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6-1967年,华北东部连续发生七级以上强震,形成地震活跃时段。山西地震带在邢台、唐山地震前后,出现明显的中长期及短临异常。这些异常反应了山西地震带和这些强震构造上的联系,同时也说明邢台、唐山等强震,它们的孕育-发震-调整,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完成,它也包含着山西地震带。  相似文献   

2.
张之立 《地震学报》1985,7(1):45-56
本文从应力场角度分析了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的可能力源。震前唐山地区除受有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作用外,主要受有附近的热力源的作用。以渤中为中心的下辽河—渤中—黄骅上地幔隆起的高温区和沧东断裂水平温度梯度带的存在,使唐山地区位于热应力集中区。本文根据已有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将温度变化区简化为圆形、狭长矩形和椭圆形等三个力学模式,分别求得它们的解析解,并计算了它们的热应力场。结果表明:在增温区以内,正应力都是压应力,剪应力很小。在增温区以外,法向应力为压应力,周向应力为张应力,水平剪应力较大,但各个应力分量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只在增温区的边缘地带达到最大值,其数值有几百巴的数量级。唐山恰好位于该增温区的边缘地带,表明热力源是促使唐山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除唐山地震外,华北地区近年发生的几个大地震如邢台、河间、渤海、海城地震,以及1983年发生的菏泽地震,均位于热应力的高值地带,这些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显然也与热力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新唐山的建设正在突飞猛进.胡耀邦同志在视察唐山时,曾表扬了建设新唐山的建筑工人.现在,十多万建设大军正在为消除地震灾害遗迹,造福一百廿多万唐山人民而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奋斗.这几幅照片,展现了部分唐山建设新貌,以飨关心新唐山建设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十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十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5.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巳经10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1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遇难的同胞,重温历史,促进今后的地震工作,同时也向关心我国地震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作为唐山大地震前后地震工作的组织者之一,拟对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做一简短回顾,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技术及学术问题.一、唐山地震前的几项重要工作和部署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了对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不同看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解释了唐山地震的特点。从区域应力方向和应力释放条件上对如何判定地震危险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震震害与重建唐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此唐地震20周年之际,为了对该地震震害经验有一重新认识,并检验一震后提出的重建一个抗震城市的设想是否与现在建成的城市符合,以便从中积累经验,特作此文。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时光荏苒,往事并不如烟,唐山地震这场大自然强加给冀东大地的空前浩劫,虽31年过去,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地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深浅构造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观察和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表明 ,唐山断裂与地震地表主破裂带的位置、产状均一致 ,且具有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性质 ,发生过右旋水平错动和向东逆冲的垂直活动 ,而次破裂带与褶皱构造活动引起的其他断裂直接相关。根据瞬变磁场和深地震探测结果分析 ,唐山地区存在莫霍面斜坡和地壳“背斜”、中地壳水平滑脱和扩展断裂、上地壳高角度逆冲走滑断裂和背向斜构造 ,它们组成 1幅多层次、多级序的复式逆断裂 -扩展背斜构造图像 ,控制了唐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依据历史地震重演和构造类比原则对唐山地区进行潜在震源区划分,共确定出5个对研究区影响较大的潜在震源区。在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后,将研究区网格化成60个均匀的独立场地单元,计算每个场地单元未来可能遭受相应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通过插值分析,将研究区原有地震区划中的基岩峰值加速度等值线间隔由0.05 g进一步细化为0.01 g;得到研究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表明唐山8.0级潜在震源区对研究区未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选频脉动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利用低通和带通数字滤波器,分别对脉动、风速和气压等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脉动与局部气象条件的相关性不大;唐山7.8级地震前不久,离震中不远的昌黎台(△=80公里)记录到的脉动幅值急剧减小;在几次强余震(M≥6.0)前,脉动幅值经历较长时间(数月)的偏低过程,而临震前变化不明显。