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的两次实地勘查,发现小梁山多处可见芒硝—碳酸盐粘土互层的露头,选取了完整沉积的D26剖面进行研究。比较盐湖学的研究表明,芒硝是典型的冷相盐类矿物;而碳酸盐粘土和石膏则反映了相对温暖潮湿和温暖的环境。本文通过对芒硝—碳酸盐粘土互层的矿物鉴定,石膏的铀系不平衡法定年,以及结合碳酸盐粘土的碳氧同位素分析,首次揭示出大浪滩地区在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阶段)前后经历了偏暖潮湿期(>195.1 ka BP)→寒冷干旱期(195.1 ~ 169.9 ka BP)→偏暖湿期(169.9 ka BP ka BP)→冷暖交替时期(169.9 ka BP ~ 118 ka BP)→偏暖湿期(118 ka BP)的气候演变序列。经与黄土剖面,深海氧同位素和区域研究资料的对比表明,自中晚更新世以来,大浪滩地区不仅受到区域地质活动的影响,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同步响应。  相似文献   

2.
<正> 大浪滩固体钾盐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小梁山构造北缘,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该矿床厚度大、品位高、分布集中,并伴生晶间卤水钾矿床。本文除对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浓缩补给条件进行讨论外,着重讨论全新世期间同生沉降作用对固体钾盐矿床的控制;粗略探讨钾盐矿物的形成方式:根据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论证矿床主体形成之前盐湖发展的“干湖”阶段。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盆地西部地区找寻固体钾盐础床的前提条件和标志。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梁ZK05钻孔的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展示了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大浪滩盆地梁ZK05钻孔上部330m岩芯的最新磁性地层结果。梁ZK05钻孔的磁极性序列记录了4个正极性亚时,分别对应于布容期、Jaramillo、Cobb Mountain和Olduvai。磁极性序列底部未出现Reunion亚时,其年代应小于2128ka,B/M界限深度位于94m。根据钻孔的平均沉积速率,我们推算出钻孔最顶部的年代为111ka,钻孔在330m深度的年代为2046ka。由此可知,钻孔330m以下的卵砾石层沉积的结束年代为2Ma,代表阿尔金山的这次强烈隆升应早于2Ma,与青藏运动B幕相当,其启始时间为2.6Ma,结束时间大致为2Ma。另外,梁ZK05钻孔记录了3次极性漂移事件,位于51~58m、207.5~212m和249~252m,分别对应于Calabrian Ridge2(515~525ka)、Gardar(1465~1485ka)和Gilsa(1567~1575ka)。我们在沈振枢等人(1993)的8个钻孔磁性柱基础上,加上梁ZK05钻孔和ZK02钻孔的磁极性序列,辅以最新的国际标准磁极性年表,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最新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儒新  李峰 《云南地质》2006,25(2):209-217
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均历经不同程度蚀变,选用相对稳定的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及Th、Y等研究火山岩原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判别标志指示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140 ka以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选取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盐湖沉积中心的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通过U系年代学研究,建立了该地区140kaBP以来的湖相地层沉积序列。从沉积特征来看,期间共经历了8次成盐期和6次淡化期,成盐期沉积的主要矿物为石盐、石膏、芒硝和白钠镁矾。淡化阶段主要矿物为粘土(伊利石占绝大多数,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和石英长石。对该时段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140~113kaBP(92~84m),同末次间冰期的演化阶段(5e)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113~93kaBP(84~78m)(5d),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看,该阶段也有多次气候的颤动发生,在78~80m层段,有近2m厚的中粗粒芒硝,其为冷相矿物,这说明该阶段水体温度变化频繁;此外,93~87kaBP(78~74.6m)、87~79.5kaBP(74.6~67.5m)、79.5~76kaBP(67.5~63.5m)也都分别对应着末次间冰期后的5c、5b、5a三个阶段。76~72kaBP(60~64m)(MIS4),氧同位素组成快速偏重(-4‰~-8‰(PDB)),温度下降,水体明显咸化;72~30kaBP(60~16m)(MIS3),总体碳氧同位素组成偏重,代表干凉的古气候环境,期间有两次成盐期,代表了冷干时段;30~14kaBP(16~0m)(MIS2),氧同位素组成明显偏重,代表了末次盛冰期的到来,进而结束了湖泊水体沉积。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梁 ZK02孔的磁性地层及其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盐湖梁-ZK02孔岩芯进行详细的磁性地层研究,确定钻孔岩芯的B—M界线位于315m,Jaramillo位于405~430m,Olduvai位于772~816m。