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表所载小行星、彗星的位置(包括两次冥王星的位置)是在1955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序号一栏中相当地以N号和T号表明。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先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选自Yale星表和A.G.星表,应用后两种星表的观测,大都利用了以四个底片常数归算星体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下表所载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观测,係1955年下半年内,利用佘山观象台直径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折光远镜所作的;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摄影星表(Carte du Ciel),间或亦取自德国天文学会星表(A.G.C.)或耶鲁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  相似文献   

3.
1958年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联合观测仍继续进行,参加联合观测的除了原有的南京、佘山、昆明、青岛外,自1958年10月起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也参加联合观测.各台站1月—9月的观测资料由宁台集中整理,并按太阳自转周每周对外发布一次.10月—12月的资料则改由京台集中整理,仍按太阳自转周每月对外发布一次.现综合1958年的观测资料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表所载小行星的位置是在1951年全年内所作的照相观测。它是继续天文学报第一卷第一期144—148页所发表的小行星的位置,其中有两次所观测的是Minkowski彗星。所用照相远镜仍旧是直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偶尔也用德国天文学会星表。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辛辛纳提(Cincinati)天文台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和该星历表所包括的期间,  相似文献   

5.
1968年9月22日紫金山天文台在新疆喀什市用波长11.1厘米的射电望远镜进行了日食观测。本文分析了该次观测所得射电源与光学活动结构的对应关系。得到了一些射电源的流量、一维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了来自谱斑上空的晕的辐射标度N~2L≈1.4×10~(28)个电子~2/厘米~5。  相似文献   

6.
下表所载小行星的位置是任1952年中及1953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它是继续天文学报第2卷第1期99 105页所发表的小行星的位置。所用照相远镜仍售是直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偶尔也用德国天文学会星表。观测与计算之差(△α及△δ)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和该星历表所包括的期间相距过远,在这种情况下,观测所得的位置,就不便  相似文献   

7.
1987年9月23日昆明日偏食,云南天文台用波长21.1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本文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出了活动区、暗条、日珥、谱斑上空共8个射电源的流量、二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2.5~4.4×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8.
按照1. A. U. Circ. No. 1444所载的星历表,紫金山天文台以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照相远镜观测这个彗星,得到以下的位置:世界时用(1)(2)(3)三次观测计算它的抛物线轨道,所得到的观测与计算之差是:  相似文献   

9.
这里发表了11颗小行星的光变曲线,是紫金山天文台用本台的60厘米反光望远镜和配有EMI光电倍增管的光电光度计分别在1965年和1978年得到的。其中(1)Ceres,(2)Pallas,(14)Irene,(15)Eunomia,(16)Psyche,(18)Melpomene,(39)Laetitia和(115)Thyra通过黄色滤光片进行观测;(32)Pomona和(675)Ludmilla的观测,未加  相似文献   

10.
这里发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上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序号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选自 A.G.星表.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0月14日0542—0613—0734UT.,在位于日面S10W15的黑子区(M.W No.21811、AR2725)发生了一个3B级大耀斑。北京天文台的色球望远镜取得了比较完整的Hα观测资料,观测发现在耀斑爆发过程中存在喷焰(Spray)现象及扰动沿弧形轨迹运动的现象。北京天文台的3.2厘米(9395MHz),10.6厘米(2840MHz)总强度射电望远镜取得了完整的总辐射流量密度的时变曲线,参考云南天文台的8.2厘米及日本东京天文台2厘米,Tykw的15厘米,30厘米及S.G.D上的频谱资料对这一形态复杂的微波爆发作一初步的形态分析,与Hα资料作了比较,利用文献中的硬x线资料与射电资料作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带经过云南天文台,本台的8.2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获得了预期的观测结果.本文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的对应关系,得出了15个射电源的流量、一维角径大小、高度和亮温度.计算出谱斑上空晕的辐射标度N~2L=5.3×10~(28)电子数~2/厘米~5.  相似文献   

13.
下表所载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6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望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望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号数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有时观测日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来决定星表的赤纬系统差是苏联微星星表编制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佘山观象台自1955年开始,即参加了这项工作.从事于十颗(第1,2,3,4,6,7,11,18,39,40号小行星)明亮的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这里所发表的是1955—1956年内.所得的结果,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取得这些结果的.  相似文献   

