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殿有 《地质与资源》1997,6(3):193-198
乌拉山金矿带金矿化分为石英脉型(Ⅰ),石英脉-蚀变岩型(Ⅱ),蚀变岩型(Ⅲ)三大类型,其分带性与大桦背花岗岩具有密切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乌拉山金矿床矿脉主要赋存在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并受控于平行乌拉山—大青山山前深断裂的剪切断裂构造带。全区共发现含金脉体百余条,并呈等距离成群成带出露。含金脉体有3种: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含金蚀变碎裂石英—钾长石脉和含金石英脉。金矿体一般长几十至几百米:厚1—3.2米,金品位8克/吨。 多项测试表明,上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是该矿床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3.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郎殿有 《贵金属地质》1997,6(3):193-198
乌拉山金矿带金矿化分为石英脉型(I),石英脉-蚀变岩型(Ⅱ),蚀变岩型(Ⅲ)三大类型,其分带性与大桦背花岗岩具有密切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乌拉山金矿是与蚀变花岗岩、石英脉有关的金矿床,在蚀变岩、破碎带和石英脉中含有少量黄铁矿等硫化物与金伴生,因此查明石英脉、蚀变岩和破碎带中金属硫化物的分布范围,对于寻找金矿很有意义。区内石英岩脉多沿破碎带分布,有时  相似文献   

6.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类-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固阳一带广泛出露了一套太古宙乌拉山 (岩 )群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岩石。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重点地段的研究 ,确定其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总体处于高角闪岩相 ,但也存在局部高温高压 (麻粒岩相 )的地段。根据脉体特征及相互关系 ,划分出第一期以富钠 (脉体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 )为特征和第二期以富钾 (脉体为钾长花岗岩 )为主的两期混合岩化作用。确定第一期为前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是区域变质作用的延续与发展 ;第二期为同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随着乌拉山旋回构造运动的加强而加强、构造运动的结束而结束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西北缘米提孜北新发现多条新生代超基性-基性岩脉。岩脉侵位于长城纪赛拉加兹塔格岩群中,整体位于柯岗断裂北侧附近,近东西向展布。岩脉岩性为闪斜煌岩和云斜煌岩,分别具钠质碱性煌斑岩和钠质钙碱性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闪斜煌岩年龄为38.24±0.54 Ma,表明岩脉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岩脉稀土元素总量偏低(64.28×10^-6~253.41×10^-6),Eu(δEu=1.04~1.21)和Ce(δCe=0.99~1.03)异常均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LREE富集(LREE/HREE=4.15~6.45)的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研究结果显示,岩脉是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活动持续时间短,岩脉侵位后冷却速度快;岩脉产出于走滑构造体制下,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和岩脉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小西南岔金-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其矿化类型可分为大脉型及细脉带型。矿脉空间产出主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则由充填于断裂裂隙中的含金-铜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及其两侧围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矿化体构成。断裂构造是控制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尤其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展布,与矿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区内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体直接围岩。矿体赋存在闪长玢岩脉上下盘中和其内部,所以岩浆活动为金、铜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王建飞 《地质与勘探》2016,52(3):407-416
云南姚安铅银矿床与富碱斑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矿床深部2108m中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选取3号、5号穿脉建立岩性-断裂地质剖面,分析岩性-断裂控矿特征,总结铅矿化规律,提出深部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条带状、网脉状铅矿脉主要分布于肉红—灰白色正长斑岩内NE向断裂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NE向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灰白色正长斑岩脉上盘,铅矿脉变厚、加富,岩脉侵入正长斑岩较侵入砂岩,铅矿化更强。隐爆角砾岩(筒)中方铅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及浸染状,沿角砾裂隙及角砾的边缘充填,深部铅矿化加强。早期NNW向背斜与一系列NW向扭—扭张性断裂(F3、F4),限制了矿床就位的空间,总体控制矿床展布;后期NE—SW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NE向张性空间(F1及NE向断裂、岩脉)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是主要的成矿构造,控制铅矿脉、正长斑岩脉产出。正长斑岩脉与断裂的空间位置一致,产状一致,岩脉上盘矿化强、品位高,构造—岩脉—矿化三者耦合作用,具密切的时空关系与成因联系。铅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充填作用产物,同时或稍晚于岩脉就位。姚安老街子铅银矿体主要受岩性、构造控制。总结了岩性-断裂控矿特征及铅矿化规律,提出四个深部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1.
