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乳山金矿中金-银碲化物的矿物学特征与沉淀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显微鉴定和应用电子探针微束分析,查明乳山金矿中碲化物主要为碲银矿和碲金银矿,少量碲铅矿和碲铋矿,它们呈密切共生的集合体或联生体产出在黄铁矿等硫化物及石英等脉石矿物粒问或裂缝中。碲银矿和碲金银矿中Au含量变化较大,w(Au)为痕量至26.1%,与银呈负相关,与铋为正相关,可能是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Ag进入到碲银矿中;碲铅矿中未检测到金。金在金-银碲化物中的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相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将金银碲化物成分投到Au-Ag-Te三元成分,共生图解上发现,它们都不是标准成分的端元矿物,推测这些碲化物(尤其是金银碲化物)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形成的,可能与含矿浠体的闻歇忡沸腾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波谱分析、能谱分析结合面扫描技术对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碲金银矿与碲银矿密切共生,常形成连生体,Au、Ag在连生体中不均匀分布,面扫描图局部可见碲金矿亮斑;Te总是优先和Ag结合,生成碲银矿,随着Ag的消耗碲金银矿开始出现,Ag被耗尽后Te与Au生成碲金矿,成矿后期热液中多余的金与碲金银矿或碲银矿反应生成非常规碲化物(如本文发现的Ag2.95Au1.83Te),当Te消耗完后生成自然金;金银矿物的生长顺序是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本研究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东坪金矿“芥末金”及其类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中国河北东坪金 -碲化物型金矿的成分及性质复杂多样的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东坪金矿产有由不同尺寸微粒金与碲酸盐 /亚碲酸盐 /含水氧化物组成的一些特殊的混合相 ,具芥末状或胶状结构 ,沿用“芥末金”之称。研究所获众多的分析数据得以对这些成分复杂的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并按碲金矿蚀变模式 ,利用孔隙中充填的针铁矿、水硫碲铅石、绿碲铁矿、黄碲矿、黄碲铁石、碲酸等 (或一些未知混合相 )对铁芥末金、碲铅芥末金、碲铁芥末金、锰铅芥末金等各类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进行模式化。与前人资料进行了对比 ,对蔡长金、田澍章等描述过的金的碲酸盐或氧化物矿物做出了新的解释 ,提出其中某些未定名的新矿物应解释为芥末金的变种。根据电子能谱学数据推测 ,芥末金中可能存在金的纳米级团簇。  相似文献   

4.
独狼沟金矿是位于丹巴成矿带中穹窿边缘的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中发育大量明金与碲铋矿物。本文以独狼沟金矿中碲铋矿物及自然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以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碲铋矿物和自然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金的富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碲铋矿物与自然金主要在成矿Ⅱ、Ⅲ阶段产出,矿石中自然金主要为含银自然金,成色整体偏高,平均为881,碲铋矿物主要有楚碲铋矿、叶碲铋矿、赫碲铋矿、硫碲铋矿B、未命名碲铋矿物(Bi2Te、Bi8Te3、Bi3Te)以及自然铋,碲铋矿物与自然金具密切的时空关系。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认为成矿Ⅱ阶段到Ⅲ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温度以及体系中碲逸度的降低是矿床中多种碲铋矿物相形成的关键,独狼沟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碲铋矿物与自然金的矿物特征均指示成矿过程中金-铋-碲熔体对热液中金的抽取是导致自然金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三道湾子碲金矿床物质组成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道湾子碲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中段成矿带的东部,为一典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笔者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确认该矿床的矿石中存在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金矿、碲银矿和碲铅矿等碲化物.矿石中也存在大量自然金颗粒,产在石英、碲金银矿的裂隙中,或与碲化物共生产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内自然金的w(Au...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并结合能谱分析,在金青顶金矿Ⅱ号矿脉深部除含碲化物碲银矿、碲金银矿和碲铋矿外,首次发现碲金矿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对于该矿床中存在碲金矿这一新矿物的推测,也打破了该金矿深部无碲金银矿的传统认识。这些碲化物呈连生体或者细脉状产于黄铁矿等硫化物、石英与黄铁矿裂隙中。在金银碲化物矿物中,Te含量变化较小,Au含量变化较大,与Ag呈负相关,与Bi为正相关。结合金-银-碲矿物成分-共生图解,对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Te总是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热液中Ag被消耗后才与Au结合形成碲金矿,最后Te被耗尽,矿液中残留很多的Au,从而形成自然金,说明随着成矿过程的演化,成矿热液可能逐渐富金,具体表现为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的析出顺序。  相似文献   

