东、西两邻断陷的大幅度沉降,在变质杂岩核的外围形成长期活动的正向拆离滑脱带。金很容易在拆离滑脱带中迁移,聚集成矿,为此,本文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及找矿实践提出,在太行山中北段应注意寻找拆离滑脱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马扎拉金-锑矿床是藏南巨型金-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矿床成因目前仍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主要矿石和蚀变围岩的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了马扎拉金-锑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矿质迁移和沉淀机制.结果表明,马扎拉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主成矿期流体为中温(约255℃)、低盐度(2.8%~3.5%NaCleqv)、富CO2流体,成矿压力约150 MPa,流体演化过程中的CO2与水的不混溶是造成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地层,特别是区域广泛分布的海相火山岩地层.  相似文献   

6.
玲珑金矿田位于胶东地区玲珑岩浆核杂岩体东部, 该杂岩体是由焦家断裂带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所围限的具有复杂成因、多种来源和不同岩浆演化序列的一套岩体组合。在矿田内, 该杂岩体的内核由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 上覆盖层为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及少量太古宙变质岩; 拆离带构造位于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 是递进变形改造形成的破头青断裂带。破头青拆离带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断裂, 转折端深度为-300~-500 m, 拆离带往北东方向的转折端深度逐渐加深。为了解玲珑金矿田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 对花岗岩成岩构造及后期脆韧性变形特征的观测结果显示, 断裂构造由成矿前期的挤压剪切转变为成矿期的伸展拆离, 韧脆性变形阶段均经历了多次应力转折。区内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130~125 Ma)与拆离带塑性变形阶段(137~123 Ma)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拆离带脆性变形阶段(123~108 Ma)与矿田大规模成矿事件(125.8~105 Ma)的时间基本一致, 显示了玲珑金矿田的成矿与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隆起构造形成过程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玲珑金矿田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 展示了该构造的成控矿规律, 可用于指导玲珑金矿田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7.
位于藏南拆离系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受NS向张性构造控制,容矿硅质岩具有沉积韵律特征.典型矿化剖面硅质岩石英的δ30Si范围为-0.4%0~0.9‰,平均值-0.65%0,与热泉成因的硅质岩一致.硅质岩石英氧同住素(δ18OV-SMOW)变化范围-1.3‰~12.3%‰,多数在2,9‰-5.0‰之间,具有显著的低值,也与热泉成因硅质岩相近.容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其具有热泉沉积特征而不是其它热液活动的产物.矿床硅质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8DV-SMOW变化范围为-138‰~-160‰,换算后的流体δ18OH2O值均为负值(-0.1‰~-15.9‰),明显要低于一般热液流体的δ18DV-SMOW与δ18OV-SMOW值,不同于藏南其他锑(金)矿床,而与藏南热泉(水)的分布范围近于一致.扎西康矿床与锑有关的成矿作用不同于低温热液成矿而更类似于热泉型矿化.这种热泉型锑矿化与藏南拆离系在新喜马拉雅期的伸展构造活动有关,并受伸展构造形成的SN向张性构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胶东发育全球最大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金矿。胶东金矿形成于板块拼合后的大陆,是地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的地洼区,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而不是"变质核杂岩"构造。胶东"花岗核杂岩"(180~130 Ma)隆起,其外围是Ar—Pt变质岩地层(2 500~1 300 Ma),更远处断陷盆地发育中生代地层(130~90 Ma),总体围绕"岩浆核杂岩"呈穹窿带状分布。岩浆岩与变质岩之间、变质岩和沉积地层之间发育拆离断裂岩带。断裂带倾向背离"岩浆核杂岩"方向且呈铲式分布,显示拆离构造特征。花岗岩区断裂破碎岩带受岩浆期后热液的多次交代蚀变,在蚀变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石英脉-蚀变岩金矿(120~100 Ma)。"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热液成矿"在中国复合大陆可能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9.
