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玥郿 《贵州气象》2006,30(3):45-46
两要素自动站(DWSZ1型)的建设运行,提高了全市温度、雨情基础数据的采集密度、适时性和准确性,为生态条件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拓展农村乡镇天气预报服务、提高市县两级决策服务水平提供了帮助。叙述了遵义市两要素自动站在管理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对500hPa高空资料、雨情实况和云图的对照分析,对2004年7月17~22日广西致洪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雨情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论证了这次降雨过程的时间尺度、雨强变化、强降雨落区变化乃至过程结束的时间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国萍  石宝灵  马学文 《气象科技》2013,41(6):1053-1056
“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系统”应用软件主要任务是把本地的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根据不同需要处理成不同的显示产品,方便分析和应用观测资料,用于日常业务。该软件提供完善的实时显示、历史资料查询与统计功能、数据质量监控。系统采用C/S结构,服务器端以SQL server作存储观测资料数据库,客户端用Visual Basic与MapX开发组件构建应用显示平台。系统具有要素空间分布等值线绘制等功能、天气雷达回波显示功能。该软件可以动态、及时地了解当地的雨情、气温、地面风大小。与雷达回波相结合,可以辅助预测未来短时间内降水影响的区域和影响程度、还可以辅助判断区域气象站地面降水数据的真实性;借助要素等值线功能观察某个气象要素分布梯度,辅助判断观测设备是否异常;可以设定报警阈值,用声音或动画图像报警;可以制作站点观测数据报表。该软件充分考虑因气象观测设备来自不同的生产企业而产生的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陆莹莹  冯晓玲 《广西气象》2005,26(A02):28-29
主要通过对500hPa高空资料、雨情实况和云图的对照分析,对2004年7月17~22日广西致洪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的雨情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论证了这次降雨过程的时间尺度、雨强变化、强降雨落区变化乃至过程结束的时间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及时地向荆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实时雨情分析资料 ,改变以往手工整理雨情资料效率低、服务难以及时的缺陷 ,荆州市气象局研制了一套雨情资料自动收集分析处理系统。该系统以MICAPS的资料为基础 ,可自动收集本省及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等邻近省 (市 )的日降水量 ,并能分流域(或分行政区域 )进行整理、统计和计算面雨量。该系统在 1999年、2 0 0 0年汛期投入使用后 ,大大提高了雨情情报服务质量 ,使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 技术方法该系统以MICAPS资料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 ,运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C ++Bui…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江流域雨情监测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实现。系统利用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及现代信息存储技术,实现了长江流域12个省(市)气象部门的703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2000余个区域级自动站等资料的实时收集、监控、质量控制、存储及共享,满足了流域雨情资料实时监测、分析业务的高时效性、高质量性的应用需求;利用长江流域气象历史和实时资料,实现了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日、月、季、年等固定时间尺度及任意时段的雨情监测,并利用物理统计方法,提炼出长江流域不同年代不同季节的降水空间分布;采用基于Flex的WebGIS框架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实时分析,满足了在多用户并发条件下高密度自动站数据的快速响应。该系统的建成为三峡梯调中心提供了一个集气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基于WebGIS展示分析产品等功能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和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气象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艳春  刘欣 《山东气象》2003,23(4):24-26
为实现日降水量报文实时处理和降水量资料检索查询的自动化,开发研制了山东省级雨情业务服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全省各站日降水量报(SX)的报文采集、甄错、译码、降水量查询统计、不同量级雨日数查询统计、等值线分析、图表制作与输出、服务产品编撰制版、服务产品送网和用户信息管理等,系统业务运行稳定,保证了省级雨情业务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流程化。  相似文献   

