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义  郭春丽  王登红  赵汀  王岩 《地质学报》2023,97(11):3569-3603
铟(In)是21世纪重要的紧缺战略性矿产,对国家稳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铟资源,但尚未发现铟的独立矿床,目前已知的57个伴生铟矿床兼有镉(Cd)、镓(Ga)、锗(Ge)的资源潜力。本文在详细梳理所有伴生铟矿床的区域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赋存矿物、独立矿物和富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铟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统计发现:我国伴生铟矿床高度集中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和华南地区;可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叠加(复合/改造)型、斑岩型和受变质型;7类矿床中,铟无一例外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作为副产品被回收;85%的伴生铟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古近纪和中生代之前的矿床数量较少。目前全球已发现了19种铟独立矿物,我国报道了其中的5种。硫铟铜矿(CuI nS2)是我国最常见的铟独立矿物,其余的铟独立矿物如自然铟,羟铟矿等仅出现在特定的伴生铟矿床中。目前研究多关注扬子地台西南缘的矽卡岩型伴生铟矿床,而对散布于全国各地其他6类伴生铟矿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铟富集机制的认识,更不利于摸清国内铟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2.
Sommer曾提出用脉冲极谱测定镓和铟,灵敏度分别达到0.05ppm镓和0.1ppm铟。本文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镓铟—茜素S络合物的吸附催化波。在0.26M氧化钾—0.08M乙酸钠(pH5)的底液中,当有1×10~(-4)M茜素S存在下,波高与浓度在0.01—0.4微克镓/毫升,0.004—0.4般克铟/毫升之间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分别为-1.13伏和-0.63伏(对S,C、E),因此可在同一底液中同时测定镓和铟。  相似文献   

3.
Sommer曾提出用脉冲极谱测定镓和铟,灵敏度分别达到0.05ppm镓和0.1ppm铟。本文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镓铟—茜素S络合物的吸附催化波。在0.26M氧化钾—0.08M乙酸钠(pH5)的底液中,当有1×10~(-4)M茜素S存在下,波高与浓度在0.01—0.4微克镓/毫升,0.004—0.4微克铟/毫升之间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分别为-1.13伏和-0.63伏(对S、C、E),因此可在同一底液中同时测定镓和铟。  相似文献   

4.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与邻区铟矿化带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铟是稀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1×10-6。我国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广西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产铟基地。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查明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的铟含量与赋存状态。在铟含量较高的13个矿床(点)中,5个矿床(点)样品铟的平均品位达到伴生工业品位的要求。铟含量高的地质体呈带状展布,为我国一个新的铟矿化带,铟矿物种类为羟铟石、自然铟两种。铟含量较高的样品全部位于矽卡岩型矿床中。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铟的矿化时代应为班公湖—怒江洋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当雄县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其铟含量平均为45.44×10-6,最高为166×10-6,需加强铟资源的评价,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小赛  赵元艺  王江朋  许虹 《地质学报》2013,87(11):1679-1693
西藏更乃矽卡岩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具有良好的铁与铟等多金属成矿潜力,尤其在该矿床发现了自然铟与羟铟石,为国内首次。更乃矿床为晚白垩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于下白垩统郎山组灰岩时发生双交代作用的产物,晚白垩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更乃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提供了岩浆热液来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K2O/Na2O为1.38~1.73,显示富钾特征。铝过饱和指数(A/CNK)变化于1.02~1.05之间,为过铝质系列,具S型花岗岩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2.15~2.31,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贫Sr、 Ba、P、Ti等元素。∑REE=108.03×10-6~258.74×10-6,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a/Yb)N为15.71~26.00,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Eu呈中等负异常(δEu=0.17~0.24)。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多呈柱状,Th/U的范围为0.50~2.17,(La/Yb)N为0.00~0.29,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δCe=4.32~1293.43,δEu=0.06~0.13,具有比较高的Ce正异常和中等的Eu负异常,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更乃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之后的同碰撞阶段。研究表明,铟与锡之间以及铟与锌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铟与铁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铟在铁矿石中含量为5.61~125.00×10-6,平均值为49.01×10-6,铟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铁、铟、铋金属的矿化是在同一期热液活动中形成,为岩浆来源。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年龄为78.7±1.7 Ma,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沈观略 《岩矿测试》1985,(4):365-367
应用方波极谱,催化波测定矿石中微量铟已有报导,但仅限以测定0.Xppm以上样品中铟,而对岩石、土壤中测定0.0Xppm铟尚不多见。虽然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铟有一些文献报导,但却只能用于某些基体较为简单的样品如锌、铝及其合金水质中铟的测定。 本文应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技术,在1.65N.KBr—0.05N-HCl—0.02%NH_2OH.HCl介质中,应用悬汞电极富集2分钟后,Cd~(2+),In~(3+),pb~(2+)的溶出峰分别为-0.64,-0.52,及-0.41伏(V_s Ag/AgCl电  相似文献   

