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西南覆盖区经横向及垂向调查,发现了一套以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夹有煤层的地层,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大磨拐河组;并在该组二段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早期的分子面貌特征十分接近,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在该组二段还发现了叶肢介和狼鳍鱼化石,表现出了明显的早白垩世中期的特色,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通过孢粉、叶肢介、鱼化石生物地层确定大磨拐河组的时间跨度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Barremian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大铜厂组和小坝组所产轮藻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它们的时代归属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作者指出:大铜厂组含Mesochara stipitata—M.parayranulifer—Actistochara mundula组合为代表,经鉴定共有15属41种,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中白垩世早期。小坝组的轮藻化石的属、种单一、结构亦较简单,而是以obtusochara huiliensis—O.huidongensis组合为特点,并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其时代应为中白垩世中—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内蒙古基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实施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三道明水一带原来划归上侏罗统赤金堡群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熟度较低的粉灰色、绿灰色细碎屑岩与紫灰色粗碎屑岩组合。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植物类及大型爬行动物类等生物化石,并对其进行了组合的划分。双壳类:Sphaerium cf.jeholense(Grabau)-Arguniella subcentralis Chernyshev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腹足类:Lioplacodes gansuensis Pan-Sinorificium yumenensis Guo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介形类:CyprideaMongolocypris-Lycopterocypris组合,多出现于早白垩世;苏铁类:Nilssonia sinensis YabeOishi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银杏类:Ginkgoites sp.组合,具有代表性,时代为早白垩世。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此套地层应归属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鲁西南地区分布着近东西向大致平行排列的早第三纪盆地群。在蒙阴、莱芜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称为官庄组,在平邑盆地称为卞桥组。依据沉积物特征和沉积旋回都能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通过对哺乳动物、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和孢粉等化石的研究可确定中段的沉积时代为早始新世,通过对轮藻、介形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能确定下段和上段分别为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在卞桥组中段和官庄组中段发现介形类Cypridea属,该属起源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在早白垩世繁盛,晚白垩世逐渐衰落,灭绝于晚古新世或早始新世,在早始新世沉积中的发现,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 燕河营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一直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或地质志所厘定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为基准。经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从层位、岩性组合、层序、年代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该套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九佛堂组与义县组指状交互关系不符, 而岩石组合和沉积旋回也与区域上九佛堂组难以对比。采集的叶肢介化石属于Yanjiestheria-Orthestheria属组合, 其壳饰特征在叶肢介演化史上属进步类型, 被认为指示早白垩世的时代。本文将义县组之上的这套河湖相沉积地层时代划归早白垩世晚期, 并依据岩性组合和沉积层序等特征将其对比为南天门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风火山群的孢粉组合及时代,简述了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文中通过实际资料的对比,说明了风火山群孢粉组合的特点,同时指出风火山群既不属于晚白垩世也不是第三纪,而应归于早白垩世,置于早白垩世欧特里夫—巴列姆期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旺罗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9,13(3):281-286,T001
在恰布林组硅质岩砾石中获得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 共鉴定放射虫化石13 属15 种,放射虫化石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阿普第期, 根据地层上下关系, 将恰布林组的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晚阿普第期。在此基础上, 结合恰布林组岩石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 得出恰布林组的物源来自北部的火山弧和早白垩世形成的蛇绿岩混杂岩体  相似文献   

8.
上黑龙江凹陷晚中生代含煤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黑龙江凹陷已知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组合提出两个地层对比方案,即霍拉盆煤田应和大磨拐河组对比,鸥浦煤田可和开库康组对比。  相似文献   