8.
焦作决策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基于Web平台,实现辖区各气象观测站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灾情资料的综合查询、分析,雷达、静止卫星、闪电定位等探测图像的即时发布浏览,乡镇雨情图、黄沁河流域雨情图制作,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分发管理等功能,客户端通过广域网(气象专线)获取焦作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9.
胡少轩 《山西气象》2009,(3):37-37,43
1APS雨情自动收集系统简介 APS自动雨情收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雨量站、采集中心站。雨量站位于远端监测现场,由雨量传感器、雨量遥测仪(数据采集器与采集器中的数据传输模块)组成。雨量传感器将降雨转化为脉冲信号传输到雨量数据采集器中,采集器中采集控制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数据存储、上传,数据上传的主用方式采用GSM移动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0.
焦作决策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基于Web平台,实现辖区各气象观测站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灾情资料的综合查询、分析,雷达、静止卫星、闪电定位等探测图像的即时发布浏览,乡镇雨情图、黄沁河流域雨情图制作,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分发管理等功能,客户端通过广域网(气象专线)获取焦作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1.
常履福 《贵州气象》2001,25(5):25-27
针对目前乡镇雨情显示方面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乡镇雨情的图形显示方法和业务平台,服务系统中的应用,拽出只有大力开发乡镇雨情的多种产品,才能充分发挥乡镇雨情网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实时雨情分析系统使雨情数据库的数据在GIS平台的电子地图相关监测点上实时显示、动态反映,并且能够以色斑图、曲线图等直观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为雨情动态监测信息共享提供了开放的信息空间;同时根据模式预报做出了未来3、6、9、12、15、18、21、24h临近降水预报,以及出现降水后根据实况降水进行后续降水的预测估计,为降水的提前预警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实现了任意时间段雨情的智能分析,包括自动生成雨情分析内容和手机短信发送内容。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巴彦淖尔市临近降水预报业务的定时、定点、定量分析,为预报服务人员进行决策服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州人影作业指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影工作流程为总的设计思路、以提高人影作业指挥水平为指导思想,采用VB6.0、ACESS数据库及网络编程语言ASP(Active Server Page)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写。通过Internet实现作业时间的申请、回复及州、县之间乡镇雨情的自动传输;调用局域网中相关气象资料及Xdd03a雷电探测系统显示闪电指数;通过PCVSAT卫星接收站调看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同时自动对全州的雨情、灾情进行分析后以图形的方式投影到全州地图上。经过对以上资料综合分析,再对应冰雹预报的方法,形成最后预报结果,将此结果应用到作业指挥中,并采取直观对比和定量计算两种方式对本次作业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雨情系统在586微机上以Windows95为操作平台,在Foxprow环境下运行,实现了窗口操作,首次将486微机上DOS状态下的雨情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增加了雨情预视、雨情图形打印、补充修改各站降水量的功能,实现了可视性高、快捷、准确和方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735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雨情信息对长江流域主要暴雨过程的区域性特征、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降水过程对流层中高层主要受加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高空低槽东移带来的梅雨锋影响,中低层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线、低涡、台风倒槽,边界层有一半的降水过程发生在暖区或受静止锋影响;(2)影响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分为纬向环流型、两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之间型、经向型和偏东气流型;(3)长江流域降水差异同副高脊线位置和夏季风北推进程以及短时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2007年6月19日~7月23日淮河流域167个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集中于6月19日~7月23日,期间共经历了10次暴雨过程, 2007年总降水量和水位都超过2003年同期,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期间王家坝上游的面雨量大于2003年,下游的面雨量和2003年持平。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雨情的重要特点是:雨带稳定,前期强降水过程的降雨中心基本上出现在淮河支流分布比较密集的淮北地区和上游地区,致使淮河流域底水明显增加,是后期强降水导致全流域性洪水的主要原因。造成淮河流域降水稳定持续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稳定、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频繁等。    相似文献   

17.
对2006-2009年两种途径(A文件和Z文件)上传的2400多国家级自动站观测的小时常规六要素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途径得到的小时数据中,2 min风和10 min风的不一致率较高,主要由两种文件对于风速为零时风向的规定不同造成,其他要素的不一致率相对较低;在不一致数据中,各要素在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比率分别为气温23.27 %、气压5.4 %、相对湿度23.19 %、降水65.42 %、2 min风12.93 %、10 min风14.16 %。  相似文献   

18.
两要素自动站(DW SZ1型)已成为广泛收集气象基础数据的最重要手段,但由于仪器自身缺陷以及管理维护等问题,造成传输率下降和部分资料不完整,给资料数据的汇总以及气象服务带来一定影响。该文总结了影响遵义市两要素自动站传输率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市级业务平台功能、加强监管力度、数据汇总和业务考核等管理措施,在提高传输率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ZQZ-A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在贵州省投入业务运行已经有几个月,为了保障两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准确和正常传输,有针对性地就ZQZ-A两要素自动气象站提出了安装维护要点和故障的解决办法及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20.
“94·7"北京大暴雨的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举 《气象》1995,21(10):20-23
该文根据所掌握的“94·7”特大暴雨的雨情资料,对暴雨的地理分布和时间演变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场暴雨具有强度大、面积广和降水时间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