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903号台风从形成到消亡,有着强度强、生命史长、路径奇异的特点。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着重分析台风路径奇异的原因,以及在此台风环流背景下肇庆出现暴雨的征兆。1 概 况 1999年6月2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一个热带低压,以后这个热带低压以10~16km/h的速度向西北移动,2日14时加强为热带风暴,编号9903。热带风暴形成后,继续向西北西移动,强度持续加强,于4日02时发展为台风。5日20时强度达到最强,中心风速达40m/s。6日08时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后,移速加快,最大时速>30km…  相似文献   

2.
从9903号台风移动探讨台风登陆异常路径的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绍荣 《气象》2000,26(8):10-13
通过对9903号台风(MAGGIE)在广东沿岸移动异常路径的分析探讨,总结出4条定性条件。当这些条件同时达到时,台风的登陆路径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继志 《气象》1975,1(6):9-11
1973年第18号台风10月11日20时在西太平洋乌利西群岛以北大约25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16日凌晨穿过菲律宾进入南海。从16日02时到18日02时,48小时内台风沿16°—17°N平稳西行,该台风在平稳西行期间,平均移速约为20公里/小时,于17日23时前后从我国西沙群岛穿过。然后突然北上,穿过海南岛进入北部湾,于19日下午在中越交界附近又一次登陆,最后于20日凌晨在广西南部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4.
台风"玛姬"(9903)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对台风“玛姬”(9903)个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海温和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分析了环境气流、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台风移动路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温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有一定的影响,地形作用对台风“玛姬”(9903)路径的影响不可忽视,台风非对称结构对9903号台风异常路径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7703号台风是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扰动逐渐西移时,于7月17日08时在12.0°N、125.6°E附近发展形成的(中心最大风力18米/秒,最低气压995毫巴)。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6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菲律宾,在仁牙因附近进入我国南海。入海后移速加快到每小时  相似文献   

6.
9216 号台风登陆后的云系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MS卫星云图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分析了9216号台风的云系结构及其在登陆后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9216号台风云系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台风和高、低空环境流场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由9216号台风造成我国沿海罕见的风暴潮及大范围暴雨,与强大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气流及其东侧的强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环流形势场、物理量场和相似个例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侧面研究影响南宁市的秋冬季登陆转向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该类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前做出预报预警.结果表明:影响南宁市的秋冬季登陆转向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形状、强度、中心脊线位置及与台风发展不同时期的相对位置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能量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9711号台风与0509号台风的环流背景和移动路径,并重点从能量角度分析了θse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了造成两次台风过程降水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二个台风的路径相似,暴雨区分布在台风中心左侧2个经度至右侧4个经度范围内,右前侧暴雨强度更大,范围更广。与9711号台风相比,0509号台风暴雨的强度弱、范围小,对形成强降水不利的条件为:台风路径偏东;在台风北上过程中,西太平洋副高南撤使台风与副高之间的东南气流减弱;台风强度弱,能量衰减快,能量锋区在垂直方向发展不深厚。  相似文献   

9.
1985年第九号台风产生于日本冲绳岛西北约110公里的洋面上,中央气象台8月16日1时开始编报,18日11时左右在江苏省启东登陆,19日02时台风再度出海,几乎向正北方向移动,19日上午10时左右,再次在青岛市西部登陆,穿过山东半岛中部进入渤海北部,折向东北,22日02时到达辽宁省沈阳市附近,之后变性,成为低气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环境流场、流函数切变平流、势函数的垂直配置与8515号台风路径的关系,并用台风移向变率诊断方程分析与计算了该台风移动时移向变化的情况,特别是9月5日发生的明显右偏。分析结果如下: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块状,赤道缓冲带增强,有利于8515号台风移向右偏。2.8515号台风处于负流函数切变平流区一侧,其路径与流函数切变平流零线走向基本一致。3.8515号台风北侧各层势函数场的垂直分布,决定了辐散风的配置,其演变与台风移向有一定的相关。4.台风移向变率诊断的定性分析和实用计算,对判别台风移向是否稳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85,11(11):51-51
  相似文献   

12.
13.
14.
0917号台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平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1):28-30,I0003
应用特征线预报台风路径的规则,对0917号台风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报规则有显著的连续性和超前性。对台风过程的超长性和复杂性,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9615号台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9615号台风(以下简称TY15)是1996年正面登陆广东省的第一个台风,它具有移速极快、强度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它从生成到登陆,移动路径都很稳定,以西北偏西移动,出现过明显的台风眼。进入南海后,移速明显加快,达到35~42km/h,于9日11时前后在湛江市吴川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阵风12级以上。受TY15影响,珠江口以西沿海至湛江一带海面风力11~12级,测得的极大风速是:湛江57m/s,电白48m/s,阳江闸坡≥40m/s(超量程),化州40m/s。强风还伴随着暴雨,使广东西南部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阳春市…  相似文献   

16.
(一) 1974年第13号台风,于8月19日夜在石浦附近登陆,正面袭击我县。台风登陆期间,正逢农历七月初天文大潮的高潮时刻,石浦港出现7.93米的最高潮位,超过1959年建站以来最高潮他0.25米。群众反映比1956年8月1日台风袭击时的潮位还高。这次台风具有风时长(大风持续4天以上,本站极大风速达44.6米/秒)、雨量大(全县普遍降水260毫米以上。个别地方达432毫米)、潮位高的特点。这种大风、大潮、大雨同时袭击我县,在解放后的二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8509号台风是近海生成的台风,且台风发展加深的纬度较高,转向点的经度偏西、纬度偏北,给预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一、概况 8509号台风8月16日在冲绳附近海域生成,向偏北方向移动。17日至18日,台风发展加深,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18日20时至19日08时,台风中心由978mb减弱至988mb,最大风速由32米/秒减弱至20米/秒、移速加快,  相似文献   

18.
1991年第9111号台风,是8月13日由菲律宾吕宋岛西北海面的热带低压发展而成的,17日在越南中北部沿海登陆。其中15日到16日是台风过程,15日中心气压达940hpa,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5m/s。此过程路径呈反抛物线形,这在8月份的台风中是很少见的。而这次过程,又没有比较明显的使台风西南移的流场形势。  相似文献   

19.
9216号台风登陆后的不对称结构和暴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处出:第一阶段暴雨主要与东亚热带季风有关系,而第二、三段暴雨主要与印度西南季风有关系;两支热带季风在100-120°E之间热带地区对峙,有利于引发热带季风涌入中国大陆并发生暴雨。  相似文献   

20.
1996年第8号台风中尺度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王鹏云  刘春涛 《气象学报》1998,56(3):296-311
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研究了从1996年7月31日08时至8月1日20时36小时内9608号台风的移动路径、中尺度热力动力学结构及云和降水物理结构及其变化。这段时间覆盖了9608号台风在台湾和福建省福清市登陆全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预报了这次台风登陆过程,模拟了登陆前后台风中心附近的一些重要中尺度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模拟预报的台风路径与实况接近,预报的8月1日08时(积分24小时)台风环流中心位于2小时后台风登陆点福建省福清市附近的海面上。台风中心附近低层呈气旋式辐合、高层呈气旋式辐散。台风眼壁具有由低层辐合形成的强上升气流,台风眼中心为下沉气流。台风中心周围动力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征。台风眼壁的雨水分布呈现由中尺度雨团构成的环形雨带结构。台风在台湾滞留期间,台风中心由于低层云的发展使得卫星云图上原先清晰可见的台风眼变得模糊不清。高分辨的模式预报表明,在对流层中层具有强上升气流和云雨水集中的眼壁比台风眼中心更为暖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