7.
陈程  赵太平 《矿床地质》2021,40(2):206-220
铟作为支撑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焊料合金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铟的重要来源是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其中铟的富集程度远超其他类型矿床.文章在简要概括铟矿床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铟在岩浆-热液系统各演化阶段的富集过程以及锡、铟同步富集的原因.在岩浆演...  相似文献   

8.
李芳琴  黄莉  李杰  陈子瞻 《地球学报》2023,44(2):297-304
铟资源广泛应用于ITO靶材、半导体化合物、焊料及合金等材料的生产制造,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金属。文章基于铟资源全产业链视角,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全球铟资源供给与消费格局,并展望未来供需趋势,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全球再生铟供给已超过原生铟供给;原生铟供给高度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再生铟供给集中于日本、韩国。(2)全球铟资源消费量大幅增长,二十年来,翻了两番;日本与韩国是全球铟资源的消费主体;ITO靶材是主要消费领域。(3)2007年以来,全球铟资源总供给量大于总消费量600 t,预判这部分差量进入了国家储备。(4)未来中国增加铟资源供给的途经可以借鉴日本与韩国的经验,从社会存量中再利用铟资源,提高铟全产业链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方波极谱,催化波测定矿石中微量铟已有报导,但仅限以测定0.Xppm以上样品中铟,而对岩石、土壤中测定0.0Xppm铟尚不多见。虽然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铟有一些文献报导,但却只能用于某些基体较为简单的样品如锌、铝及其合金水质中铟的测定。 本文应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技术,在1.65N.KBr—0.05N-HCl—0.02%NH_2OH.HCl介质中,应用悬汞电极富集2分钟后,Cd~(2+),In~(3+),Pb~(2+)的溶出峰分别为-0.64,-0.52,及-0.41伏(Vs Ag/AgCl电  相似文献   

10.
银是高纯铟的常检痕量元素,由于银含量低,一般的分析方法难以达到期望的检出限。本研究样品用硝酸溶解,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试液蒸发浓缩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铟中痕量银。通过溶样方法、离子交换分离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0.7 mol/L硝酸作为淋洗液进行分离,样品中痕量砷、铝、铁、锡及大量的铟可被分离除去;铜、镉、镁、镍、锌、铅、硅和铊不能与银分离,但对测定无影响。方法线性范围为0~50 pg,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10%,银的检出限为0.3 pg,测定下限为0.8ng/g,比文献方法的0.02~1μg/g中最低者低2个数量级,加标回收率为93.3%~110.0%。本方法由于分离了基体铟,避免了铟对银测定的影响,兼之将试液浓缩,有效地降低了检出限,且测定时无需使用基体改进剂,成本低,灵敏度较高,适合于高纯铟中痕量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雲秉崑 《地质科学》1959,2(11):349-352
分散元素铟在地壳内的存在量是极微小的,由于铟的用途很广,尤其近二十年来铟在工业上的应用得到了极广泛的发展,世界各国对铟的研究都特别注意,所以更多地寻找和勘探铟元素矿床对发展科学与工业建设教事业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铟矿床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供求矛盾突出,其消费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目前,世界矿业界在铟业投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加,以寻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相对来说,与铟有关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新探明的储量远远跟不上其消费的增长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大地质投入,探求新的资源量,保障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世界上铟矿床的分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以及铟矿物学、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指出,为了寻找潜在的铟资源,必须加强铟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在对铟的成因矿物学、成矿机制及其成矿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铟矿床的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3.
锌精矿氧压酸浸液中铟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锌精矿氧压酸浸液中铟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在1.0m o l/L的H2SO4介质中,铟可被P204定量萃取,当萃取相比为O/A=1/4,进行三级萃取,平衡时间为3m in时,In萃取率达97%以上;对负载有机相用3m o l/L的HC l进行三级反萃,O/A=5/1,平衡时间为3m in,In反萃率为99.62%。  相似文献   