张昕  吴才来  陈红杰 《中国地质》2017,44(5):938-958
通常认为,花岗岩体中的花岗岩脉与岩体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是深部演化的岩浆沿着岩体的裂缝侵入后冷凝形成的。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东部,近年来在岩体中发现一条宽约5 m的花岗岩脉。岩脉呈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该岩脉的形成时间为(119.6±0.7)Ma,与岩体的年龄(452.3±6.2)Ma相差很大。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脉的源岩可能主要是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得出该岩脉呈现I型花岗岩的特性。该岩脉的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同邻近的伏牛山岩体相近,推测岩脉的源岩可能和伏牛山岩体的源岩相同。根据研究结果及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陆內拉张作用,导致扬子板块及华北板块沿秦岭造山带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浆沿着断裂上侵,大部分形成了伏牛山岩体,小部分沿着周围的裂隙侵入形成岩脉,并在侵位的过程中与寄主岩发生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12.
南岭九龙脑矿田淘锡坑钨矿是赣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受断裂构造与花岗岩体控制。本文通过8个中段坑道填图,结合地表钻和坑内钻揭露,对含矿石英脉、矿脉组、矿体以及成矿花岗岩体的几何形态、结构构造进行仔细观测,统计矿脉及成矿后断裂产状并进行构造解析。淘锡坑黑钨矿石英脉矿体整体呈平直长板状,具有尖灭侧现,单脉之间以左行斜列为主,而矿脉组呈菱形网格状排列等特征;花岗岩体呈矩形块状、阶梯状。岩突以顶蚀和岩墙扩展两种方式由南东向北西侵位。矿床为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断裂对花岗岩的侵位与成矿起到主导控制作用。本文综合分析并构建了淘锡坑钨矿构造-岩浆的成矿演化模式,即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生成共轭断裂构造网格体系,然后岩浆侵位上拱被共轭断裂切割的"几何体"围岩移位而侵位,并沿共轭断裂体系内充填云英岩脉、含矿石英脉体,完成一次成岩成矿作用;区域构造再次活动使围岩与花岗岩体发生断裂,并再次诱导岩浆侵位,在早期花岗岩体和围岩内断裂中形成矿体和云英岩脉体,从而形成内带和外带含矿石英脉;成岩成矿后区域构造小规模错动、破坏岩脉与矿脉,但未改变岩脉矿脉的整体展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拉山金矿构造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东  刘纲 《黄金地质》1996,2(2):16-21
以构造层次的观点剖析了乌拉山塑性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构造的特征及其演化,认为东西向浅层次的脆性断裂-山前大断裂是乌拉山金矿的导矿构造,其后期(加里东-海西)活动派生的近东西向呈右行雁列的一组剪切断裂是容矿构造,并认为容矿断裂是经历了先压后张2个阶段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枞阳县柳峰山地区金铜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枞阳县柳峰山地区金铜矿是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矿脉的力学性质以扭压性为主、矿脉铜金矿与岩脉关系极为密切、主要的铜金矿脉均有岩脉相伴.火山口的外围断裂构造中,岩脉的发育的地区,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5.
