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纬述评论 驰球辐射收支的卫星观测与世界气候研究—………………··,…………………………··。……·,…··周嗣松等(l-28)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业务客观分析系统—………………………………………………’………王跃山等(1-37) 渔场航空测温速报系统—………………………………………………………………………………·杜碧巴等(3-34)舟究与探讨 北太平洋冬季海平面气压场的主耍特征及与季节性南方涛动的相互关系—………、……’…‘·’·’………李月洪(l-1) 太平洋海温场与东亚温带气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埃尔—尼诺和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北方6—9月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德 《海洋预报》1990,7(4):17-23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相关场的显著性检验,发现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埃尔-尼诺持续或正在生成),次年夏季海温降至负距平(埃尔-尼诺结束),这时我国北方从河套向东直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6~9月降水偏多,反之前一年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次年海温升高(埃尔-尼诺将生成),这时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同时发现印度夏季风雨量、春季西太平洋海温都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埃尔-尼诺可能通过对西太平洋副高的作用及对印度夏季风的作用等多种途径影响我国北方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深讨黄、渤俺偏北二二叭预报专家系统……………………小…………。。…二·。…··二…………………·周铭春 吴士杰“埃尔-尼诺,’现象与杭州近百年旱涝的关系及其旱涝趋势展望………………………·,…’…·@…回’…··薛美莲等渤海渔场与环碎因子的关系—……………………………………………………………………··,…………·、春起北大西洋海温场与东亚温带气旋的关系。…………………………………………………………·战淑会 林玉英南海台风路径的气俟、持续性模式。··。……··、…··、…………………··,………………  相似文献   

4.
孙彭龄 《海洋预报》1991,8(1):25-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温异常的埃尔-尼诺年反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反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频次高,生成位置比常年分布范围大,位置偏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在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的频次低,发生区位置比常年偏东、偏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少。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深讨 统计预测中虚假因于的识别理论及其在预测实践中的应用(一)……………………………………王跃山(1一门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夭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祭…………………………………………………··陈乾金等(1—10) 春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温场和大气环流的关系…………··、…………………………………李自强等(1—20) 地形摩擦对台风移动的影响。………、…………………………………………·,………………………饯继宏(2—1) 用双重分析法预报10—12月南沙海区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949~1988年期间的埃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上强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关系指出:埃尔-尼诺年仅在120°~150°E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发生数较非埃尔-尼诺年偏少,南海和150°~180°E洋面上则分别相近和偏多;埃尔-尼诺年的次年,仅150°~180°E洋面上偏少,150°E以西和南海则与常年相当。文中还对比分析了较典型的埃尔-尼诺年以及强热带气旋发生多和少的埃尔-尼诺年的热带大气环流,初步揭示了热带对流层上、下部及经向和纬向垂直环流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诸多统计事实探讨了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增暖的埃尔-尼诺事件与影响我国北方海域的热带气旋活动,存在的制约关系。 揭示了东亚西风带、副热带两带环流对埃尔-尼诺事件(下称ENSO事件)的响应,致使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纬度最南、频数最少、登陆早、转向点偏南。因此,对北方海域的影响少,灾害性天气较弱。在埃尔-尼诺(暖水影响期)与反埃尔-尼诺(冷水影响期)期间,热带气旋的北上活动存在明显的差异,证实了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与北上热带气旋的活动,制约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东亚中纬度经向风的变化与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指出埃尔—尼诺发生前,东亚中纬度总出现一段时间加强的北风。由此造成冷空气南下,使得我国在埃尔—尼诺发生前出现持续性的低温。持续低温的出现,可以作为预报埃尔—尼诺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启文  王绍武 《海洋学报》1986,8(4):429-435
利用1949-1983年太平洋海温,分析了1982-1983年埃尔-尼诺过程,并与其他八次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副热带高压对埃尔-尼诺过程的反映,指出不同类型的埃尔-尼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埃尔-尼诺持续年的1992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北半球极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量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与常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199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对北太平洋(55°~20°N)的SST进行了主成分分析(1951~1986年)。分析表明:前五个特征向量空间型是北太平洋SST非季节变化的主要型,它们约占海温场总方差的50%。第一特征向量空间型反映了与埃尔—尼诺现象有关的大尺度分布特征。相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可以清楚地鉴别50年代以来出现的埃尔—尼诺时期。它的10阶多项式反映了历史上的变暖(变冷)和变冷(变暖)期。其余特征向量空间型,反映了占北太平洋大气活动中心(如阿留申低压和西太平洋高压)和洋流区、非洋流区有关的海温分布特征。同样,对它们的时间系数序列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根据前五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对北太平洋海温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华南沿海海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沿海海雾与埃尔-尼诺爆发的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海温变化特征超前雾季8个月。  相似文献   