在磁性年代学框架基础上,以蒸发岩沉积序列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碎屑岩变化以及孢粉分析,认为该地区在第四纪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沉积环境变化,分别发生在2.5~2.2Ma,1.2~0.7Ma与0.4Ma。青藏高原第四纪的隆升是造成上述三次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早期的隆升对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影响较大,导致柴达木盆地的气候由温凉湿润转换为寒冷干旱。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干旱并非简单的逐渐加剧,而是早更新世末期以来,气候湿润期表现得更为湿润,这种现象可能由高原隆升增加了夏季风的强度导致,冰川和积雪面积的增大也起到了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滩间山群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广泛发育,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可见少量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多认为是陆内裂陷槽环境,时代归属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新近绿梁山地区的区调填图研究表明,滩间山群的岩石组合具岛弧背景的建造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火山弧的构造属性,区域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表明滩间山群很可能是寒武纪-奥陶纪的产物,与超基性-基性岩体一起构成一套早古生代蛇绿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8.
卜鸿鹄 《湖南地质》1997,16(3):175-181
益阳市矿泉水是一种弱酸、弱碱性、低矿化、富含偏硅酸的HCO3-Ca天然优质饮料矿泉水。它赋存于武陵期海底裂隙式喷溢形成的基性火山岩-细碧玄武岩的构造断裂和半风化层的风化裂隙之中。矿泉水水量起源于多途,化学成分形成于多因,是多因复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柴旦盐湖因蕴藏固体和液体硼矿资源成为柴达木盆地诸多盐湖中最早被关注和开发的盐湖之一。不仅如此,大柴旦盐湖还沉积有全球少有分布的特色柱硼镁石矿床。此种特色硼矿床的成矿环境和形成机理目前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基于大柴旦盐湖因开采硼矿而揭露出来的湖中高分辨率的天然沉积剖面DCD-2和DCD03,利用岩性地层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AMS 14 C年代学等多指标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更具特色的湖底柱硼镁石矿层以及其他硼矿层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机理,丰富和完善了盐湖硼矿床成因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大柴旦湖底柱硼镁石矿层(第一硼矿层)形成年代始于BC 1790a左右。湖底柱硼镁石含量为35%,B2O3含量约为3%~16%,属于中低品位硼矿层;而湖滨钠硼解石和水方硼石含量分别为82%和35%,B2O3平均含量约为3%~9%,属于低品位硼矿层。硼矿形成前的较长时期内,大柴旦盐湖是以碎屑沉积为主的非盐湖相沉积环境,此后快速进入硫酸盐型盐湖阶段和湖底柱硼镁石矿层形成阶段。湖底柱硼镁石以及湖滨钠硼解石和水方硼石是在特定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和湖泊环境下形成,在湖区的不同地带,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形成了不同的硼酸盐矿物或硼矿床。大柴旦盐湖硼酸盐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硼自身内在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外在控制条件,是内外条件耦合的结果。在固体硼酸盐整个形成过程中,盐湖卤水都呈现弱碱性—碱性,这是盐湖硼酸盐沉积形成的先决条件。文章提出了盐湖固体硼酸盐的具体形成机理并确定大柴旦盐湖硼矿床为高山-深盆-浅水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某区分布着古老的前寒武纪硼酸盐矿床。由于该型矿床有着自己的独特发育及成因特点,并具一定经济价值,因而对该型矿床的形成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 矿床在构造上分布在古老隆起带内。其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它由变粒岩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新俊  姜继学 《地质学报》1993,67(3):255-265
本文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矿物产出特征、新构造运动分期及其在区内的表现;指出盆地西部第三系背斜构造带之上分布的四级湖成阶地的形成与距今10万年前发生的新构造运动有关,其分布形态记录了第四纪盐湖演化的历史;结合第四纪沉积分布及盐类沉积特征把盆地第四纪盐湖演化分为4个时期,对应4个盐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2.
段振豪 《地球学报》1989,11(1):63-68
目前察尔汗盐湖正处在干盐湖早期阶段,即干盐滩与卤水湖并存的阶段。在它的周缘分布有10个大小不一的湖泊,除了东陵湖以外,各湖均依靠内陆河的补给来维持其生命,各湖的大小与汇水河的流量基本成正比。由于察尔汗的内陆河经常改变自己的河道,从而造成了湖泊的迁移,也使钾发生了富集。本文通过对比50年代和80年代,察尔汗地区的河湖分布情况,结合古湖、古河道和达布逊湖、达东古湖水化学的研究,证明河湖迁移的情况,并阐明与河湖迁移有关的钾盐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13.
TECTONIC FEATURES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相似文献   