7.
胶东地区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t,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玲珑金矿区位于胶东西北部招-平断裂北段,具有典型含金石英脉矿床的特征。矿区部分矿段产出富碲铋化物的明金矿石,是研究富碲铋化物金矿床成因和金超级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对胶东玲珑金矿区富碲铋化物明金矿石的矿物组合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玲珑金矿区含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主要为含银自然金,成色整体较高,平均为894。共发现了五种与自然金共生的碲化物,分别是辉碲铋矿、碲铋矿、碲银矿、碲铋银矿和碲镍矿,其中辉碲铋矿含量最多。通过矿物共生组合研究及物理化学条件分析,确定成矿流体的碲逸度范围为-12.6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鲁西铜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化物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化物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_2Te_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_2Te_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_2Te_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的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化物的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的差异,说明熔点高的碲化物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不混溶;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化物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然金与自然铋以及与铋碲化物的共生,广泛出露在热液金-硫化物、金-碲化物、金-铋黄铁矿类等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在东外贝加尔、中亚、亚美尼亚等地的矿床中,金与铋、碲矿物的共生就是一个实例.金与铋碲化物的联系是最典型的.自然金和铋碲化物结晶作用在时间上的接近以及作为金沉淀剂的碲、铋矿物的作用决定了这种联系.但是金与这些矿物相关的原因仍旧研究得不够.关于这一问题的实验数据为数很少.  相似文献   

10.
归来庄贫硫氧化型低温热液碲金矿床中金及碲化物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金矿、碲金铜矿、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铅矿、碲镍矿、碲汞矿及自然碲等。金元素主要来源于泰山群山草峪组的片麻岩及寒武一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碲元素主要是由铜石杂岩体的二长质、正长质等中偏碱性岩浆从地球深部的上地幔、下地壳带入矿区并进入由岩浆水及大气降水等组成的成矿热液中,与金元素形成碲金络合物进行搬迁、富集,因成矿体系的pH、Eh等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11.
张志华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16-1424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床是碲化物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组合较简单,除了黄铁矿、黄铜矿以外,通过光薄片鉴定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在矿脉中发现大量金银碲化物,主要有斜方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富含碲化物的地段往往是富矿囊的部位。三道湾子金矿床经历了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金、碲化物-硫化物阶段,为金矿脉的主体;石英-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河南嵩县松里沟金矿床中碲化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里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已探明金资源储量26 t。矿体产于中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片麻岩NWW向的断裂带中。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碲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显微镜下发现金-碲化物阶段存在大量与金共生的碲化物。利用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查明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和形成条件,确认的碲化物有碲铅铋矿、碲铅矿、碲铋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硫碲铋铅金矿、辉碲铋矿,此外还有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辉铋矿。该矿床为一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碲金矿床。Au主要以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的形式存在。Au、Ag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发生迁移,Te2(g)和H2Te(g)冷凝进入含贵金属的氯化物溶液是碲化物沉淀主要机制。相图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表明,金-碲化物阶段受温度、碲逸度、硫逸度、氧逸度和酸碱度控制,其中,黄铁矿-石英阶段和石英-黄铁矿阶段形成于logf_(Te2)-14.4和logf_(S2)=-11.1~-6.5的环境。金-碲化物阶段形成于温度为110~313℃、logf_(Te2)=-15.2~-9.4和logf_(S2)=-16.5~-14.6、f_(O_2)升高和pH值降低的环境。碲化物的发现为探讨该矿床成因和熊耳山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坪式金矿的金银碲化物及其载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反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其能谱、波谱分析技术,对东坪式金矿矿石中的Au、Ag碲化物的共生组合、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普查,发现除自然金外,还有碲金矿、碲金银矿和碲银矿等碲化合物,它们主要与自然金、黄铜矿连生,并包裹于石英型金矿石中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表面、孔洞或裂隙。这些碲化物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阶段(220-390℃),为该阶段金矿化的主要特征,对形成石英脉型矿体的原生富金矿石及其Au-Te元素组合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坪金矿是产于正长杂岩内接触带的特大型金矿床。矿石以富碲、少硫化物为特点。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后包裹于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内,属于氰化法的“难溶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产物种类丰富的含金碲酸盐相中含量与自然金相当。  相似文献   

