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黑龙江金厂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一特大型铜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地构造位置属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凯地块西南部,位于Ⅲ级构造单元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中的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结合部位。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矿区岩浆岩主要有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期岩浆活动。从表1中可以看出,金厂矿区的成矿围岩及火山岩均为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成岩时代集  相似文献   

2.
祁漫塔格中段目前已发现了黑山铀矿点和小狼牙山南、西大沟脑、西沟等4处铀矿化点,矿化赋存在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的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附近的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与赤铁矿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关系密切。黑山铀矿点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含有沥青铀矿和硅钙铀矿、钒钙铀矿、硅钾铀矿等。区内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和燕山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金水口群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期二长花岗岩铀含量可达(5~12)×10-6,是成矿良好的铀源条件。因此,笔者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08,(3):1-5,35
本文讨论了甘肃北山地区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空间分布与构造,矿化集中区的耦合关系;与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活动有成因关系的几个典型矿床;印支燕山期作用强度、构造环境、矿源层和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4.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6.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3,2(2):118-126
营口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为Ⅰ型(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为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是造山运动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深部。燕山期花岗岩是与燕山期造山运动同构造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浅部。金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印支期次碱性二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矿特征分析,认为小公峪矿区金矿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根据硫、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该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浆,成因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型中低温矿床。  相似文献   

8.
双旗山金矿,矿体呈似层状产于韧性剪切构造带中,该金矿的形成,与区内上元古界大岭组第二岩性段火山-碎屑沉积变质岩系、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以及韧性剪的构造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矿区内具有强烈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的韧性剪切构造带,是最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成生发展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反映矿区内存在4种构造组合,代表5期构造体系,分别对应于加里东期-前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在此基础上,通过矿区褶皱和断裂控矿特征分析,认为NE向巧家-莲峰斜冲走滑断裂、乐马厂斜冲走滑断裂控制乐红矿区所在的巧家-金阳-永善构造带,NW向乐红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导矿构造;乐红断裂和配套次级褶皱(包包上向斜和金家沟背斜)是矿床的配矿构造;构造活动引起的次级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及拖曳褶皱中层间断裂带是矿床的容矿构造。最终建立了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为该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黔西北矿集区铅锌找矿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夹皮沟金矿燕山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构造控矿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夹皮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类型-直悬而未决,矿区及外围找矿始终处于徘徊阶段,经控矿构造深部组成和岩浆岩,脉岩,金矿石相互间关系的研究,金主要成矿归代为燕山期,控矿构造类别属外接触带断裂型,找矿靶区应重点选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体北东侧变质围岩中。  相似文献   

12.
个旧矿区以产锡为主,同时伴生有色、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金和银与有色金属可构成伴生、共生矿床。银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金可达中型矿床规模。 (一)地质概况个旧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和法郎组砂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区内有印支、燕山期的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侵入体,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的斑状与粒状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云南富乐厂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东南部的典型矿床之一。在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构造进行力学性质的鉴定,对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初步划分了构造期次,总结了构造体系。认为该区断裂经历了晋宁期-澄江期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印支期-燕山早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及后期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的过程。晋宁-澄江期构造作用为该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背景,印支期-燕山早期为该矿成矿主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的扭张性断裂使得流体充填、富集成矿;后期近东西向的扭性断裂为破矿构造。通过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为隐伏矿预测与深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东旭  许顺山 《现代地质》1999,13(4):371-377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NE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面,并穿下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总结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二叠系太原组赋煤边界形成条件,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大同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二叠系赋煤边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大同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特征,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由东部逆冲断裂构造带,中部向斜-单斜构造带和西部隆起构造带组成,煤田内部断裂多为NW-NWW和NE-NEE向,前者形成时期早,规模普遍较大;不同构造期应力作用控制着二叠系煤层的赋存特征,印支早期NS向挤压作用,控制煤田东北部边界,燕山期控制煤田东缘、西缘和西南缘边界。   相似文献   

17.
任杰  李文军 《甘肃地质》2009,(2):82-86,91
甘肃贡北金矿床地处西倾山印支一燕山期成矿带。矿床东西延伸出至矿区外,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内。在矿区两边开展高密度电法系统勘查剖面,利用不同的视电阻率,寻找隐伏断层构造破碎带及其接触带.为布置钻探或硐探工程提供有效的靶区,进一步提高探矿的目标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龚敏敏 《福建地质》2014,33(4):286-292
大田银场矿区银多金属矿产于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第一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体中,受燕山早期北东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区内矽卡岩化发育地段是矿体富集部位,矽卡岩化与印支-燕山期推覆构造关系密切,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正> 南岭成矿区是指东西横亘于湘、桂、粤间的五岭山脉和赣、粤间九连山脉及其邻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比较集中及其成矿作用相似的地区。 该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复合部位,是多构造体系的联合作用地区。区内大地构造的发展历经地槽、地台和大陆边缘活动带三大阶段,包括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运动,其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分别结束了地槽和地台的发展历史,燕山期是大陆边缘活动的鼎盛时期,是本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带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的羊拱海及邻区岩体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通过对羊拱海、达盖寨及二道桥花岗岩体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知,岩体表现为较平滑的具有较弱Eu负异常或无Eu异常的向右陡倾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且从微量元素比值K/Rb、Rb/Sr等均反映出羊拱海及邻区岩体具有同熔型花岗岩的特点.由此推测,岩体的形成于同碰撞的造山环境,属于同构造期侵入岩.是印支晚期发生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断裂、褶皱构造,在造山带内地壳加厚,由于深部剪切热使下地壳产生局部熔融产生同熔岩浆上侵定位形成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