9.
粤东白云嶂火山喷发盆地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惠东地区白云嶂火山盆地中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其上部新发现一套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碱长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根据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及与上下层位的接触关系,将其命名为白云嶂组。其层位位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南山村组之上、早白垩世官草湖组之下,其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陈辉明  马铁球 《地质通报》2016,35(12):1985-1989
通过对湖南汝城盆地原定为中侏罗统的李家洞水库剖面28个孢粉样品的分析处理,发现24个样品有孢粉化石,化石呈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发现的早白垩世特征分子有高含量的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徐氏孢Hsuisporites,刺毛孢Pilosisporites,膜环弱缝孢Aequitriradites,二连粉Erlianpollis,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微囊粉Parvisaccites,以及少量被子植物花粉。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建议将本剖面时代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早白垩世芦尚坟组昆虫组合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志军 《地球学报》2007,28(2):167-172
本文通过对早白垩世芦尚坟组昆虫组合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芦尚坟晚期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京西盆地早白垩世晚期为亚热带气候;在芦尚坟期晚期经历了水流由缓到急、古气候由干燥转变为潮湿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列举并尝试对比了非洲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的主要产地。晚侏罗世(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基默里奇期提塘期)至白垩纪最早期(南非的阿尔戈阿盆地凡兰吟期)的组合中含有剑龙、腕龙和梁龙,到前阿普特期(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被另一组合所取代。这一更年轻的组合中含有重爪龙亚科棘龙类、大头鳄类鳄鱼Sarcosuchus以及大型禽龙,它们主要来自尼日尔(ElRhaz组和喀麦隆(Koum组),部分来自利比亚(Cabao组)和突尼斯(Douiret组),后两组中还含有鲨鱼Priohybodus ar ambourgi。阿普特期(?)至早阿尔必期组合中仍含有禽龙,但是棘龙科棘龙类取代了重爪龙亚科。早塞诺曼期组合(Bahariya,Kem Kem)以恐龙Spinosaurus、Carcharodonto saurus,鲨鱼(Onchopris tisnumidus)和鳄鱼(利比亚鳄类、无棘腔鳄类)为特征。由此可知,中非的一些原先被认为是早白垩世的地层(坦桑尼亚的Galula组、马拉维的含恐龙层)为晚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在非洲陆相地层的对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区鹿母湾组中发现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49.28%)和裸子植物花粉(47.82%)为主,此外尚有少量被子植物花粉(2.9%)。该孢粉组合特征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据此可确认,本区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深部地层孢粉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裘松余 《吉林地质》1992,11(3):12-2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深部地层十分发育,含丰富的孢粉化石,所建立的4个孢粉组合,为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火石岭组相当于晚侏罗世,沙河子组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至戈特里夫期,营城组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十屋组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  相似文献   

16.
辽西热河群上亚群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热河群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它的时代归属问题,是我国中生代地层长期争论的焦点。作者从热河群上亚群三个岩组发现了丰富而保存完好的孢子花粉。本文建立了上亚群三个孢粉组合序列,从老至新为:九佛堂组是以Concavissimisporites-Heliosporites-Aeq-uitrirad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沙海组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阜新组以Appenidicisp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组合的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化石异常丰富,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Impardecispora-Cyathidites-Clavatipollenites组合,Stereisporites-Deltoidospora-Asteropollis组合,Appendicisporites-Asteropollis-Tricolpites组合,分别分布于伊敏组一段、二段和三段,组合特征明显,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划分伊敏组与大磨拐河组的重要生物依据之一,更是伊敏组内三段划分和井间对比的生物依据之一。3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孢子花粉,结合在绝大多数样品中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推测含这3个孢粉组合的伊敏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早阿尔必期(Barremian—Early Albian)。  相似文献   

18.
符俊辉  薛祥煦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109-121,T003
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早白垩世白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亚组合。上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下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和别里亚士期-凡兰今期。白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孢粉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卜香萍  石永红  李忠 《地质科学》2012,(4):1116-1129
本文以鲁西隆起区盆地及周边盆地砂岩中碎屑重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矿物的稳定性分析,以及通过不同源区重矿物组合的差异,探讨了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物源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鲁西盆地中生代早期早中侏罗纪时期主要源区为鲁西隆起,中晚侏罗纪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和鲁西隆起,而早白垩世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其次才是鲁西隆起。晚白垩世沂沭断裂带盆地物源主要是鲁西隆起和胶东地区,鲁西隆起贡献量大于胶东地区。重矿物的稳定性也折射出源区构造演化历史。早-中侏罗世至中-晚侏罗世,鲁西盆地重矿物物源由鲁西隆起向胶东地区的显著转变,暗示着苏鲁造山带自三叠纪形成之后,经折返抬升,至晚侏罗世之前已经到达地表。重矿物的含量变化显示,早白垩世中期和晚白垩世中期鲁西盆地内沉积了大量的鲁西变质岩矿物组合,并且不稳定重矿物含量急剧增加,我们推测鲁西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存在两次构造抬升。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平庄─元宝山盆地群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平  王宇林 《地层学杂志》1994,18(4):275-281
平庄─元宝山盆地的晚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下白垩统黑水组、元宝山组和杏园组,上侏罗统上那不打组与那不打组。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属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的中部组合,可与邻区的主要含煤沉积的植物组合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至早Aptian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