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走航观测对南海–东印度洋海域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共49个)进行采集,使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技术获得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开展微生物气溶胶在该海域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范围在2.14×104~5.93×106 cells·m-3之间,空间分布明显不均衡,即东印度洋>海峡>南海。在东印度洋海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以赤道为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37~2.5μm之间。南海、海峡和东印度洋赤道以北样品中原核生物占比较高,约65%;而在东印度洋赤道以南,真核生物占比则升高至近50%。最后,本研究根据东印度洋海域微生物气溶胶的差异,对其来源开展研究,揭示了海洋生物分布、海洋环境要素以及人为源远距离传输等因素对于开放海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新世东亚季风活动在印度尼西亚多岛海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多岛海位于印度洋东部 ,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交界处 ,由至少 8个盆地通过相对较浅的海槛相连而成 ,海盆水深一般能达 45 0 0m以上。它属于表层水温大于2 8℃的西太平洋暖池范围 ,并受强烈的季风活动影响。由于风场模式差异 ,太平洋海平面较印度洋海平面有一个显著高差 ,致使海水自太平洋向印度洋流动产生印度尼西亚穿越流。 2 0 0 0m深的帝汶海和位于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龙目海峡是印度尼西亚穿越流两个最主要的传输通道。南半球冬季 (8月 )澳大利亚上空的高压系统与亚洲上空的低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印尼海区形成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5年夏,一个先进的海洋观测网络——包括实时的光纤海洋观测系统和内部存储的自动化观测系统——被投放在了阿曼海和北阿拉伯海并运行至今.在2010年初,其中的自动化观测系统被升级到了新的深水光纤观测系统.这个海洋观测网络是在阿曼农业和渔业部的资助下,由美国的Lighthouse R&D公司设计、开发、安装和维护的.这2个观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连续工作了7年多的时间.所采集数据包括海流、温度、盐度、压力、溶解氧和浊度等.该海区是一个多水团的汇合区,波斯湾的高盐水和阿拉伯海的低盐水在这里汇合并蔓延南下到印度洋.对采集的数据研究表明,这一观测网络对研究该区域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将系统介绍整个观测网络,并简要阐述已经完成和接近完成的4个研究主题:①对阿拉伯海有记载以来最强热带气旋“古怒”的海洋响应的研究;②阿曼海北部的季节性缺氧现象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和成因分析;③深海声散射层的时空演变;④阿曼海和北阿拉伯海的高温高盐现象的成因.该观测网络采集的长期、连续的时间序列对这一地区的海洋动力研究、水文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气候的长期变化等研究都有很大帮助.此外,如果观测网络可以完成25年的设定观测目标,这将对验证和改进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入认识水库的水动力过程一直是研究和解决其水环境问题的基础。通过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2019年泄水期(5月)和蓄水期(9月)高频、连续的水位和流速剖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支流库湾振荡的物理特性。研究发现:(1)高频的库湾振荡在垂向上表现为正压波,在水平模态上表现为最基本的Helmholtz模式(n=0),该振荡是香溪河库湾显著存在的重要水动力过程之一;(2)库湾振荡的周期约2 h,在库湾上游其振荡流速可达±0.05~0.1 m/s,水位波动振幅可达0.2 m;(3)支流库湾振荡由库区干流重力波驱动,重力波产生于大坝下泄流量的日调节过程。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水库及其支流水动力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香溪河库湾水动力过程对三峡水库日调度的响应机制,为后续水库生态调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毛麒瑞在《中国地质矿产报》撰文介绍:未来海上的油气探明储量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印度洋中的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南部高原、塞舌尔群岛海域、马尔代夫群岛及澳大利亚西部的埃克斯茅斯地台油气远景最好。北冰洋蕴藏着巨大油气资源,尤其是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大陆架所在的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贴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波弗特海、格陵兰及其巴芬湾西岸外的戴维斯海峡也是重要的油气产区。亚太地区2000年后,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海北部的莫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以低速、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主动陆缘构造,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依据2019年中国在莫克兰增生楔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数据,并结合以往的调查成果,探讨莫克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浅表层识别标志。地震识别标志主要有似海底反射层(BSR)和振幅空白带2种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包括海底麻坑、海底滑塌、丘状体、泥火山、冷泉系统等,水体标志主要为羽状流。在水深1000 m和2900 m的站位已分别钻获水合物样品。莫克兰增生楔丰富的水合物识别标志可能与低速、低角度的俯冲地质背景有关,使该区水合物存在指示兼具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综合研究区的异常标志分布特征,推测增生楔中部和西部的背斜脊及其附近区域是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漠河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成藏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省民  邓坚  李锦平  陆程  宋健 《地质学报》2011,85(9):1536-1550
