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的强烈隆升剥蚀是层间氧化带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发育期。喜山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原层间氧化带及相应成矿系统遭受强烈改造,保存并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古层间氧化带型根据其改造、破坏或保存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褶-坳保存型、褶-断保存型和抬升破坏型3种改造亚型。褶-坳保存和褶-断保存2种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能以盲矿形式有效保存,是今后重点找矿方向,如北大滩和冷湖石地26铀矿点。抬升破坏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呈残留状或被剥蚀掉,找矿潜力不大。在总结不同改造亚型地质构造特点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成矿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洞沟铜矿成矿主要与变基性侵入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有关,矿体产于变基性火山层间破碎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为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区和变基性岩破碎带。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权志高 《矿物学报》2011,(Z1):287-288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盆地铀矿找矿的主要工业类型,经过近20年的地质找矿实践,已陆续发现并探明了伊犁盆地库捷尔泰、乌库尔齐,吐哈盆地十红滩,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等大型、超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模式证实,该类铀矿床形成所满足的基本条  相似文献   

5.
柯丹  刘洪军  侯惠群  吴国东  郝伟林  易超 《地质学报》2016,90(12):3545-3553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的砂岩型铀矿类型之一,属全盲矿,找矿难度大。地电化学方法作为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分支之一,为隐伏铀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际找矿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隐伏砂岩型铀矿上方,存在着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异常。总结和分析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在实际试验中发现的铀矿上方地电提取铀异常特征,在前人提出的元素由深部向地表迁移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砂岩型铀矿地电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方地电提取U元素主要呈现为跳跃的锯齿状高值异常,可以作为深部铀矿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6.
李宝新  陈永宏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395-396,398
层间氧化带是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弄清楚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氧化带特征,对该地区的层间氧化带的成因做了分析。认为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是层间氧化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发育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分为地层超覆埋藏亚型、构造抬升破坏亚型、构造褶断保存亚型等3种亚型,文中主要讨论了这3种亚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点、成矿模式及找矿前景。作者认为,除近代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外,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也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因此,需要从成矿理论上认真总结和不断充实,以推动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志高  宋哲  傅成铭 《铀矿地质》2014,(3):155-160,19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找矿目的层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基本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区内具有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地质演化背景条件,构造斜坡带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等具泥-砂-泥地层结构的沉积组合,盆地蚀源区及目的层内铀含量均较高,铀源条件良好,地下水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良好,在目的层内已发现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和与层间氧化带相关的砂岩型铀矿化.总体而言,区内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但由于喜山期以来新构造作用的强烈改造,断裂构造发育,变形作用强烈,找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韩德仁  林双幸 《铀矿地质》1995,11(3):129-139
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区域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据作者的研究结合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矿产资源委员会“红色丘陵地质联合企业”合作开展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1:200000地质预测》工作,提出了区域预测准则。旨在对我国中新生代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左文乾 《铀矿地质》2005,21(2):79-8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志丹群华池 环河组地层岩性岩相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 综合分析了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李晓禄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82-285,281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早期预测4个阶段的工作方法、步骤和要求;扼要评述了区域性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预测前提;根据国外找矿的经验,介绍了早期预测工作中应开展的物探工作并认为物探方法是快速、经济、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找矿前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炭质层控型金矿是一种很重要的新的金矿类型。银洞坡金矿产于中浅变质的含炭质火山-沉积岩系。矿体严格受炭质层控制,是炭质层控型金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富集、加里东期变质叠加和中生代热液矿化就位的过程。中生代热液矿化分Ⅰ、Ⅱ、Ⅲ期,其温度分别为450~300℃、250~200℃和210~180℃;Ⅰ期为变质热液;Ⅱ期为变质、岩浆、大气降水热液的三源混合热液;Ⅲ期是大气降水热液。其中Ⅱ期中温矿化最为重要。硫、碳、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有多种来源,但可能以歪头山组为主。中生代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矿床的最终形成。碰撞造山带的含炭岩系是银洞坡式金矿有利的找矿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赵忠华刘广传崔长远(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沈阳110032)关键词开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松辽盆地西南部系指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及昭乌达盟所辖地区,西临大兴安岭,南依辽西山地,面积约60000...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5.
分析构造-岩浆岩演化与成矿关系,综述了会仙峰地区岩浆期后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钽铌矿、混合岩带中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的成矿特征,区内具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4,20(5):299-305
铼是地壳中一种极度分散的元素。在层间氧化带边界上 ,铼与铀的沉淀条件近似 ,在铼富集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 ,铼富集的范围几乎与铀矿卷重叠。本文根据自然界已查证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铼、铀同消长的基本事实 ,对现阶段铼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找矿意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地面放射性氡法在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矿化富集与铀镭平衡变化特征,在西北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运用地面放射性氡法--^218Po测量方法进行了找矿试验,试验表明运用^218Po测量结果曲线来圈定层间氧化带中铀矿化富集部位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层控矿床分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沉积—改造型(简称改造型)、后成渗滤热液型(简称渗滤型)和岩浆热液叠加型(简称叠加型)三大类;然后根据矿种及成矿元素组合分成若干类,再根据矿体形态及矿体与赋矿地层的整合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并就湖南省泥盆系内产出的矿床作了具体划分,总结了各类矿床的特点与区分标志。改造型矿床主要是黄铁矿床,矿质来自泥盆系,成矿受沉积相和同沉积断裂控制,渗滤型矿床主要为铅锌、锑、金矿床,矿质来自下伏岩层,成矿受成岩后长期活动断裂控制,叠加型矿床主要为钨、铅锌、磁黄铁矿等矿床,矿质主要来自燕山期岩体,成矿受燕山期断裂和岩浆作用控制。该分类对指导层控矿床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潮水盆地是河西走廊北侧阿拉善台隆中部的中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通过对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等主要找矿目的层特征、构造样式、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的详细阐述,探讨了潮水盆地铀矿成矿前景。分析认为,潮水盆地侏罗系受构造和火山热改造作用,找矿范围非常局限,白垩系在平易—大红山地段存在有利的找矿目的层段,是找矿的突破口,而新近系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万良  付湘 《铀矿地质》2002,18(2):85-88
通过对巴音戈壁盆地沉积盖层的分布,岩性组合及古气候环境分析,提出下白晋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形成于温湿的古气候环境,泥-沙-泥地层结构清晰,砂岩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是巴音戈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