藏南金锑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又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康马地区虽处于EW向和SN向断裂交汇的有利成矿位置,但由于海拔高覆盖厚,本区构造控矿规律不明、缺乏有效的勘探方法和可借鉴的找矿范例,这致使找矿工作长期未获突破.近年来,布主金(锑)矿等一批矿床的发现彻底填补了本区的找矿空白.但由于缺乏对矿区断裂带内部组成及其控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布主金(锑)矿的普查勘探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在详实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矿区NW-近EW向和近SN向断裂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系统剖析,发现两组断裂带均由中部的断层核和外围的破碎带构成.在NW-近EW断裂带,其断层核控制着强揉皱含黄铁矿方解石石英脉型等矿体,而破碎带控制着平直陡倾含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富毒砂石英脉型矿体.在近SN向断裂带,断层核由劈理化带和角砾岩带组成,几乎不含矿.而破碎带中近顺层节理则控制着发育强褐铁矿化和黏土化的高品位矿体.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布主矿区断裂带形成、发展及控矿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并在此指导下,以地质事实为基础,结合1:1万土壤化探综合异常及围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找矿信息,圈定找矿靶区6处.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靶区进行优选,得到A、B、C级靶区各2个.通过对布主矿区断裂带结构、控矿规律、断裂带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和结合化探综合异常的靶区圈定,以期为布主矿区及康马地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进江  郭磊  张波 《地质科学》2007,42(1):16-30
雅拉香波穹隆构造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由上、下两个拆离断层分割成3个构造层。下拆离断层以韧性变形为主,其下的糜棱状片麻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穹隆核部即下构造层;上拆离断层以脆性变形为主,其上为低级变质的西藏沉积岩系及基性岩墙群(上构造层);千糜岩和糜棱状片岩构成上、下两拆离断层间的中构造层。穹隆构造内经历3期运动,第1和第2期的线理具有统一的北北西—南南东倾伏向,前者仅保存于局部下构造层,代表上盘向南南东的运动学特征,为早期构造变形,成因尚待查明;第2期为穹隆内主导线理,代表穹隆统一的上盘向北北西的运动。第3期低透入性线理向穹隆外侧倾伏,代表垮塌下滑运动。雅拉香波穹隆下构造层与高喜马拉雅岩系相似,下拆离断层为主拆离断层,中构造层可能为西藏沉积岩系底部经拆离作用形成,所以下拆离断层可能是分割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与西藏沉积岩系的藏南拆离系在北喜马拉雅的出露。雅拉香波穹隆早期(距今14.5Ma±)可能经历了沿藏南拆离系的北北西向拆离,后期(距今13.5Ma±)因岩浆底辟和剥蚀反弹而发生穹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辽西医巫山变质核杂岩拆离滑脱带-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温度、差应力、应变速率和成矿温度、压力和深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该区金矿成矿的构造物理特征。利用声发射法得到区内7期历史最大主应力值;利用石英动态重结晶和亚颗粒法测量出区内变形岩石差应力值在13~48MPa之间;利用包裹体测温实测计算了排山楼金矿成矿温度在100~180℃、和210~346℃两个区间,岩石应变速率在10^-14s^4至10^-19s^4之间。阐明了金矿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是该区岩石的形变-相变及成矿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12.
涞源-易县地区是河北省铜钼金多金属重点勘查区,以往金矿勘查成果表明,金矿床(点)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阜平变质核杂岩剥离滑脱断裂带与北西向韧性剪切带的交叉部位。本文通过对易县柴厂-孔格庄金矿田研究,认为随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主剥离断层成为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北西向断裂叠加和改造北西向韧性剪切带,诱导了深源含矿物质的上升,在剥离滑脱断裂体系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矿床。通过总结柴厂-孔格庄金矿田成矿模式,讨论了涞源-易县地区找矿模型,提出了涞源-易县地区金矿主要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洪俊  姚文光  张晶  张辉善  吕鹏瑞  杨博 《地质学报》2015,89(9):1618-1628
新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铬铁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带之一,尤其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即穆斯林巴赫-科希斯坦-雅鲁藏布江一带,自东向西发育罗布莎、马拉坎德、穆斯林巴赫等若干大型铬铁矿床。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特征、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主体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自东向西大致呈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侵位的时代相近,为古新世—始新世;马拉坎德、瓦济里斯坦、穆斯林巴赫及贝拉铬铁矿,与罗布莎矿床相似,均属于富铬型铬铁矿,产于SSZ相关构造背景下,显示良好的岩相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是针对成矿条件优越的蛇绿岩,解析层序剖面,识别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的岩相分带,确定有利赋矿岩相。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发生了大规模地壳尺度的伸展作用,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发育了淡色花岗岩、南北及东西向断裂等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系列的铅锌锑金多金属矿床.