作为我国多年冻土发育的主要地区之一,漠河地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良好条件,发育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系统.漠河地区发育有多年冻土,一般厚20~80 m,地表温度-0.5℃~-3.0℃,地温梯度1.6℃/100m,具有与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美国阿拉斯加北坡Prudhoe湾、西伯利亚Messoyakha和我国祁连山木里地区...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4日至2月15日期间,在5种不同情况下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1)基于走航观测的威德尔海至普利茨湾之间海冰分布研究;(2)基于航空拍摄的普利茨湾海冰分布研究;(3)纳拉海峡固定冰和上浮雪厚度钻孔测量以及冰心钻取;(4)中山站附近融化冰的分布研究以及(5)中山站附近海冰早期冻结过程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威德尔海至普利茨湾之间走航观测得到的海冰全部密集度为14.4%,大部分冰(99.7%~99.8%)属于一年冰,观测到冰的厚度在15~150 cm。沿观测航线上海冰最大密集度(80%)出现在威德尔海,从59°56 S到69°22 S以及从040°41 W到076°23 E的区域分布着广阔的水域。这一结果验证了Silvia的海冰漂移理论。普利茨湾沿岸海冰受制于沿岸地形、拉斯曼丘陵以及搁浅冰山的影响,其密集度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化。钻孔测量显示,纳拉海峡固定冰平均厚度为169.5 cm。风吹雪的重分布以及日照强度差异是导致纳拉海峡固定冰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观测表明,中山站附近海冰早期冻结遵循Lange的海冰早期冻结过程“饼状循环”最初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刘玉山 《矿床地质》2011,30(6):1154-115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甲烷等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冰雪装的晶体物质.它们形成和赋存于低温高压条件,广泛分布于世界大洋和内陆湖、海的底部,以及极地的冻土带,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远景的新能源.海洋型天然气水合物常以浸染状、层状,或块状形式赋存于水深300~500m的陆坡和岛坡的近海海底的沉积岩中.依据最新较为保守的估算,全球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所蕴藏的甲烷气体约为105 TCF(约合2.8×1015 m3,或2 800万亿m3),比全世界天然气的总储量(0.18×1015 m3或180万亿m3)还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对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井(DK-3)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分析。根据对钻井地层特征、粒度、矿物含量的综合分析,在DK-3钻井揭露的中侏罗统中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并完成了沉积微相的划分。伴随地层由老到新,沉积环境由最初发育的辫状河过渡到相对稳定的湖泊(辫状河→湖泊→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在133~156m和225.1~240m井段的岩层中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呈薄层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上;而在367.7~396m井段,天然气水合物除存在于岩石裂隙中外,在砂岩孔隙中亦大量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与沉积环境、构造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海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岩  方国洪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1):1131-1142
概述过去30年间与印度尼西亚海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有关的海洋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印度尼西亚海处于海洋大陆的中心地带,衔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池,是影响大气环流的关键海域;而通过印度尼西亚海多个连通海峡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贯穿流,对维持全球大洋热盐分布和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全球大洋环流的结构及长期的气候变化。基于大...  相似文献   

12.
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与偶极子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莹  陈星 《第四纪研究》2008,28(3):502-508
利用Scripps海温再分析资料,对赤道印度洋0~400m深度范围内海温变化和偶极子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赤道印度洋上层海温呈现西低东高,而次表层以下海温则为西高东低。同时发现,温跃层是赤道印度洋上、下层很好的分界面。温跃层之上海温变化受海气相互作用明显,之下海温变化主要受海洋自身的运动影响。赤道印度洋偶极子现象存在于各个深度,其偶极子指数变化存在半年周期,季节变化表现为双峰双谷型,并从深层(400m)向表层传递。分析发现,海气相互作用不是表层赤道印度洋偶极子变化的决定因素。较深层偶极子变化决定于海洋自身的运动变化特征(如洋流),并向上层传输,进而影响上层偶极子的异常变化。赤道印度洋偶极子指数由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海温变化共同制约,但西印度洋海温变化起主导作用,东印度洋仅起到加强或减弱偶极子强度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旋  方念乔 《地球科学》2006,31(6):765-772
末次冰期旋回尤其是氧同位素3期气候明显不稳定, 南亚季风活动并不遵循冰期间冰期的规律.通过东北印度洋区位于安达曼海南部、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格雷特海峡的BAR9427岩心的古海洋学研究, 并与相邻孟加拉湾地区的MD77181和MD81349二支岩心进行对比分析, 认识到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期时, 研究区东北冬季风增强, 上升流活跃, 古生产力较高, 同时近岸地区蒸发作用强烈, 海水盐度升高.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氧同位素3期的早、晚期, 研究区西南夏季风活动强烈, 向东的西南季风流, 使得孟加拉湾中部盐度升高, 而北部由于季风降雨, 大量的淡水输入使得盐度大幅度下降, 且八月盐度远低于二月.西南夏季风变化遵循23ka的岁差周期, 在我国青藏高原、黄土与沙漠以及阿拉伯海等区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清洁能源资源,但目前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预测方法有多种,利用浅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示踪沉积层深部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可以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前期普查提供一个廉价有效的途径。