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反思舟曲灾难事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长江  麻土华 《地质论评》2011,57(5):687-699
中国是一个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特别是,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降雨引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364人死亡,401人失踪.如何把减灾工作重点放在灾前而不是灾后,避免舟曲群死群伤灾难事件的重演?笔者等认为,在现有数据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对全国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的丘陵山区,按1km...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是我国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4大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发育有泥石流沟6 260条,这些泥石流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河西地区较少。泥石流强烈发育的陇南、甘南山区,地势高差多在1 000m以上,山坡坡度≥30°。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广泛分布黄土、泥岩、千枚岩、页岩等软弱易滑岩土体,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地形条件和岩土条件,降雨和地震及人类活动是诱发因素。长期以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已给甘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造成约3 7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其中,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震惊世界,泥石流地质灾害已严重困扰和和制约着甘肃省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应通过科学规划人类活动,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制约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13日下午14:00时至14日7:00时,都江堰龙池乡出现大暴雨,持续历时15h,累计降雨量约达339.5mm。15:30雨量增大,在16:00左右龙溪河河道两岸陆续暴发泥石流。在长18km的龙溪河流域出现了约50条泥石流沟,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形成了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突发性、群发性和破环性是本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显著特点。泥石流冲塌、淹埋龙溪河两岸沿线房屋数座,  相似文献   

4.
地震后陇南特大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2008年"5.12"特大地震对陇南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两次特大暴雨引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本文从地质环境变化和引发特大暴雨的高空气流,分析了特大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罗家峪为对象,通过泥石流勘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描述了三眼峪泥石流的分区特征和堆积物特征,从泥石流的堆积特征、重度、流速、流量的特征值等方面阐述了本次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极端降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61年以来的最大降雨,特大强降雨引发房山区三合庄村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房山区三合庄村泥石流所带来的损失,本文选取该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解译和灾害地质实地调查等方法,确定了三合庄泥石流基本特征,从地形、物源和水源三方面研究了三合庄泥石流的成因,依据泥石流相关的防治工程勘查设计规范,采用雨洪法计算出三合庄村泥石流的活动特征,使用综合评分法判断了三合庄泥石流的易发性。  相似文献   

7.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8.
余姚市地处浙东沿海,受2013年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遭受百年一遇强降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灾损失达200×10^8元以上。通过对余姚159处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余姚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占本次地质灾害总数的64.2%,主要为小型浅表土质滑坡,中型泥石流2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地形地貌、松散层厚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松散层厚度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最为明显。文中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防灾避灾宣传,严格审批农村切坡建房,对重要地段的适当回避等,防治并举,以减轻同类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现象频繁发生,由此造成的惨重损失令人触目惊心。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夺命1700余人,堪称国难;今年7月韩国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其破坏之大堪比一场中等级海啸。诚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丽的星球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边缘。天灾连连,地质灾害频发,人们不禁要问:地球怎么啦?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到底还安不安全?  相似文献   

11.
受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的严重影响,坐落于辽宁省南部的盖州市遭受了山洪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从8月7日晚20时起,强台风“梅花”减弱为热带风暴,盖州市辖区内普降大暴雨,全市24个乡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5.7万人,19801可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12.
受到"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的影响,我国西部龙门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入了一轮高发期,特别是震区小流域暴雨泥石流,防范难度之大、破坏性之强,地质灾害的防灾形式前所未有。作者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域内的几次重大流域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总结了震后小流域暴雨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提出震后小流域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舟曲气象和地质资料,分析了2010年8月8日发生的"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气候特征和地质地理环境.这次泥石流是在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和地理环境下,由于前期干旱,突遇强降水而发生的一次特大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震和人为因素,特别是"5.12"汶川地震,较大程度上破坏了舟曲地质,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前期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次灾害;超历史极值的强降水是触发泥石流的直接因素.通过对舟曲气候研究表明,7、8月降雨频繁,而且过程雨量大,尤其8月上旬大雨发生频率最高,应密切关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加强对地质地貌的保护,研究历史气候及月季气候特征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确定在不同地形和地质地貌背景下的泥石流降水量阈值,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预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诱发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地球物理探测、GPS位移监测、斜坡地震动测试及大型物理模拟等技术,调查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并开展了震后重建区高位滑坡泥石流防治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为强震山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磨子沟在2010年7月陕南特大暴雨后发生泥石流,引发多处滑坡,部分居民房屋被摧毁;大量碎石、泥砂堆积于沟口,造成公路堵塞。现在沟内依然有大量松散物源,存在泥石流隐患,威胁沟内居民点及公路。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分析磨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及危险性,为地质灾害避险及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灾后规划重建中的地质安全问题。从成因上看,8·13特大群发泥石流是5·12汶川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特征上来看,泥石流呈现出暴发空间的群发性、启动过程的复杂性、发生过程的持续性,成灾过程的链式性、危害形式的多样性、泥石流规模的放大性和泥石流隐患的隐蔽性等7个方面的特征;清平乡各沟8·13泥石流冲出方量约占物源总量的10%~50%,泥石流存在进一步频发、群发的态势,建议在灾后规划重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科学评估清平乡泥石流灾害的链式效应和地质环境容量问题,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同规划重建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7.
滑坡(土体和岩体滑动、也包括泥石流和崩塌等)是丘陵和山区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大多数山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滑坡,在有些地方一年可以发生几次,甚至几十次。滑坡灾害的特点是:发生的频度高,分布的地域广,造成的灾害严重。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强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如何把对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工作的重点放在灾害之前,  相似文献   

18.
周平根 《广西地质》2011,(10):12-14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有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汶川地震灾区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难到来时,城镇被瞬间淹没,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消失,财产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为了及时获取临灾信息,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开展汛期巡查、排查灾害隐患点、对重大灾害隐患点实行监测等措施。但很多措施仍沿用人工方式,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信息覆盖面不足等缺点,为了有效避免伤亡,还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应用,全面建立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滑坡泥石流实时监测系统。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项技术的有关知识,本刊特意邀请专家撰写文章。  相似文献   

19.
黄渚镇位于地质灾害高频发地区——陇南山地的北部。泥石流灾害是威胁黄渚镇及厂坝安全的最主要因素。2010年8月12日,黄渚镇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形成暴洪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群众及厂坝铅锌矿作业区造成重大灾害与损失。本文对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赵河泥石流沟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相似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地质灾害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加乐山市10年减灾规划,重点调查地质灾害,确定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盐碱化、下湿田和地面塌陷等灾种。在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受灾损失等实际情况之后,再参照《四川省泥石流、滑坡危害程度评分标准》,对乐山市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将该市的地质灾害划分为2个区、5个亚区和9个地段。对各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与危害程度均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