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70年以来我国华东四季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恢复了1470年以来我国华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冬四季的10年平均气温距平。首先利用近35年(1951-1985年)气温观测对不同强度寒冷事件的气温距平做出估计,然后按事件发生频率定出五百年来每10年寒冷指数,最后转换为对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偏差。结果表明,过去五百年中,前四百年比近一百年显著偏冷,各季百年平均气温均为负距平,变化于-0.1℃到-0.7℃之间,10年平均气温虽有正距平,但负距平占绝对优势,达到-1.0℃的10年以冬、春为最多,最大负距平(-2.0℃左右)出现在冬季,个别10年(如1650's及1840's)年平均气温距平亦达到-1.0℃。分析表明,在小冰河期不但气温平均值下降,气温变化幅度(方差)也增加,春、秋两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一、隆冬至晚冬(1—3月)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与秋季低温20℃初日对应关系中央台发布的亚洲地区(45—65°N,65—155°E)月平均西风环流指数I_w与20℃初日有如下对应关系: 1)1—3月三个月中有二个月以上西风指数负距平,即△I_w<0,有13年。表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多雪年环流特征及对关键区海温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La Nia(El Nio)气候背景下,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海温异常对亚洲环流及我国南方降雪多寡的影响。分析发现,La Nia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45°N,30°W)海温为正异常,有利于500 hPa高度场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50°N, 90°E)位势高度偏高并出现阻塞型,也有利于东亚冬季风环流加强;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负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风距平场出现偏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低。El Nio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海温为负异常,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位势高度偏低,东亚冬季风环流偏弱;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正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风距平场出现偏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高。回归分析指出,冬季500 hPa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90°E附近)的位势高度正(负)异常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海温正(负)异常有关;冬季850 hPa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偏南(北)风距平与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地区的海温正(负)异常有关。La Nia气候背景下的2008年1月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以及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温都出现正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历年4月份500hpa高度平均图的极涡活动中心位置资料及其关键区(80—140°E,75—85°N)21个网格点距平值与1959—1988年河池地区的寒露风资料进行分析,发现500hpa极涡位置以及关键区的高度距平值与寒露风的趋势有很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冬季气温异常特点及其高空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庭艳  林易 《贵州气象》1997,21(3):20-22
对贵州冬季温度与各旬气温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冷冬暖冬的发生与同其12月下旬、1月上旬及2月各旬相关性最好。并根据贵州15个代表站历年冬季气温历史资料,选取明显暖冬年及明显冷冬年,对其高空环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80°~115°E之间500hPa高度距平场上,前者于高纯地区表现为明显的槽区,而后者为明显的脊区;低纬地区却为相反的消形。两者对应的西太平洋到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5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形势是:极区负距平较强,40—60°纬带为正距平,其南侧为负距平区呈同心园型。与此对应,地面气温在40—60°上除中亚地区外为正距平,20—40°主要为负距平。日本附近上旬前期和下旬有较强冷空气南下,下旬冷空气在各地相继造成冰雹和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7.
我县位于湘东南边境,罗霄山脉中段,属南岭山脉,高山重叠,纵横交错。处在113°35’—114°10’E;25°44’—26°18’N。水田分布在海拔294米—1,500米之间,梯田层数最多的有180多层。根据我县气温统计,年平均气温仅15.4℃,每年适宜的水稻生育期190天左右。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群众称为  相似文献   

8.
合江地区位于49°39′—48°30′N之间,为我国高寒稻作区。水田集中分布在沿江河平原地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5—3.7℃,5—9月平均气温16.7℃,无霜期105—130天。早春气温低,回暖缓慢,8月上旬开始受冷空气侵袭,下旬气温又急剧下降。全年>10℃活  相似文献   

9.
资料     
《气象》2007,33(6)
2007年4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平均月候平均123456积指数面度指数强伸脊点西线位置脊界位置北均位置平均强度平经中度心位纬置度强度亚欧地区IzI m1.120.701.180.541.160.870.780.721.040.591.010.931.540.54亚洲地区IzI m1.050.641.170.440.600.790.730.510.880.631.041.031.900.41245295141915418020°E85°N92007年4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77,3(7):15-15
我们合江地区位于45°39′—48°30′N之间,为我国高寒稻作区。水田集中分布在沿江河平原地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5—3.7℃,5—9月平均气温16.7℃,无霜期105—130天。早春气温低,回暖缓慢,8月上旬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