结合唐山地震前,邻近震中地区地温(80厘米深)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与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前后脉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选频脉动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利用低通和带通数字滤波器,分别对脉动、风速和气压等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脉动与局部气象条件的相关性不大;唐山7.8级地震前不久,离震中不远的昌黎台(△=80公里)记录到的脉动幅值急剧减小;在几次强余震(M≥6.0)前,脉动幅值经历较长时间(数月)的偏低过程,而临震前变化不明显。结合唐山地震前,邻近震中地区地温(80厘米深)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它们与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唐山地震台内的唐山断裂形变、断层活动协调比、断层土壤气CO2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地震台内的唐山断裂近35年来整体上在水平方向呈微弱的右旋张性活动,垂直方向呈正断活动,但不同时段的运动状态有所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唐山地震台形变和流体前兆观测对附近及华北因区域地壳应力场调整引起的中小地震有一定的显示,说明该台具有一定的前兆异常显示能力;随着观测资料和经验的持续积累,在该区域发生更大地震前,有望捕捉到更显著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前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唐山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前兆现象,并对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论述的第一种地震前兆现象是唐山地震前的震中迁移。在震前共显示了三条迁移路线,即从阴山西段向唐山的迁移,从辽东向唐山的迁移和沿华夏系构造向唐山的迁移。其迁移路线的交汇区在唐山地区。第二种是唐山大震前沿阴山构造带和华夏系构造带中小地震的成带活动,这两个中小地震活动带的交汇区在唐山地区。文中对震中迁移的原因和大震前中小地震成带状分布的原因以及带状分布的交汇区易于发生大震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文中指出,中小地震的成带活动意味着这些带内地壳中一些地段上断层盘间的粘结力减弱或有流体逸出地表,这对交汇区震源的发震将有促进作用。例如在震源断层盘欲前进的方向上,地壳内如有流体逸出,则有利于断层盘向流体逸出地区前进,从而促使地震发生,在震源断层欲离开的部位上,如岩石粘结力减弱,也有利于断层错动而发震。据此我们把地震前兆分为主动前兆和被动前兆两类,主动前兆是它对震源发震有影响的前兆;被动前兆则仅是震源各组成部分运动的一种后果表现。文中对中国大陆于某些大震前出现的很长的地震成带活动进行了成因分类,一类是地表可见的大断裂带引起的中小地震活动;另一类是玄武岩层和上地幔中大断裂蠕滑对上部花岗岩层中地震的触发。由于玄武岩层和上地幔物质的力学性质近于塑性且相对均匀,所以其内的大断裂较长较直,这可能就是中国大陆内某些地震沿直线分布很长、其间可跨越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景明 《地震研究》1991,14(4):359-366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当时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本文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地裂缝反映的构造应力活动方式,探讨了两次地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震源机制结果为基础,分析主震断层面对余震活动的控制作用;讨论主震后余震区内的应力分布状况;指出震源区介质由紧张平衡态逐步变为松弛平衡态的过程及其初步证据。在分析大量资料以后,指出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最后,讨论可望用于地震预报的某些信息。以及对于没有前震的大地震进行前兆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唐山地震前华北地区开展地震预报等背景情况,重点结合漏报唐山地震原因的分析论及地震预报的复杂性,总结了值得引起今后重视的某些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及其余震的观测和强震记录数字化的概况,分析了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值与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和持续时间随震级的变化,讨论了局部场地条件、传播途径和震源特性对地震动频谱和反应谱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唐山地震主震时被观测的几个典型结构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实验证明了重力仪格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而且对观测值的影响极大,以致造成虚假异常。本文对京津唐地区重力资料进行格值改算,再计算唐山地震前,唐山测点自74年4月至76年3月累积重力上升了130微伽,由76年3月到7月短期异常近200微伽。根据异常范围、形态、量值计算震前在莫氏界面断裂处有一个密度异常区。  相似文献   

20.
安维光 《内陆地震》1997,11(1):22-28
对唐山7.8级地震前叠加在地形变,地电阻率,地应力等年变背景上的异常,用月差值法消作年变,使异常和异常指标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