15.
下表所载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观测,系1953年及1954年上半年内,利用佘山观象台直径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远镜所作的,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摄影星表(Carte du Ciel),间或亦取自德国天文学会星表(A.G.C.)或耶鲁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所有观测,绝大部分係利用AΓφa——Aстро药膜,底片上直角坐标的测量,利用佘山观象台特具的坐标测量仪、可估计到1个微米(Micron),观测时刻以世界时表之,且以日为单位计算。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紫台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进行耀斑光谱观测。这架仪器能在Hα、D、M_g、H_β、H_γ、H、H_δ——K、H_θ——H_(12)和H_(13)——H∞等九个波段基本上同时拍摄耀斑光谱。太阳像直径为11.2厘米,二级光谱的实测分辨率约10万,线色散度约为1毫米/埃。在这次峰年期间,从1980年2月至1981年5月,我们一共拍到16套耀斑光谱底片。我们已开始用这些资料来研究,(1)耀斑的能量传输机制,(2)耀斑的热动平衡偏离,(3)地面与空间观测资料的配合,(4)形态研究,并已开始归算处理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在哈雷彗星第一次过近地点期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合作,用新研制的25米射电望远镜在2.8厘米波段进行了哈雷彗星的射电连续谱观测。观测采用on-off方法,每天观测的总积分时间为2,400—8,900秒。接收机噪声起伏(1秒积分)一般小于0.1K。为了提高信噪比,将六天观测结果加权平均,得到哈雷彗星在2.8厘米的射电连续谱辐射的流量密度为36±17mJy,观测期间的平均地心距△=0.647AU;平均日心距r=1.46AU。这是初步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彗星的射电辐射分为连续谱和谱线两种。连续谱辐射一般认为主要来自彗星冰粒晕(Icy grainsHalo)区域的尘埃、冰粒的热辐射,通过对它的射电流量密度的观测,可以得到彗星的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射电辐射区的大小及其变化、亮温度、密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和1977年两个冬季用紫金山天文台40厘米双筒望远镜在金牛暗云区进行耀星观测,发现两颗耀星和已知耀星FH Tan 的一次重复爆发;我们将金牛暗云区的耀星与poPh暗云区耀星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1955年11月11日,在我们拍照小行星(1274)Delportia的底片上,发现另外一颗小行星,移动方向与(1274)相似,光度稍亮一些。经连续追踪,到12月17日为止,共得到十三次观测。挑选其中三次观测,算了一个椭圆轨道,以其轨道根数与星历表比较的结果,已经可以初步肯定是一个新的小行星。以下表1中载出了所有观测的位置和O—C之差,其中注有(*)的是用来计算轨道的凤测。  相似文献   

20.
耀斑研究的时变结构在射电波段已进入亚秒甚至毫秒级时标。微波段的尖峰辐射有高至10~(15)K的亮温度,硬X射线爆发也可能与电子加速过程有密切关系。1981年5月北京天文台第一次在十厘米波段取得微波爆发毫秒级的精细结构。1983年开始国内联合成立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率研究课题协调组,并决定建立全国性的观测网。各有关单位设备的配置及计划见表1。该联测网将有从约2厘米波长到21厘米波长的大于10:1的波段覆盖。爆发的不同时标结构可能来自不同的机制,与光学高时间分辨的同时观测可能取得重要的结果,来间接证实精细结构尖峰源的位置。北台正在更新2840MHz的1ms采样设备;研制时间分辨率达约10微秒的十厘米波段多通道偏振计,可以轮流在2600 60MHz及2600-60MHz上相距10MHz的两点上同时接收,预计89年底至90年初投入观测;另一研制的设备为高速采样六厘米波段强度干涉仪,可发现日面上有无角径大于0.01"源的存在。云台已有1420,2840及4000MHz三波段同步观测设备,并将增加2160MHz的设备。紫台将使用13.7毫米波段天线进行高灵敏度的毫米波爆发高时间分辨观测研究。北京大学正在研制21厘米波段快速采样自相关频谱仪。各波段、各种形式的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设备用时间同步系统联系起来。联测网的资料可进行如下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