13.
北极海冰与埃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增臻  庄丽 《海洋预报》1989,6(3):12-16
本文通过简单的曲线对应关系分析指出,北极海冰与埃尔-尼诺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埃尔-尼诺发生前半年的冬季,欧洲附近(Ⅳ区)北极海冰指数(DQ%值)易出现峰值或处于增长阶段,在埃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北美中西部附近(Ⅱ区)的北极海冰指数也是易出现峰值或处于增长阶段。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北极海冰(Ⅱ区和Ⅳ区)与埃尔-尼诺相联系的可能的物理机制,指出:埃尔-尼诺发生前半年的冬季Ⅳ区海冰是埃尔-尼诺的一个强迫源,而埃尔-尼诺年夏季Ⅱ区海冰是对埃尔-尼诺强迫的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972~1973,1976~1977年赤道东太平洋暖水时海温特征,用NCAR资料计算分析了1976年埃尔-尼诺发生年的翌年冬季太平洋经向环流特征,并与1972年翌年冬季作了对比,发现所谓同一类型的埃尔-尼诺,由于暖水的强度、范围不同,致使冬季西太平洋副局和Hadley环流亦不同,最后提出一个青岛汛期(6月~9月)少雨的可能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位置及山东半岛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ENSO现象与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山东岛夏季降水的关系,得出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正常或偏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偏少;反埃尔-尼诺现象次年,初夏副高位置偏北,对应山东半岛夏季降水为偏炎趋势。通过相关计算发现,初夏副高脊线位置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反相关,而与南方涛动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量佳时段均发生在前一年的秋、冬季。据此可提前1-2个季度预报初夏高位置,进而为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16.
埃尔-尼诺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埃尔—尼诺年,埃尔—尼诺的前,后一年和非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1—12月的台风个数、登陆我国的初台和终台、台风生成的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平均情况看,在埃尔一尼诺年,台风生成位置偏东偏南,年平均个数偏少,而强台风持续天数却较多。初台出现较晚,终告结束较早。  相似文献   

17.
研究 与探讨 期 页东海及外缘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场的分析和预报…………………………·、、……、、·、…、杜碧兰、袁小军(l——l)太平洋低纬地区垂直环流圈与海温的季节变化…………………………………………………··赵黔源(l—10)相似理沦在海洋上混合层深度预报中的应用………………、…………………·、……·。、··、··、…·姜景忠(l—18);海洋加热场对副高西伸影响的分析………………………………………………………………李月洪(1—27)夏季风撤退前后低纬高低空环流及高空温度与散度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2年热带气旋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2012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征;并且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avhrr卫星数据,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2012年登陆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偏北是由当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脊线位置偏北,热带季风槽位置偏北等因素所造成的。登陆热带气旋强度偏强和北太平洋(30°N、160°—170°E)区域海温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东太平洋(20°N、120°W)区域海温呈现了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单点锚定绷紧型千米潜标系统的设计和计算····一:气:·_·:·:……,二,’’‘·‘··…i.…宋铭航(1一力深海潜标系留系统的设计...·....……;......·……狱..’.···...一:····……,,,’·…王明午(1一”‘千米声学应答释放器释放动力计算…’…,’、‘·:’’···……,:’,二…·,’’······……i..…仲伟彬(1一16入-zGYI一1型灯光信标机简介·……:!’······……军···……,’’·,’’·············……郭焕章(1一23)-千米潜标系统的海上试验·····,············……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统计相关分析,讨论了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纬向垂直环境圈的长期变化与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海温场之间的耦合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纬向环流圈即沃克环流圈和沃克反环流圈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受赤道太平洋东西向海温梯度的控制.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的异常变化以及厄·尼诺现象的出现,与前期西太平洋西部-南海海温变化以及西太平洋纬向垂直环流圈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赤道太平洋西部的纬向环流圈的异常变化比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变化要早2-3个月,即约一个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