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一方面是由计时系统本身的精度决定,另一方面又受台站计时系统和标准授时信号之间的比对精度(对钟精度)所影响。假如我们将石英钟精度提高到日差小于10毫秒,而对钟误差却有零点几秒,那么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仍然是很差。因为时钟的高精度被淹没在大得多的对时误差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尽可能提高对时的精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 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 1.1 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 便于分析人员准确判读地震事件的到时,完成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如果数字钟钟差严重超标或故障率较高,将影响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甚至使资料失去使用价值.所以任何遥测地震台站都需要一台功能完善,计时精良,可靠性高的数字钟设备,此条件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的影响地震精确定位的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速报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台站测震资料两项十分重要的产出。这些产出不仅影响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 ,也对大震快速应急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 ,加强台站观测资料质量管理 ,提高资料的产出质量 ,为地震科研提供连续、准确的观测数据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科学的、定量的对地震资料质量进行管理 ,我们研制了一套检测台站测震观测资料质量的管理系统 ,采用该系统对各地震台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质量管理 ,既公正、准确 ,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科学地对测震资料的产出进行质量评比 ,对于促进台站提高地震速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时间服务质量,各类石英钟陆续问世,对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发播的“BPM 标准时间、标准频率”授时信号,系国家确认的高精度时间基准。我国地震系统就是采用这个标准来测定时钟的“钟差”。测量钟差的仪器是“毫秒计”、“钟差计”等时间间隔测定器(基本原理见《地震》1981年第4期、第5期刊载的“数字对钟技术”一文)。测定器所采用的是一种基本的测定时间差的方法。但是,它不具备有分辨相关秒脉冲的能力,在使用中,仪器可能记录的是非相关  相似文献   

6.
1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1.1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便于分析人员准确判读地震事件的到时,完成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如果数字钟钟差严重超...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用液晶显示电子手表来研制地震记录仪的计时装置和机械传动机构的动力信号源。因地震记录仪要求工作环境温度宽,时间精度高,所以,一般的电子手表若被简单地应用,是难以满足地震仪器的技术指标要求的。为此,另外研制一种频率稳定度比较高的1048.576KC的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来取代电子手表中频率稳定度比较低的32.768KC晶体振荡器,并保持其原有IC集成度高、线路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同时,为了提高计时精度,消除钟的积累误差,还设有自动对时装置,供与授时台校准标准时间,从而使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满足要求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GPS授时技术和校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模拟地震观测到数字地震观测,地震事件的时间标识一直是地震观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一个地震事件发生时,模拟观测时代是通过短波授时和校时技术为地震事件标识时间,而数字观测时代则是借助于精度更高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为地震事件标识时间。本文详细介绍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GPS授时技术和校时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规台站地震观测用钟的状况是:一方面新产品不断涌现、待销;另一方面却是台站用钟告急,急待更新换代。一些省局台站管理部门,花了不少钱,选购了一些新产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产品性能、质量上的问题,台站用钟就成为一个日益突出、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对地震观测来说,时钟又恰恰是唯一直接涉及观测内在质量的至关重  相似文献   

10.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干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自动校时数字钟的工作原理。由于采取了自动校时措施,既满足了精度的要求,又能选用廉价的晶体,使仪器的体积、功耗、成本大为减少,为台站或其它科研部门提供了一种准确方便的时间服务工具。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台站监测工作实际,研制一款地震观测仪器自动监控软件。该软件适用于不同网络环境下IP类仪器设备的网络实时或定时自动监控,地球物理观测类仪器时钟、状态和观测数据的定时自动监控,能自动识别当日观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变幅异常、干扰、地震和限幅等信息,无需借助其他硬件和软件即可将告警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实现对仪器原始观测数据的自动备份和手动恢复,及对仪器的一键重启和校正时钟等控制类操作,无需跨平台操作即可查看当日观测数据曲线及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对仪器的统一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观测技术中,给地震记录系统提供准确、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对地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服务系统的精度决定地震参数测定的误差。因此对时间精度的要求随着地震工作的飞跃发展而提高。地震记录用的计时钟也是不断发展提高的。由原来最早的机械钟——(如:船钟、天文摆钟等)。发展到第一代小型全晶体管化的SY_1型石英钟;以后又改进为SY_2型石英钟。  相似文献   

15.
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仪器勘选工作包括野外仪器测试、台基背景噪声水平计算及分析、台站综合评价。通过陆良大萨卜龙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仪器勘选,对测试设备系统组成及辅助工具进行总结,形成用于减小气温、气流对地震计干扰的四级防护架设方法,梳理了测试数据中对于天然地震事件、干扰事件(非天然地震事件)的预处理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干扰评估,干扰频度N=0.03 <0.5,且非天然地震事件持续时间占记录时间的百分比R=0.01%<0.5%,表明勘选台址几乎不受干扰;对预处理数据进行噪声计算与分析,结果发现,在1—20 Hz频带,台基噪声三分量平均功率谱密度与全球低噪声模型NLNM相比,平均偏高17—38 dB,RMS有效值小于3.16×10-8m/s,表明勘选台站周边无明显干扰源,台基背景噪声水平达Ⅰ类台站建设标准。综合评价认为,该勘选点位观测环境较好,可作为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建设站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计时钟多为石英钟。石英钟给出的时号与国际标准时号存在差变化的钟差△T。为求△T,观测人员每天都需对钟,但国内的对钟精度一般为±0.1”,而国际为±0.01”。这样,一方面造成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在计算时也易弄错,产生麻烦。本文提出了新的时间服务系统——标准时号钟,一方面消灭钟差,另一方面可提高精  相似文献   

17.
CZ-1型标定信号发生器是根据国家地震局“遥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要求而研制的。它可以在地震观测现场用于对地震计和放大记录系统标定测试,也可用于实验室对放大器、滤波器等进行测试和维修,与其它常规信号发生器相比,更能满足地震局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6月24日15时59分在云南宁蒗与四川盐源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Ⅷ度,此次地震造成了2千多平方公里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0730万元。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甘孜-玉树断裂、鲜水河断裂、小江断裂、红河断裂、金沙江断裂等围限的)内部次级块体边界带内。由于地震发生在两省交界附近,若仅使用四川或者云南的台站进行定位,台站方位覆盖差(台网分布偏在地震一侧),定位结果受台站空隙角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在定位台站的选取上将两省的地震观测报告进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动态》2009,(6):40-40
2009年4月27日,“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顺利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验收。“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主要由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共同负责承建,该系统安装了广东省地震局最新研制的地震台网实时自动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国家地震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获取国内和国外地震观测台站数据进行地震事件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在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覆盖亚太地区,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本文介绍如何在地震数据采集器中引入北斗授时,并对比分析使用北斗授时和GPS授时的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数据时间精度,结果发现,绝对精度均优于1 ms,可以利用该授时系统来提高地震观测台站时间服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