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藏高原未来气温变化趋势的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R/S分析法,对青藏高原拉萨、托托河等9台站的气温平均值和极端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温的长期相关性特征总体表现为持续性,表明青藏高原未来气温总体变化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有着几乎一致的升高趋势,其中年极端最低气温升高趋势的持续性相对较强。由青藏高原9台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3项气候要素时间序列的升高趋势及其长期相关的持续性特征,预示着青藏高原未来冷暖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结果如下:(1)吉尔吉斯坦14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0900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0.9388,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土库曼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3303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1327;哈萨克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379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2320,都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3)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总承载力由1994年的28807119ha下降到2005年的28527138ha,而区域总生态足迹有所增加,即从44598092ha增加到51761368ha;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181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7540,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根据计算结果,中亚4国的多年平均生态安全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不安全程度有所差别,吉尔吉斯坦的生态安全处于相对较好状态,其次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安全相对其他中亚国家而言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全球生态可持续性时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足迹受人口、消费、科技等社会、经济及自然因素影响,且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吴隆杰提出的具有较好分析、比较功能的生态足迹指数(EFI),并利用WWF《地球生命力报告》系列数据,对1961-2003 年全球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对154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空间序列静态分析.结果发现:42 a来全球EFI在波动中急剧下降,1987年转入不可持续状态,2003年达到-25.28%;2003年生态足迹总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生态可持续性强弱排序为巴西》俄罗斯》墨西哥》法国》中国、印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人均生态足迹排名前10位的国家排序为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丹麦》爱沙尼亚》美国》阿联酋》科威特,全球7地区排序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欧联盟》非洲》北美》亚太区》欧洲联盟》中东和中亚;若将EFI大于0、HDI大于0.8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2005年世界人文发展报告》公布HDI较高的国家中有3个处于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创新性的在计算公式中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0.4 hm2,和全国0.68 hm2的水平相比,1991-2010年宁夏生态赤字扩大5倍,20 a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但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在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10年最大,为2.993,是20 a前的16倍多。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宁夏提高发展能力的途径;且通过政策手段对能耗进行控制,宁夏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期待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59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7.
绥化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本文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和方法对绥化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进行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测算。绥化市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42 hm2,较1998和1999年赤字的幅度有所下降,同时通过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分析表明,其资源的利用效益在不断提高。建议通过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降低生态足迹,使绥化市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了解黄河流域9省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引导。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足迹深度、生态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等4项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9—2020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20年,除青海省外,其余省区的足迹深度超过1;(2)2009—2020年,所有省区的生态利用效率指数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降幅最大,为57.55%;(3)2009—2020年,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4省区的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未超过1.05,均低于其余省区;(4)2009—2020年,甘肃省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均超过1,均高于其余省区;(5)2009—2020年,四川省和青海省均处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相当可持续与轻微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其余省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轻微不可持续与相当不可持续之间波动,山东省和河南省常年处于相当不可持续,山西省在相当不可持续与非常不可持... 相似文献
9.
鹤壁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瑞霞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2):104-106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是一种基于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方法。通过跟踪区域能源与资源消费,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与生态承载力相比较,判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鹤壁市200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鹤壁市生态足迹为6.9279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81hm^2,生态赤字为6.5498hm^2/人,揭示了当前鹤壁市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地磁Ap指数与太阳黑子数的交叉小波分析及R/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32~2009年间的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资料,用交叉小波方法和R/S方法分析了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高频段上显著带的形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具有显著和稳定的8.02~11.35 a的振荡周期;在低频部分,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4~6月的周期变化不连续,仅在部分年份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②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8.02~11.35 a的频段上具有显著的共振周期, 且在此频段上地磁Ap指数落后太阳黑子数1.5 a左右稳定的相位变化。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在低频部分存在4~6月共振周期, 但二者的位相关系不稳定。③ 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别为0.79和0.81,表明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都是持续的时间序列,且未来的变化将持续过去的变化趋势,具有长期记忆性和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河北新乐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Ecological Footprint)对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供需总量呈现出非均衡特点,生态赤字严重存在,目前的协调状态不容乐观;(2)供需结构呈明显不对称性,区外输入成为维持系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3)研究区具有较高的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后对该类地区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和减小的可行性作了简要分析.并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区域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出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结果表明:(1)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6 hm2;(2) 黄山市人均生态赤字达0.219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48.40%;(3)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年度转化值为12.36 hm2,是当地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9倍;(4) 黄山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684美元/hm2,是黄山市单位本底生态足迹产值的1.17倍,但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1.84%;(5) 黄山市单位旅游游览、购物、住宿生态足迹产值高,而旅游交通、餐饮的单位生态足迹产值较低;(6) 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的区际转移与生态影响的区际扩散,旅游业发展具有全球性生态影响的特征。最后指出了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该方法对江西省1990-200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7340hm2增加到2004年的1.9304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8934hm2下降到0.707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406hm2增长到1.2227hm2,生态压力指数从0.78增加到0.98,其等级由不安全变为很不安全.说明江西省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1988~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足迹方法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文章对海南省1988-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4年,海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由0.5894hm^2升至2.1423hm^2,增长率为263.5%,年均增长16.5%;海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7857hm2降至1.4605hm^2,下降率为22.1%,年均下降1.4%;海南省人均生态盈余/赤字由盈余1.2863hm^2降至赤字0.6818hm^2,下降率为836.4%,年均下降52.3%。生态赤字在2000年开始出现持续上升,海洋足迹需求过大是其主要原因。只要改变海洋开发方式,减少海洋足迹需求以致于不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海南就基本能够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以福建南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普适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福建南平地区2000~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平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750 hm2上升到2003年的2.057 hm2,生态赤字由2000年0.465 hm2上升至2003年的0.735 hm2,年均增长速率为16.96%,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数字足迹的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携程旅行网站上发布的关于河南省景区旅行游记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中4A级及以上资源禀赋较高的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频繁,客流量最多的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开封和焦作;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香严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万仙山风景区6个景区的节点中心性和结构洞分析排名靠前,资源优势显著,旅游吸引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位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整体规模大但密度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带动作用不强,凝聚子群在郑、汴、洛地区呈现集聚发展趋势,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和集聚性,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