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刘希林  陈宜娟 《地理科学》2010,30(4):558-565
以川西地区60个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框架下,基于国内现有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指标中的3项进行了调整,用年平均降雨量取代洪灾发生频率,用流域相对高差取代≥25°坡地面积百分比,在多雨地区雅安市所属的8个评价单元中用年平均暴雨日数取代大雨日数。通过采集研究区15 a来自然、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运用ArcGIS 9.0的成图技术,得出川西地区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区划系列图。研究表明,川西地区泥石流高风险区共24个县(市、区),是四川省泥石流风险的重点防范区。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已成为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基础技术。以都汶公路沿线的31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图像的解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获取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通过选取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每条沟的泥石流危险度值。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31条泥石流沟处于不同泥石流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23%,高危险占35%,中度危险占13%,轻度危险占29%;其中红椿沟、肖家沟、烧房沟等沟属于泥石流极高危险沟道,高家沟、牛圈沟等属于高度危险沟道,公路选线须采取避让或充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探究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对保障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防治及预警角度出发,根据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发生的机制,选取高程标准差、坡度、植被覆盖度、降水、河网密度、泥石流沟密度6个影响因子,以Arc GIS和IDRISI为平台,构建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多准则决策支持模型,完成了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与6个危险因子是函数关系。其中,高程标准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危险度呈多项式分布,降水、河网密度和泥石流沟密度则与危险度成正相关性;河西走廊山洪灾害极高度危险区4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高度危险区1383.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4%;中度危险区2166.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6%;低度危险区154 787.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01%;极低度危险区33 847.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07%。  相似文献   

5.
基于SVM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原立峰 《地理科学》2008,28(2):296-300
选取泥石流一次(可能)最大冲出量(L1)、泥石流发生频率(L2)、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最大相对高差(S3)、流域切割密度(S6)和泥沙补给段长度比(S9)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支持向量机理论,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259个基础数据为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建立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泥石流轻度危险区(属Ⅴ_a级区)分为15个小区,基本无危险区(Ⅴ_b级区)分为4个小区.全区跨6省,面积30.30万km ̄2.本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以E级为主,经济发展程度级别多为5级(经济待发展区).区内泥石流活动微弱,危害轻,但有个别人为泥石流造成的重灾点.本区的重点防范对象是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社会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以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中下游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与危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1999,54(B06):84-92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通过调查,研究区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152处,严重影响航道畅通、水利水电建设和城镇发展。本文分析丁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发展的静态环境因素组合和动态因素组合。开展滑坡泥石流危难区划评价,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恬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流域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因子叠置法、极差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研究区滑坡泥石流危险度进行综合医划,划分出高、中、低危险区和危险江段,为制定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减灾防灾中长期规划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RBFN模型的新疆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影响土壤风蚀的相关指标,运用GIS技术提取各指标数据,建立了RBFN(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风蚀危险程度标准,选取了12个市县相关数据进行训练,确定了网络模型参数,对新疆87个市县的土壤风蚀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东疆的吐鲁番-哈密盆地为新疆土壤风蚀危险度极强区,南疆塔里木盆地、北疆的昌吉市—沙湾县沿线、富蕴县、福海县以及伊吾盆地是土壤风蚀的强度危险区,北疆西部、伊犁谷地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部分市县为土壤风蚀的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仅在阿勒泰市、伊犁谷地有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11.
李建林  冯起 《干旱区地理》2006,29(5):658-662
以兰州市区96条主要的泥石流沟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的统计自相似性对泥石流沟数的累计分布随沟谷形态要素沟道比降、汇水面积和沟道长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不同流域形态要素的分维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不同的原因。兰州市区泥石流沟三个形态要素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其中以汇水面积显示出分维最小(0.46),沟道长度次之(0.71),沟道比降最大(1.09)。分维的大小描述了作为系统的沟谷及其泥石流的形成的空间结构,即分形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形态要素对系统所起作用的差异,分维越小,所起作用越显著。其结果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流灾害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东川区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灾害信息源、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对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3S技术,在ARCVIEW的AVENUE开发语言支持下,集成各类数据,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最后讨论了该系统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及灾害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害及松散物质储量,选取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判识指标,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建立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综合判识模式。通过判识,研究区形成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性高的一级支沟有17条,主要集中分布在映秀镇至草坡乡段,此段将是今后受堰塞湖危害的高危地段。  相似文献   

15.
In the fall of 2001, an intense thunderstorm in southwest Montana triggered many debris flows in the burned area of Sleeping Child Creek. In most instances, the debris flows cut deep gullies into previously unchannelized colluvial hollows and deposited large volumes of sediment onto the valley floor. The presence of rill networks above the gullies 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 landslid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gullies were scoured by progressively bulked debris flows, a process in which dilute surface runoff becomes increasingly more laden with sediment until it transforms into a debris flow.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present a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six of the gulli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process. We find that the locations of the rill heads and gully heads conform to slope-area threshold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erosion by overland flow. Our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he volumes of the debris flows in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normalized drainage area, thus lending support to an assumption used in a recently proposed debris flow incision law. Finally, the debris flow fans have been relatively unaltered since deposi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valley may be currently aggrading while the hillslopes are being denuded.  相似文献   

16.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43条典型泥石流样沟,在1:10000地形图及卫片上进行了形态要素量测,应用流域地貌分析原理,对43条样沟各形态要素进行了剖析及关联度评价,并进行了泥石流沟道发育阶段的信息维分析,所得结论为: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泥石流沟道地势比沿程变化奇特,以形成区比降最大,区别于自然泥石流沟道;沟道分区面积比以汇水区面积最大,明显区别于湿润地区;流域形状以扇形为主,沟道给养面积较大,崎岖系数不甚太大是半干旱地区人为泥石流沟道的独特之处,泥石流沟道发育以幼、青年期为主,最后得出了以沟道比降为主因子的各形态要素的主次排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150km范围内的55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显示。自库首至库尾。泥石流沟的数目、发育密度及规模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同时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及纵坡平均坡降均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它们与沟道数目之间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泥石流数值模拟的分析,根据面向对象系统设计方法,首先构造模拟类,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泥石流数值模拟,然后对泥石流数值模拟进行了类体系的分析与划定,按变量类型划分为3个类,即一维、二维、三维类,将模拟方法划分为类函数,进而建立泥石流数值模拟软件包。最后将软件所应用于昆明市川区域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中,对于泥石流的非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军都山区实测泥石流沟谷数为基准,基于因子叠加、信息量模型和FCM-粗糙集三种方法,分别获得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①各分区单位面积内泥石流沟谷数都随着危险性评价等级的提高而增多;②因子叠加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可得出五级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级,而粗糙集法只得出三级分级;③以实际泥石流沟谷落在评价区数目为标准,信息量模型法有90%以上的泥石流沟谷在危险性高和极高区域;粗糙集法得到危险区域覆盖了63.72%的泥石流沟谷分布;④从单位面积泥石流沟谷数与泥石流沟谷分布比率可得,信息量模型法评价精度较高,因子叠加法没有形成良好的梯度,而粗糙集法计算等级结果与其他方法存在差异,故须在其他区域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