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夏季月平均气温异常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栋梁  吴洪宝 《高原气象》1995,14(2):165-175
本文采用1951-1990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标准化距平资料,对中国40年夏季(6-8月)温度异常的窨结构及时间演变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夏季温度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华南、东北、青藏高原、西北和华北等六个主要类型。旋转主分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各主要气候区夏季气温的异常特点。40年来的基本趋势是:长江中下游由热-凉;华南、西北由热-凉-热;东北、华北、青藏高原由凉-热。夏季月平  相似文献   

2.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罗勇 《气象》1999,25(1):3-8
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主要由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支持,重点资助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率,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土地利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4个领域。当前,水汽与云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因而受到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检测以及成因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气候模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卫星资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近期美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气候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地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尺度估计,卫星资料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级评估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全球、北半球和我国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我区作为全国的一部分,也是北半球环境和全球环境的一个局部地区,是否也有此种变化趋势呢?我根据近几十年来的气温资料,结合各种外界因素的统计分析,阐明我区气候总的趋势也是变暖,这种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1991-2000年气温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用太阳活动拟合近2000年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两个反映太阳活动的指标-太阳黑子相对数及太阳黑子周期长度-来拟合近2000年我国的温度变化,其结果与近2000年,特别是近700年来温度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同时拟合了120年来北半球温度的演变,结果表明:太阳活动是引起10^1年以上气温变化的基本因素,近十多年来温室气体的作用似乎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广东省气候研究所参加,经过两年多课题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综合估产研究”项目于2005年9月11日通过了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文献[1]建立的自适应多分辨数据波滤器进行了全球、中国及云南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化来说主要特征是变暖,并为3个层次:即1919年以前的偏冷期;1920-1978年偏暖期和1979年以后的更暖期。对应于这种较大时间尺度的层次演变,全球的气温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突变特征,两上最明显增暖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20年和1979  相似文献   

7.
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气候背景、大环流形势的演变,对2000年春季(3-5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出现的十多次场沙、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总结,并以4月18-22日过程为例,对影响系统、云图等的演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总结出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球温度变化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计算了1951-1991年我国160个站年降水量与全球气温的交叉谱。得到在10-30年周期上我国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变化的正、负相关区可分为界线分明的几个区,其中最明显的分界线位于我国半干旱区的中轴附近。在此线以北和以西的西北、内蒙和东北北部,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呈同步演变趋势;在此线以南和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与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上述分界线恰好是我国盛夏夏季风的平均北界,表明我国降水分布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以前,美国环境卫星上的大约一半仪器都将因服役期满而停止工作,这会使气候研究、预防自然灾害和监测陆地利用的观测数据难以为继。为此NASA和NOAh应该对已有和以前规划的卫星项目保证提供长期的支持,在2010和2020年期间执行17个新的卫星项目。这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最新发表的一篇名为《基地球科学和应用:今后10年和更长时间国家的急需》报告上阐述的观点。这篇在2007年初发表的关系到今后美国天基环境观测发展的重要报告,是200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受NASA、NOAh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委托,就NASA研究项目和NOAh及美国地质调查局业务应用中天基观测的系统方法问题开展的专项研究取得的成果。报告分三个部分,即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的综合战略、使命概述和今后十年研究应用,全面阐述了美国天基环境观测取得的成绩、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报告强调了天基观测对于天气、气候变率和变化、水资源和全球水文循环以及人类健康安全等的重要性。本文摘译自该报告的详细摘要。  相似文献   

10.
媒体扫描     
正《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成果》2017年2月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USGCRP)基于美国《1990全球研究法》建立,向与该法相关的开展全球环境变化科学研究的13个联邦部门提供协调制定战略规划。美国科学院发表的这份项目成果报告,重点给出整个项目协调和综合评估产品两方面的主要成果。报告分4章,其中最后一章提出未来25年USGCRP在观测扩展协调、基于应用的研究方向、国际合作和多样化需求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强,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当前气候预测的准确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面临着众多挑战性问题。为提档气候预测科学水平和准确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的“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支持(2021年1月—2025年12月)。在该项目执行的前三年,项目团队开展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1)揭示了气候系统的若干关键变化、驱动力和机制;2)剖析了海-陆-冰-气相互作用对我国重大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3)在气候系统数值模式研发和预测系统集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4)发展了延伸期-S2S-年代际的气候系统预测理论和方法。本文对这些进展作了扼要介绍,并针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归因、古今气候环境研究融合、跨时空气候系统变异和极端气候、人工智能与气候科学、年代际预测和风险应对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南极气候与大气环境研究本研究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905-2-5),周秀骥院士为项目主持人。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亚南极岛屿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南大洋,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及国际岩石圈-生物圈计划(IGBP)...  相似文献   

13.
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清单》,全球变化研究被列为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其中全球变化研究领域,6个地学项目获得支持,由国家气候中心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牵头申报的"全球气候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区是中亚干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的热点地区.本文利用CCM3模式,做了D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F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改善)和CTL共3个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大气层顶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平衡、气温变化、降水变化以及植被生理过程的CO2收支变化等,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气候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或改善,将对全球的能量平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分布状态.这在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区域变化上表现比较明显.西北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其意义深远.通过分析认为,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北干旱区的研究必须纳入全球气候环境研究之中,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干旱区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响应.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相似文献   

18.
全球陆地年降水量与ENSO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全盛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经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地明显减小,显著的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的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的面积比降水量增加的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将本文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的华北的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正一、项目背景中亚属于典型干旱区,位于我国西风环流的上游,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局域密切联系。在这一区域开展气候变化调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地认识中亚干旱区的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气候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并为制定涉及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规划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简称JICA计划项目),由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俞纪新司长负责组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为项目执行负责人。3年多来,中日专家成功地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云、贵、川地区布点观测及其设计和野外现场考察调研等方面成绩显。2005年中日JICA项目取得如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