利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D-5、D-8和D-F站位沉积物孔隙水硫酸根离子、溶解无机碳、钙离子和镁离子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模拟了3个站位甲烷供给通量及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发育特征。计算结果表明,D-5、D-8和D-F站位到达甲烷-硫酸根氧化界面的甲烷通量分别为11.97×10~(–3) mol/(m~2·a)、5.98×10~(–3) mol/(m~2·a)和26.45×10~(–3) mol/(m~2·a),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最大温度梯度分别为0.058℃/m、0.020℃/m和0.149℃/m,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顶界深度分别为海底之下170~197 m、378~386 m和79~98 m,甲烷通量对天然气水合物顶界影响大,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发育顶界影响较小。结合研究区似海底反射层发育特征判断,D-5和D-F站位深部沉积层中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D-8站位应该没有天然气水合物发育。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水合物粉晶X射线衍射测试参数优化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非化学计量的笼型晶体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极易分解,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本文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这一特殊样品,重点研究其粉晶X射线衍射测试条件,系统地探讨了步长、扫描速度、累加次数及测试温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化了仪器参数,建立了粉晶X射线衍射测试天然气水合物晶体结构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验合成的甲烷水合物和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晶体结构测试中。结果表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与实验合成的甲烷水合物结构相同,均属立方晶系,为典型的Ⅰ型水合物,晶胞参数分别为11.9309×10~(-10)m和11.9135×10~(-10)m。该技术可准确获得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信息,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张金川  薛会  张德明  蒲军 《现代地质》2003,17(4):466-466
页岩气是以多种相态存在并富集于泥页岩 (部分粉砂岩 )地层中的天然气。 182 1年在美国Chautauqua县钻探的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就是页岩气井 (在井深 2 1m处 ,从8m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 )。 1998年美国的页岩气当年采气量超过了 10 0亿m3 ,其发现储量占美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 2 3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根据Curtis等人的资料分析页岩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 1)岩性多为沥青质或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黑色泥页岩(高炭泥页岩类 ) ,岩石组成一般为 3 0 %~ 50 %的粘土矿物、 15%~ 2 5%的粉砂质 (石…  相似文献   

17.
试证“三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湾运动的新认识”(1980年地层学杂志第4卷第3期)以下简称“新认识”一文,建议废弃三湾运动一名。笔者读后甚感不妥,大有将实际情况诉众和商榷的必要。 众所周知,三湾运动是黄汲清、徐克勤于1937年创建,系指萍乡三湾等地上、下煤系间的不整合构造运动。李英鉴等(1959)进一步划分赣西中生代煤系为下侏罗统门口山组(J_(1m))和  相似文献   

18.
位于福建石狮市东南方向10余km的深沪湾,是一个湾口朝向台湾海峡,南北长6km,东西宽仅4km的耳朵形侵蚀型小海湾,湾内基岩裸露,水深不足8m,近湾口处深可达12m(图1)。因在海湾西侧潮间带一个100×500m的区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洋底大地构造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盆构造格局和洋盆演化重大事件序列,并从印度洋盆初始裂解机制、扩张中心跃迁与热点作用、洋中脊扩展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印度洋盆的张开过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现今印度洋洋中脊可分为两个系统:东南印度洋中脊-中印度洋中脊-卡斯伯格洋脊系统(东支)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系统(西支),前者是太平洋洋中脊扩展作用的产物,后者是太平洋-东南印度洋中脊与大西洋中脊之间构造调节的产物;(2)印度洋盆最初裂解受地幔柱垂向挤压-水平伸展作用控制,沿前寒武造山带等地壳薄弱带发育;(3)印度洋盆经历两次扩张中心的跃迁,其趋向性跃迁方向与热点相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显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4)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在印度洋交汇,于古近纪连通,末端伴随陆块持续发生碎裂化、裂解化,可称为鱼尾构造模式,表明印度洋盆衔接和调节了三大洋盆的发育和演化过程,具有全球洋盆枢纽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卢振权 《地质学报》2013,87(8):1167-1178
通过对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8孔不同深度岩芯中气体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分析测试,对比分析其变化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异常现象产出层段、断层或破碎带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指出它们对天然气水合物及烃类运移作用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岩芯中气体含量(μL/kg)在149~167m、228~299m、321~338m、360~380m等深度段具异常值特征,它们与天然气水合物及主要异常现象产出层段基本一致,表明岩芯中烃类含量的异常值特征主要是天然气水合物及异常现象的反映。根据离断层或破碎带不同距离岩芯烃类总体积百分比(vol%)、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PDB)及C1/C1-5、C1/ΣC2-5、C1/ΣC2-3、C1/C2、C2/C3、C2/ΣC3-4、iC4/nC4、iC5/nC5等特征,代表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的具异常值特征的岩芯中烃类主要由运移而来,它们与断层或破碎带关系密切,下部断层或破碎带是主要烃类运移通道,中上部断层或破碎带可成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