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八三年气候异常,不利的气候使我县棉花大幅度减产。全县三十五万亩棉花亩产由八二年的108.2斤,下降到35斤左右,减产幅度67.7%,由历史最高年降到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棉花是喀左县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好项目。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都有所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年份可以暴发,1992年曾猖獗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可以危害玉米、高梁、小麦、番茄等作物,一般年份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  相似文献   

3.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喀左县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好项目。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都有所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年份可以暴发,1992年曾猖獗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可以危害玉米、高梁、小麦、番茄等作物,一般年份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棉花与气象     
主要阐述棉花生产与气象的关系。首先,根据气象条件的分析,指出1992-1995年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时段气象条件的异常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造成这几年棉花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出棉花生育期光热指标;最后提出,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制定棉花生产的三项保护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旱涝发生特征与棉花年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潦处棉花产量逐年丰欠特征与旱涝年型的农业气候分析,发现4-10月的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是影响棉花丰欠的主要原因,而棉铃成熟-吐絮期的阴雨、长期干旱则是引起湖北省棉花减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大荔县是全国主产棉县之一,群众从长期的务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采取了一系列趋利避害的措施,对棉花增产起了一定作用。如“要收花,旱五、八”,就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气象条件,本文想就这条农谚,用气象资料进行分析验证,总结掌握棉花增产(减产)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光照充足,与同纬度各地相比6-8月气温较高,有利于棉花生长,是新疆重要出口棉基地.但是,该区棉花种植北界接近北纬46度,与世界各棉区相比热量条件较差,尤其是春秋季热量条件极不稳定.有30%的年分因热量条件不足而引起棉花减产. 针对热量问题,该区自1981年以来不断扩大地膜棉花播种面积,以求棉花早熟优质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蕾、花、铃。一只幼虫一生可咬毁蕾铃10~20个。防治失时,蕾铃脱落可达50%以上,危害最重时,棉花减产高达3~5成,且降低棉花品质。据实地调查,气象条件与棉铃虫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试图揭示气象条件对棉铃虫发生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生产的大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可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1992年本县特大发生,有的地块被棉铃虫全部吃光,损失严重。众所周知,棉铃虫受各种自然因素、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或抵消)下而产生的综  相似文献   

11.
将棉花苗期高度与同期温度、降水和最终含糖量进行统计分析 ,表明 :苗期的相对高温、多水造成徒长 ;相对低温、多水造成滞长 ,必然对应着含糖过高 ,而苗期正常温度与降水则与含糖量低相对应。同时 ,对多年苗期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 ,建立隶属函数 ,以估量和监测苗期气候给棉花含糖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匮乏是限制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棉花干旱后的复水灌溉量、复水时间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解除程度,可为制定有效抗旱减灾降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精准水分模拟试验,研究了花铃期不同复水程度(50%、75%、100%灌溉量)对棉花轻度干旱胁迫(土壤湿度为50%-60%)形态特性、产量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后,100%和75%复水量处理棉花蕾铃干物质、地上总干物质均高于或接近对照,干物质增加量与复水程度呈正比,而50%复水量处理始终低于对照,复水对干旱的解除效应不显著。复水过程中,棉田土壤湿度和植株叶片含水率的差异变化趋势一致,复水后第4d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复水后第19天至30天,5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已发展为重旱,而75%、100%复水量叶片含水率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为无旱状态,二者配合可快速监测棉田干旱状况。复水后株蕾铃数、单铃重、棉花纤维长度均低于对照,蕾铃脱落率增加,最终产量低于对照,但75%、100%复水量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50%复水量无法解除轻度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75%、100%复水量可有效解除干旱影响,且在复水后第19d内受旱棉花处于恢复生长的旺盛期,进行干旱复水灌溉时需考虑复水程度和时间差。  相似文献   

13.
王秀琴  吴婷芳 《干旱气象》2014,32(6):1003-1006
甘肃敦煌地区气候条件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热量条件处于棉花正常生长适宜指标的下线,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敦煌市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敦煌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棉花的株铃数、单铃重及僵烂铃率、蕾铃脱落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花蕾期气温、花后热量和花期气温、裂铃吐絮阶段灌水量是造成棉花僵烂铃和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花铃期的平均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棉铃数的增加;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夜温不足降低了棉株矿物质和贮存物的积累速率,导致花蕾及胚珠发育不良,单铃胚珠数减少;盛夏7月中旬高温造成棉铃代谢紊乱,导致单铃不孕,造成株铃数不足和单铃重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评估风沙灾害对策勒棉区棉花生物量的影响,2011—2012年以新陆中21号为供试品种,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民常规栽培模式田内进行有、无防风沙网防护对棉花最终产量影响的对比观测试验,发现频繁的风沙天气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前期营养生长阶段,棉花植株抗逆性弱,而此时该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植被盖度低,平均风速较大,因此该时段棉花遭受风沙危害后其出苗率明显降低,导致后期严重缺苗;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抗逆性增强,绿洲植被覆盖度增加,起沙风频次减少,从而导致风沙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减弱,仅使棉花植株发育期延迟,地上部分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在防护网内比网外多52%,但单株生物量仅多4%。  相似文献   

15.
高素华  康玲玲 《气象》2005,31(6):74-76
采用最大可能蒸散、作物实际蒸散、水分盈亏、水分订正系数评价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主要作物(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和草地生长季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需水量:冬小麦>棉花>春玉米>春小麦>夏玉米;水分订正系数:春玉米>夏玉米>棉花>春小麦>冬小麦。草地需水量为350~450mm,水分订正系数0.95以上,水分供需矛盾小,实施退耕还牧无论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还是改善生态环境,在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气候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产棉区,在中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目前新疆棉花单产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生产仍存在潜在的风险。本文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产量统计资料和历年气象数据,划分气候丰歉年型,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月平均温度、月总日照时数、月总降水量3个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棉花产量丰歉的气象指标因子,为新疆棉区棉花产量丰歉年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国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发育期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 正确预报棉花发育期对于开展棉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和生产管理措施建议至关重要。为此, 针对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尚未开展棉花发育期预报的状况, 通过对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50个站棉花发育期的变异性和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速率因子的分析, 根据实际业务资料现状和业务运行特点, 结合天气预报, 提出了以棉花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和间隔日数为指标建立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模式的思路, 实现了可实时动态预报棉花发育期的业务运行方法。模式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与实际对比的结果表明:全国50个站棉花第五真叶和开花发育期误差在5 d以内出现的频次达80%以上, 出苗、第三真叶、现蕾等发育期在70%以上,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4 d; 裂铃期误差在6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6 d, 效果较好。对棉花停止生长发育期综合考虑积温和初霜日期两个因素, 其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误差在10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接近10 d, 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农业气象业务以旬为服务时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9.
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原医及防治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田河流域棉蚜越冬基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及发育期、防治措施、品种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棉蚜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与棉蚜大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作物布局及发育期和防治措施也是棉蚜泛滥成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棉蚜防治的各项技术措施与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主要受热量条件制约.由积温推算出在不同气候生态棉区以及不同品种、种植方式、密度和产量水平下的棉田物候期,由此得到相应棉田各次化调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成铃率10%~15%,单铃重增加0.3~0.9g,使棉田因蕾期缩短而改变播期及种植品种,扩大麦棉两熟种植区域,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