15.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图古日格金矿床矿石中发现了大量碲化物,包括碲金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和自然碲等,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碲化物,其次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Ⅱ1、Ⅱ2和Ⅱ3三个亚阶段。Ⅱ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粗粒黄铁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自然碲+粒状方铅矿;Ⅱ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细粒黄铁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Ⅱ3阶段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状方铅矿。碲化物和硫化物共生组合显示,Ⅱ1阶段成矿流体的lgfS2为-13.5~-10.9,lgfTe2为-1...  相似文献   

16.
东坪金矿是产于正长杂岩内接触带的特大型金矿床 ,矿石以富碲、少硫化物为特点[1] 。主要载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后者包裹于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内 ,属于氰化法的“难溶金”[2 ] ,在表生条件下的氧化产物种类丰富的含金碲酸盐相中含量与自然金相当[3 ,4 ] 。作者用扫描电镜研究东坪金矿 1 70号矿体中含硫化物石英脉矿石时 ,发现与Eztlite[5] 具相似化学成分的铅、铁碲酸盐相 ,指示从碲化物、硫化物氧化形成的次生矿物 ,与金的含氧矿物[4 ] 的产状对比 ,对了解富“难溶金”的载体矿物的氧化与金的次生富集的关系 ,提高金的回…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Au-Ag-Te系列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流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中Au-Ag-Te系列矿物碲银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和碲金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本次研究还发现Au2Te的存在。碲化物矿物多呈粒状或脉状分布于石英或硫化物矿物的裂隙中。Au-Ag-Te系列矿物中,Au含量与Ag含量呈负相关性,与Te含量呈弱的负相关性。结合Au-Ag-Te成分共生图解及镜下特征对金银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进行分析表明Te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成矿流体中Ag被大量消耗后,Te才与Au结合形成针碲金银矿、斜方碲金矿、碲金矿,最后当成矿流体中Te也被大量消耗后,Au才会形成自然金。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中3He/4He值为0.01~0.03Ra,金银碲化物阶段3He/4He值为0.08~1.04Ra,指示金银碲化物阶段有大量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能谱元素像分析技术(EDS-Mapping)可直接观察岩石光片中目标元素的分布特征。本文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配置的X射线能谱仪综合分析技术,对山东归来庄金矿中碲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规律进行研究,定性确定含碲矿物、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中含碲矿物有棱角状碲金银矿、碲化铅等,以浸染状形貌他形镶嵌于主矿物他形石英和片状云母之间,颗粒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极不均匀。对典型含碲矿物的微区成分进一步精确测定,得到碲金银矿和碲化铅的化学式为Ag_(0.85)Au_(2.55)Te_6和Pb_(0.52)Te_(0.48),其中碲金银矿成分明显异常。本文研究为稀散分布微细矿物的成分、形态分布及与围岩关系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表征方法,可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北岭金矿中的针碲银金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碲银金矿产于北岭金矿的晚期矿化阶段,赋存于梳状排列网脉状的石英中,与自然金伴生。矿物组合为针碲银金矿-自然碲-碲铅矿-自然金-石英和针碲银金-碲镍矿-碲铅矿-石英,自然碲,碲镍矿,碲铅矿在针碲银金矿中呈包裹体产出。针碲银金矿呈柱状,板状,粒状晶形,聚片双晶,具强非均质性及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HV50=216-219kg/mm^2,其化学成分:Ag10.58%-12.36%,Au23.70%-24  相似文献   

20.
永新金矿床是早白垩世晚期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对其主要金银系列矿物和碲化物研究显示:金银系列矿物中Au质量分数为65.092%~90.713%(平均为83.942%),Ag为5.652%~16.632%(平均为11.285%);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成色集中在870.2~941.3(平均为881.1),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存在,粒径集中在10~20 μm;碲化物主要有辉碲铋矿、碲金银矿、碲银矿和碲铅矿等,以碲银矿数量最多,主要包裹于黄铁矿内部或产于裂隙中,常与自然金和方铅矿连生,粒径多为5~20 μm。综合研究碲化物组合特征、不同标高金矿物的成色、Te/Au值等认为,永新金矿床碲化物形成时成矿流体的lgf(Te2)介于-15.2~-9.4范围,lgf(S2)介于-16.7~-14.0范围,矿床与火山或次火山热液有关,具备中浅成成矿特征,深部尚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