乌拉山岩金矿田锆石的成因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萍 《铀矿地质》1996,12(4):220-223
乌拉山含金矿脉赋存于上太古界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区,并受控于乌拉山断裂构造带。区内出露花岗岩体以及大量不同成因的长英质脉体。根据含金矿脉副矿物锆石的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Hf,U,Y,Th,P)配分特征,推测锆石的形成以及所反映出的成矿流体具有酸性岩浆来源和基性岩浆来源的双重性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16.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浙西寒武系碳酸盐岩做系统调查时发现,在开化裴岭脚产出的大陈岭组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的液化泥晶脉、微同生变形构造、角砾岩及与之伴生的浊积岩等典型的地震-海啸沉积标志。根据震积岩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该地大陈岭期的地震活动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以震积岩(A,液化亮晶脉和泥晶脉)、啸积岩(B,具丘状层理或平行层理的内碎屑白云质灰岩)、震浊积岩(C,具递变层理或鲍马序列且层面上有槽模构造的砾屑白云质灰岩或砂屑白云质灰岩)和背景沉积(D)组成的A-B-C-D沉积序列为特征;第二期为震积岩(A,液化亮晶脉和泥晶脉、震裂岩、震褶岩和内碎屑角砾岩等)和沉积背景(D)组成的A-D沉积序列。而在常山白石和芳村的大陈岭组剖面,上述特征不明显,但局部能看到液化变形构造。往南东至江山的碓边则不见震积岩特征。从震积岩的分布上分析,浙西大陈岭期的地震活动不受控于江绍深断裂,应与开化—淳安大断裂的形成有关,是开化—淳安大断裂形成于早古生代的一个证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确凿的后震旦纪的“Molartooth”。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部地区绿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乌拉山地区发育有太古宙和元古宙两个时代和类型的绿岩带,太古宙绿岩中Au平均含量为2 .8×10 - 9~32×10 - 9,元古宙绿岩中Au平均含量为2 .6×10 - 9~34×10 - 9,与其他岩类相比,绿岩含矿性高,常赋存有大、中型金矿床。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金矿可划分为5种类型:1似层状细脉浸染型,如摩天岭金矿;2沉积变质层控型,如卯独庆和油篓沟金矿;3钾长蚀变-石英脉型,如乌拉山金矿;4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如东伙房金矿;5石英脉型,如后石花金矿。前两种属于元古宙绿岩型金矿,后三种属于太古宙绿岩型金矿,目前,该区已发现70余处金矿床(点)。根据谢学锦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和本区地质特征,区内选出6个地球化学块体作为找矿远景区,它们是:1西河子—新地沟—红盘;2银号—二道洼—上高台;3阿玛乌素—西山湾—白乃庙;4黑敖包—赛乌素—查干此老;5金盆—麻迷图—满洲窑;6乌拉山—榆树湾。预测6个地球化学块体金金属量6 75 5 0 t,表明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的物质基础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10号是玲珑金矿田内发育的一条高角度断裂,构造岩破碎,结构松散.除其内部碎裂石英脉部分重新胶结外,其他构造岩均未胶结.经过构造特征分析,其形成于主成矿阶段,而后期又发生多次活动,近几年在该断裂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通过剖面与平面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化学取样分析及玲珑金矿田成矿时期研究,10号断裂内发育的工业矿体属早期形成的石英脉矿体与后期断裂叠加的结果,早期形成的石英脉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并分散到断裂带中,加上金元素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发生短距离运移,形成了目前的工业矿体.10号断裂多次活动对早期形成的矿脉起破坏作用并使金元素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9.
含金石英-钾长石脉是乌拉山地区的主要金矿化类型。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一、二岩组段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变质岩系中。矿脉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比较明显。金矿化作用分为三期。围岩蚀变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根据控矿特征及各种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含金石英-钾长古脉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上河湾地区出露的白垩系营城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中有两种产状的辉绿玢岩脉侵入:其一,沿着NE30°~35°走向的追踪张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呈锯齿状,岩脉宽度1~5 m,倾角75°~88°;其二,岩脉沿NE40°~45°走向的一组剪切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光滑平直,围岩接触面上发育倾角平缓的线理或擦痕,运动方向总体呈现左行,脉体倾角75°~88°,岩脉宽度2~10 m。无论哪种产状的脉体都发育片理化现象,且从脉体的边缘向中心减弱。辉绿玢岩总体化学成分与基性玄武岩相当,后期变化表现为次生方解石(碳酸盐化)和雏晶黑云母(钾质流体)交代现象。辉绿玢岩脉的侵入记录了早白垩世营城组后期至少存在一次NE-SW(NE40°左右)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同时伴有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与区域上佳-伊断裂的活动有关;而且岩脉侵入后叠加了与岩脉走向近垂直的挤压片理化作用。本区辉绿玢岩的地质特征研究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原生构造裂缝及其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