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麦收八十三场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收八十三场雨”这是在我们运城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句农谚。它的意思就是说:阴历八月、十月和次年三月这三个月的雨水好,各有一场透雨,小麦丰收是十拿九稳;若这三个月雨水不好,则小麦就要减产,甚至出现歉收。所以,长期以来我地广大群众把“八十三场雨”看做是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并称之  相似文献   

2.
一、思路:“春寒多雨水”“春雷十日雨”“一日赤膊,三日冷缩”,这是当地流行比较广泛的农谚。“春寒”“春雷”和“赤膊”是它们的前提,而后出现了“多雨水”“冷缩”等天气过程。我们用一定量的气象要素值去表示这些前提条件分析各要素的前期变化,从中找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建立予报工具。二、前提条件的确定:农谚中“春寒”“春雷”和“赤膊”,春雷的含义不言自明。对“春寒”和“赤膊”须规定一定的量值和形式。从实践中知道,如果以单一量值或形式去规定它,则有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形,或者出现真伪混同,在处理中带来不便。为此采用如下的形式和量值。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6,(2):17-17
农谚有“夜雨不收大豆”之说,我们于1968年对此谚语进行了研究。重点放在“夜雨”二字上。第一步是观察大豆的开花时间。我们用了20个昼夜坚持夜间观测,发现大豆是晚上开花,夜间散粉,所以要在散花期遇到暴雨就不能良好地传粉,影响结实,造成减产。第二步是分析大豆播种的时间问题。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后播种的大豆一般在7月底开花结实,而7月底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因此开花散粉受到影响,结荚少,产量低。  相似文献   

4.
引言 “冬暖寒节,春雨多”这条农谚是说冬季气温高低与春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我们对这条农谚进行了验证,用来预报春季(3~5月份)的降水量,连续使用了四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庞振潮 《气象》1980,6(3):33-34
浙北平原是我省重要的产粮区,实行麦、稻、稻三熟制。麦类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1954—1977年24年中,重病5年,中病12年,轻病7年,中、重病年占70%以上,严重影响春粮的稳产高产。麦类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受各种因子的影响,气象因子尤其重要,有人称此为“气象型病害”。气象因子一方面影响病菌的转移、繁殖和越冬,即影响菌量,另一方面影响大小麦抽穗至灌浆初期病菌的侵染。我们分析了秋、冬气象条件与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关系,以农谚为线索,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制作麦类赤霉病预报,效果较好。 秋、冬气象条件与麦类赤霉病流行 我省广为流传的农谚:“烂田种麦,有草无麦”,“烂冬油菜,燥冬麦”。所谓“烂田”、“烂冬”分别指秋季和冬季雨水过多。  相似文献   

6.
一、思路 要认识长期天气过程,需首先从天气学角度去弄清楚一些长期变化的基本事实及其物理意义。挖掘验证农谚就县站而言,具有广阔天地。如“春风对秋雨”,“大风百日雨”,“春寒夏雨多”,“秋暖春雨少”,  相似文献   

7.
三桥镇人民政府多年来重视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他们根据专业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使工农业总产值不断上新台阶,是西安市远近闻名的先进单位。下面是该镇农办主任李轩同志向我们介绍的两个例子: ①“今年二月份,我们根据省气象台提供的三月份的天气预报,认为三月份雨水多,不利于药剂除草,便立即动员群众采取人工除草。这一项就节约群众对农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雨水 ,像密密的银线 ,把天空织成一个亮晶晶的网。雨水 ,像融融的清洁剂 ,把灰蒙蒙的村庄和干燥的田野洗得淋漓尽致。这个无颜色的雨水 ,从空中轻柔地均匀地飘落下来 ,落在房上 ,落在树上 ,落在篱笆上 ,落在庄稼地里 ,落在草丛中 ,落在泥土地上……于是 ,便像显影液泡进了彩色胶片 ,大地和大地上的万物 ,立刻显现出五彩缤纷来。瞧 ,灰白的泥土地 ,立刻变得黝黑滋润了。干燥而略呈黄色的树叶、庄稼叶和草叶 ,变得柔软而鲜绿了 ,而这绿 ,又有嫩绿、翠绿、浓绿、碧绿……瞧 ,那花朵变得更娇艳了。发白的假桃花变得更粉了 ,发灰的马兰花变得更蓝…  相似文献   