14.
赣西五宝山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傅大捷 《矿产与地质》1998,12(2):106-108
五宝山钴矿床是近年普查中发现的一个中型钴矿床,属层控热液叠加型钴矿床。钴矿化产于上三叠统安源组砂砾岩层中,受NE向逆断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随褶曲变化而起伏,钴矿体品位在0.024%~1.15%范围变化,平均含钴0.4028%。矿石自然类型为砂砾岩型铅锌矿石、铅锌钴矿石和钴矿石,矿石可选性良好。钴矿物主要有辉钴矿和钴毒砂。  相似文献   

15.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中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包裹体(包括单体和集合体)形态分类、均一温度以及温度升高时包裹体的溶解、结晶和气化现象的研究,认为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中的包裹体是在三个阶段即蒸发沉积阶段、成岩阶段和成者期后形成的。蒸发沉积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盐湖和干盐湖期。  相似文献   

16.
桂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5,1(3):17-23
详细论述了桂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从矿床地质、矿石物质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不同角度阐明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桂东金矿有3种成因类型: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复合叠加型,以后者为主,构成该区主要工业矿体,并认为矿区东南部有很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吉林南岔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冯守忠 《黄金地质》1997,3(3):36-41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质学的研究,探讨了南岔金矿床的矿床成因,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指出矿体受构造控制,成因上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并提出了南岔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疆富蕴县蒙库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蒙库铁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的阿尔泰活动陆缘麦兹晚古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并产于该盆地北东缘的中部,即麦兹倒转紧闭复式向斜的北东倒转翼中部.容矿地层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下亚组,铁矿体严格受NIⅣ走向的铁木下尔滚次级紧闭向斜构造控制,并产于向斜构造的核部.控矿断层可能是由铁木下尔滚次级紧闭向斜和巴寨区域性断裂联合作用产生的次级断裂构造.蒙库铁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前进区域变质作用产生的角闪更长片麻岩,局部可见断裂混合岩化现象.近矿围岩蚀变甚弱,主要表现为夕卡岩化作用,出现了石榴子石、绿帘石、钙铁辉石、透闪石等夕卡岩矿物.其成因类型属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富集型多因复成铁矿床.  相似文献   

19.
大巴山地区铂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巴山铂矿产于秦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的接合部位——城巴深断裂两侧的断块或岩体蚀变破碎带中 ,含矿层为上震旦统至下寒武统黑色岩系 ,含矿围岩具黄铁矿化、硅化、碳化现象。成矿物质来源、矿源初始富集与聚积成矿均与城巴深断裂的多期活动及早期火山喷发、多期岩浆侵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南召县窟窿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窟窿山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栾川-维摩寺-确山断裂和瓦穴子-乔端-明港断裂所夹持的中元古代褶皱带中。矿脉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多呈雁列式平行展布于次级断裂的南侧。宽坪群四岔口组为“矿源层”。矿脉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成矿与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等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