扎西康铅锌锑金多金属矿是带内已发现唯一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应用多尺度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扎西康矿区的找矿预测,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的矿床勘查提供借鉴.首先,通过穿越错那洞穹窿、藏南拆离系(STDS)及扎西康典型矿床的南北向MT剖面(长72 km,基准点距1 km),初步建立了扎西康矿床深部构造-热事件的空间关系,结合区域构造-热事件的时间关系,提出了构造-热耦合成矿作用模型,为扎西康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基础.其次,通过1∶5万区域重力(线距500 m,点距400 m)和MT剖面(点距500 m)浅部信息的联合解译,对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尺度的导矿构造开展研究.最终,通过激电中梯扫面测量(线距100 m,点距40 m)、AMT剖面(点距50 m)及重力剖面(点距20 m)的联合解译,对扎西康的含矿断裂开展研究,定位深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5.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安建 《地质学报》2009,83(10):1365-1375
三江中南段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和陆内汇聚造山过程均伴随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但是其涉及的空间范围不同,统一进行成矿带划分不能清晰地反映区域成矿规律。本次工作按前寒武纪、古特提斯阶段和陆内造山阶段进行了成矿带划分,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系统提出了经过三江中南段地区至东南亚的5条展布千余公里长的大型成矿带:大理-哀牢山Cu、Ni、PGE成矿带,兰坪--思茅盆地铅锌、银铜钴、汞锑多金属成矿带,金沙江-哀牢山铜金矿带,东南亚锡矿带西带和中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矿带中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7,(2):95-103
胶东金矿是全球级别的大型金矿床,与世界范围内绿岩带型金矿明显不同,矿床以中生代强烈活化改造绿岩带的壳源深熔花岗岩为成矿岩体,具有地台构造活化的独特成矿特征。前人注重板块俯冲、造山作用等构造环境研究,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胶东金矿在陆内构造环境中形成。本文特别注重岩浆侵入作用及其热液交代蚀变成矿的这一特殊过程。研究开展野外观测,依据五条1∶5万长达220km的实测剖面,编制了胶东莱州—招远地区1∶25万构造蚀变岩相成矿图,并由此提出"胶东陆内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蚀变"的成矿模式。此模式认为,在东亚区域反钟向剪切构造体制下,构造应力场首先引起莫霍面的变化和起伏,形成了北东向和斜列展布的地幔隆起和凹陷。这一壳幔结构的变化控制了中生代交代重熔岩浆发育的区带。例如,胶西北莫霍面凹陷区带,发育北北东分布的玲珑杂岩体。花岗岩的成岩构造测量与分析显示,形成了"玲珑花岗杂岩核"及其岩浆穹隆构造。在胶东群等变质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叠加了区域剪切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的构造测量表明,它们在岩浆固结期或更晚发育了上盘下滑的正断层活动。就是在这些剪切拆离带,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构造破碎且同步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成矿作用。在胶东西北部宽达1.5km或更宽的断裂破碎同步叠加的热液交代蚀变作用,形成了巨大的"玲珑-焦家式"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床。这一"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模式不仅对胶东金矿成矿研究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指导多层次深部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伸展构造理论,通过野外实地观察结合遥感影像判读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了桃村断裂为一条拆离断层。并进一步剖析了与其伴生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点;分析了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的影像特点;探索了它与该区成矿作用的关系。这对认识我国东部普遍存在的先压后张断层的成因和演化,了解我国东部与铀矿及其它矿产有关的区域拉张构造背景的关系,开拓新的找矿思路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研究了小秦岭金矿带潼峪矿集区金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指出潼峪矿集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太华群,并受晚期岩浆和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剥离(滑脱)构造控矿特征非常明显。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佛头崖-狮子包地段、东交沟—佛头崖一带、岳王庙-王排沟地区与复背斜倾伏端是重要的找矿靶区,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并可为老矿区找矿提供示范。这对在老矿区深部寻找金矿,把小秦岭西段的深部找矿工作推向新阶段,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祁雨沟矿田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东段,矿床的形成受燕山晚期中酸性斑岩体控制。矿田内以J4角砾岩体为矿化中心,由中心向四周爆破作用及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形态由不规则状为主向以脉状矿体为主过渡。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卡拉麦里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卡拉麦里成矿带内地层较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带内广泛发育,为本区主要含金地层.卡拉麦里深断裂严格控制区内侵入岩、次一级构造和矿产分布,构成岩浆侵入的主要通道,与此有关的次一级断层和裂隙则构成良好的赋存空间.卡拉麦里深大断裂纵贯全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沿走向Au异常、金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最后确定了7个金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