9.
一、预报思路:农谚有“冬不冷、夏不热”,“冬冷伏雨多”、“三九天晒得水流,六月天渴死老牛”等。说明冬天冷暖和次年降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采用由点到面的办法,考虑到武威冬季侯温的代表性较好,先找武威候温为负距平的时段来反映全  相似文献   

10.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1.
我地广泛流传着“云交云,天气不看晴”的农谚。所谓。云交云”,就是指几层云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农谚中所说的“云交云”,主要指低云和中云的移动方向不一致,成交错而行。 低云和中云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表明低空(一般表示1,500米上空)和中空(一般表示3,000米上空)气流的运动方向不同。而低空和中空气流方向的不同型式,反  相似文献   

12.
杨华安 《四川气象》2004,24(1):51-51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农谚“立春雨水到 ,早起晚睡觉。”提醒人们春耕开始了。“立春寒 ,一春暖 ;立春暖 ,一春寒”的谚语 ,又告诉人们要做到科学种田须注意天气。冬去春来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 ,造成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短则 3至 5天 ,长则 10天半月 ,对春播农作物很不利。因此春播期间防御春寒 ,历来是农家最为关心的农事活动。天府春寒每年不可避免 ,平均 7至 10天可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最为严重的是“倒春寒”。此时百花争艳 ,鸟语花香 ,处处“风恬日暖荡春光” ;才苏醒的生物抗寒力低 ,对突然降温难以承受 ,使发芽生长的…  相似文献   

13.
农谚说:“三天东南风,不用问先生”、“东北风、雨祖宗”,“不怕东风吹、就怕东风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就怕东风起响  相似文献   

14.
我县每年春季3—4月份,当冬小麦处在拔节、孕穗、扬花期间,玉米处在出苗期,气候上往往是一个少雨时期。群众中流传着“春雨贵如油”、“麦收三月雨”的说法,因此春季雨水多少及其干旱情况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做好春季透雨和干旱情况的气象服务,我们以群众经验为线索,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春季透雨过程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谢柏华 《气象》1982,8(9):24-24
大家知道,系统性云、指示性云、地方性云和天物象与天气演变密切相关。它们常常能反映未来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并能预示本地未来的天气变化。我们在日常天气预报中,除运用天气图和本站指标模式外,还辅以对三性云和天物象的观测并结合农谚来综合分析,从而提高了预报质量。下面介绍我们近几年来验证农谚以及观测三性云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一些实例。 1.我地有农谚;“云向北,下不测”。意思是云向北  相似文献   

16.
春旱是山阳地区明显的气候特征。开春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气温日趋回升,正值春播春管大忙的关键时期,常出现旱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春雨贵似油”,说明这个时期的雨水是多么宝贵。如何抓住第一场透雨,提早预报,以适应农业学大寨,科学种田的需要,就成为我们加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课题。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在大搞预报基本建设的同时,以农谚为线索,普查历史资料,结合本县实际,初步找出了用14e——(TG-TD)曲线图预报第一场透雨,收到  相似文献   

17.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我区春播大忙时期。但这段时间内往往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长时间的阴雨低温,造成倒春寒天气,给早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我们以“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春播期有无倒春寒的中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农谚“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在我区流传较广。“社”是指春社,在春分附近,是指3月中旬或以前如果发生青蛙叫,后期将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阴雨低温天气。春季青蛙叫发生在燥热的夜晚,燥热之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分析矛盾特殊性中指出:“要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研究事物发展各个阶段中的特点”。农谚有“久旱必有久雨”,“久旱必有一涝”的说法。从资料分析来看,陕西省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3—10月,在这期间旱涝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20.
处署寒暴早,春季雨水好。处署,指处署节到白露节间,即八月二十五到九月九日之间。寒暴早,这一时段降温早且幅度大,在九月二日之前。春季雨水好,指次年三月——五月总降水量正常——偏多≥10mm。初春雨水少。早春二月降水距平趋势与后春降水距平趋势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