14.
赵星  张代云  刘锐 《云南地质》2014,33(3):417-420
样品经硝酸、氢氟酸分解除硅,加热硫酸冒烟除尽硝酸、氢氟酸,利用铟与氢溴酸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并被乙酸丁酯萃取的性质,将铟与其它干扰离子分离并富集.使用MOLAARM6(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钒为机体改进剂,测定铅锌矿中的铟.方法检出限为LD=0.012ug/ml.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杜乃林  郭立新 《岩矿测试》1989,8(4):290-293
在H_2SO_4-KI介质中,以氯化三辛基·甲基铵(TOMA·Cl)为萃取剂,成功地分离富集了矿石中痕量铟并用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为0.2ppm/1%,回收率在99.0%以上。用于煤矸石等样品中铟的测定,结果满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关键矿产资源铟:主要成矿类型及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晓峰  徐净  朱艺婷  吕友虎 《岩石学报》2019,35(11):3292-3302
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防安全和技术飞跃的重要保障,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洁净能源产业、光伏太阳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金属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发达体(如: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均开展了关键矿产资源的评价,制定了相应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其评价方式也由一维向多维发展,并且把环境因素和资源的循环回收利用列入关键的评价指标。铟作为关键矿产资源之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ITO靶材主要的金属材料。它一般易于在岩浆结晶的晚期富集,但近年来发现它在一些镁铁质岩石中也有高度富集的现象,显示出铟地球化学性质的两面性,因此,全面评价不同地质体中铟的富集规律是解决未来铟资源安全稳定供给的主要途径。预料未来若干年SEDEX和VMS矿床有可能成为铟资源的主要来源,火山岩中的铟异常富集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铟的主要载体矿物是硫化物。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铟的富集对矿物有选择性。铟的选择性超常富集(如铟窗、铟爆)机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铟成矿作用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而铟的原位定量分析技术的突破是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芹香 《岩矿测试》1986,(4):317-320
利用Cup、BPR、KCNS等作为络合剂的极谱催化波测定微量铟的方法虽有报导,但采用铟-桑色素络合物测定岩矿中微量铟的方法却未见报导。 本文发现铟-桑色素络合物在pH2.6—3.1的一氯醋酸-氢氧化钠介质中加入0.002%十四烷基磺酸钠,峰电位在-0.75v  相似文献   

18.
从铅碱性精炼钠浮渣中湿法回收铟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处理水洗,硫酸熟化,浸出液还原净化,P204萃取,盐酸反萃取,反铟液调酸除杂质,锌置换铟和碱覆盖熔炼的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冶炼厂含铟碱性钠浮渣,可获得合格粗铟产品,铟的总回收率达80.7%。  相似文献   

19.
杨敏之 《地质论评》1964,22(1):78-78
最近在国外的锡石-硫化物矿床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内新发现了两种铟的独立矿物——铟石、氢氧铟石。铟石:FeIn_2S_4,铁黑色,金属光泽,颗粒大小在0.1—0.2毫米,个别0.5毫米。光片下反射光白色,均质性,反射力27—28%(λ558mμ),钢针能  相似文献   

20.
四川岔河锡矿区富铟矿石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铟(In)是一种稀散元素,它极少呈独立矿物出现,而是以其他矿物,例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为载体。近年来,随着对铟的年需求量不断上升,铟的市场标价一路走高,今后的上涨空间仍然很大。作者通过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发现四川岔河锡多金属矿区的铟含量很高,最高可达186.5×10-6,因此,推测此地区有很大的找铟前景。通过对铟与其它成矿元素的相关分析,发现该地区的铟与Zn、Cu、Fe、Cd、Sn、Ga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由此推测铟可能存在于它们的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或)锡的氧化物中,进一步的电子探针工作发现,铟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闪锌矿中最高含量可达500×10-6。因此,初步推断岔河地区铟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应该考虑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和采选冶过程中加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