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矿集区具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和多种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广泛发育一系列层状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文章从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矿集区内层控硫化物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铜陵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的侵入年龄为140.5±1.4Ma,低于铜陵地区花岗闪长岩年龄。辉石闪长岩是矿床赋矿岩石,据此推测成矿时代也应该同为140.5Ma左右,或稍晚于岩浆岩侵位的时代。舒家店辉石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SiO2含量为50%左右,属于稍偏基性的岩类,并且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Th,Pb)的富集,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Nb,Hf),反映出该侵入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受到了板片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集地幔。舒家店岩体及铜金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位于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内陆一侧环境,它可能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或流体交代地幔楔并使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玄武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过程中混染了大量地壳物质而成。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产出的姚家岭矿床地质特征复杂。由于种种条件制约,矿区地层,矿区构造,岩浆岩期次和控矿因素等重大地质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矿床详查和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主要矿体进行坑探和井下钻探验证。本文结合最新的勘探工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成矿规律。提出姚家岭矿床具有三位一体和多层楼模式矽卡岩矿床特点,明确了接触带矽卡岩-斑岩型锌铜金矿体和在黄龙、船山组内层控型矿体的找矿方向,为矿区的勘探验证和深边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凤凰山夕卡岩型铜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Cu-Au-Fe-Mo成矿带中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凤凰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铜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凤凰山铜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39.1±2.4~142.0±2.2Ma,等时线年龄为141.1±1.4Ma,与矿区内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144.2±2.3Ma)相吻合,也与铜陵地区其他矿田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可能为岩石圈减薄事件的成矿响应。 相似文献
5.
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尔喀什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产出许多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一些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中亚成矿域可能是一个多核成矿系统,具有以走滑断裂为边界构成的断裂构造体系并受之控制。本文对巴尔喀什成矿带巴尔喀什—阿克沙套地区11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博尔雷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东科翁腊德、扎涅特、阿克沙套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的辉钼矿模式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5.9Ma、298.0Ma、295.0Ma和289.3Ma;其中,东科温腊德、阿克沙套和扎涅特等3个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7.9-+30..949Ma,MSWD值为0.97。辉钼矿Re-Os年龄说明巴尔喀什成矿带Cu-Mo-W成矿作用发生在315.9~289.3Ma期间,Cu-Mo-W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一期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约形成于315.9Ma;另一期为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床,约形成于297.9Ma。根据辉钼矿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推测该地区花岗斑岩和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与相应的矿床基本同时,均为晚石炭世,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与我国境内西、东准噶尔和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对比表明,巴尔喀什成矿带铜钼成矿作用的年龄介于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与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之间。分析表明,中亚成矿域大规模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集中在晚石炭世,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7.
《现代地质》2016,(1)
为了对安徽铜陵矿集区深部矿产资源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并按不同矿床类型实现混合成因预测,以矿床成矿系列为指导开展三维成矿预测很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研究区两个矿床成矿系列: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变质)成矿系列,以及斑岩-矽卡岩-热液型成矿模式,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在此基础上,运用"立方块预测模型"找矿方法,对研究区开展三维成矿预测,根据信息量值结合地质情况圈定了14个找矿远景区。该研究成功地将传统二维成矿预测理论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将区域矿产预测拓展到三维空间,更有利于区域范围内隐伏矿体的圈定工作,亦为今后的三维成矿预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11.
九瑞地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Cu-Au-Mo(Fe)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江西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以来,在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斜核部新发现的首个中型以上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宝山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6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47.2±3.6)Ma~(150.5±2.7)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8±1)Ma,MSWD=1.03。6件样品其等时线年龄为(148.6±2.6)Ma,MSWD=1.9,代表了宝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与九瑞矿集区其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武山、城门山、湖北丰山洞、鸡笼山、宋家冲、邓家山、通江岭)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东南、铜陵矿集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高度一致,它们均为中国东部EW特堤斯构造域向NE古太平洋构造域大转折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壳幔同熔所引起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岩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白乃庙铜(钼)矿床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最重要的一个铜(钼)矿床, 矿床由南、北两矿带构成。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寒武系白乃庙组绿片岩中, 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北矿带矿体大部分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 部分延进围岩。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南、北矿带主要矿段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 结果表明, 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35.8±6.0)~(443.0±6.1) Ma,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0.5±4.4) Ma(2σ, MSWD=1.4), 属于早志留世, 与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440.0 Ma)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 认为白乃庙铜(钼)矿主成矿期为早志留世, 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440.0 Ma)岩浆侵入关系密切, 又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强烈俯冲期(446.0~453.0 Ma)相吻合, 但晚于围岩白乃庙组。综合分析认为该成矿事件是早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沟、弧、盆"体系演化和陆缘增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14.
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特大型锌金矿床。本文介绍了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姚家岭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40.3±2.0~143.0±2.2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3±0.85Ma,MSWD=0.78,等时线年龄为142.5±1.6Ma,MSWD=1.2,表明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并与铜陵矿集区其他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一致。样品中Re含量介于0.2421‰~1.346‰,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岩浆。矿床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的第一期成矿期,处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动力机制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5.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 相似文献
16.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3个喷流沉积旋回,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一硫化物脉体群。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区内存在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包含6个以上的流体储集区域,每个流体储集区域之上发育多个流体上升中心和海底喷流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体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为一燕山期陆内"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的大型矿集区。区内燕山期成矿岩体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类、石英(二长)闪长岩类和辉石(二长)闪长岩类等3类中酸性侵入岩,其成岩时代主要集中在152~130Ma之间,其中,花岗闪长岩集中在148~137 Ma、石英(二长)闪长岩在152~130 Ma、辉石(二长)闪长岩在150~134 Ma,区内主要矿床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成矿年龄分布在141~137Ma,成岩与成矿时代相差约10Ma以内,且成矿年龄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特征,区内相邻矿田成矿时代相差2Ma左右。铜陵矿集区在141~137 Ma的短时限内三次幕式大规模成矿作用为全球陆内岩浆成矿作用中所罕见。 相似文献
18.
19.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蚀变-流体填图揭示,铜陵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喷流沉积含矿岩系中普遍存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为层状块状硫化物矿层,下部为浸染状、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矿石具有垂直分带性:硅质矿石、石膏矿石、黄铁矿矿石、黄铁矿-重晶石矿石和菱铁矿.铁质燧石矿石。矿石发育胶状和莓球结构,微细层纹状-马尾丝构造。矿石成分以黄铁矿和菱铁矿为主。矿床发育一套独特的热液气爆角砾岩不规则网脉和相互连通的虫管状.树枝状-姜块状黄铁矿管道系统,矿化形式为弥散式多喷口席状矿化,厚度一般不超过100m。 相似文献
20.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 ~ 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