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廖克 《地理学报》2005,60(3):479-486
提出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采用GPS、RS、GIS相结合, 在野外综合考察与遥感影像综合判读的基础上, 利用GPS定位和GIS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技术, 在室内先生成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单元轮廓界线图, 并列表记录其类型及其编码, 然后自动演绎派生出生态环境类型图及各要素专题地图。全文包括三个部分:1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科学依据与基本方法;2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结论。该方法不仅保证了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的统一协调和科学质量, 而且大大加快了成图速度, 使系列地图更好地反映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便于各地图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 尤其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单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开封市郊区土地质量评价与制图为例论述了县(区)级土地质量评价与制图的理论基础.文章对开封市郊区土地质量评价的原则、土地质量的分类系统和等级划分以及鉴定因素的选择与分析,结合实际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土地质量评价在方法、制图、面积量算诸方面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最后对开封市郊区各等土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弄清了各等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适宜性、自然潜力、存在问题及改良途径等,为开封市郊区土地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制图目的、任务、制图选题和内容,系列制图内容的统一协调,基础地理底图的编制及工作方法步骤等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周口地区第二次县级土壤普查的制图经验,为全区系列成果地图的编制提供了依据,也可供有关方面制图参考。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制图综合在GIS环境下的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动制图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制图综合的知识处理的深度不够。本文探讨在GIS环境下实现智能化制图综合的方法。方法要点是:①采用知识推理+数学模型的方法,即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化推理与数学模型处理结合起来,用知识推理引导和操纵数学模型处理,以期达到较理想的结果;②在专家知识规则中贯穿面向地理特征的思想,即包括面向地理要素、面向地物对象-类,面向特殊地理区域等方面的知识法则。本文首先阐述在GIS环境下实现智能化制图综合功能的策略,其次描述知识推理控制下的数学模型操作流程,以及制图综合专家知识库的组织形式;最后阐述各种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知识规则。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小麦的主要产区。文中以小麦为例,研究了作物生态类型,阐述了生态类型区的形成,特别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态因子,以主导因子原则进行类型区的划分,并确定了类型区划分的具体指标。小麦生态类型区的划分和制图必须以作物生态学和综合制图理论为指导,方能充分体现并揭示各生态类型区生态因子的组合形式与规律。文中最后两部分专门论述了制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现图方法。  相似文献   

6.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7.
制图综合是以科学概括和选取的形式,将制图区域中重要基本的制图物体及其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在地图上。制图综合不是机械地、简单地缩小和取舍的技术操作,而是一个科学的创造性过程。制图综合过程中,要依据地图内容、制图物体轮廓形状、制图物体数量和质量特征等进行合理化选择和科学处理,以尽可能最全面地反映地图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流域的概念、特点及开发原则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并从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开发现状以及协调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我国七大河流域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南阳地图集》是一本小型综合性地图集。本文首先阐述了图集的编制背景和确立图集的设计原则,即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少而精”原则和统一协调原则。进而重点论述了图集的结构与选题内容及其编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乡土地资源详查试点基础上写成的.主要论述乡镇土地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步骤.文章论述了土地评级的指导思想,土地评级的原则和依据,土地评级的等级系统、评价单元、评价项目与指标和土地评级的方法、步骤,以及制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水、热地带性差异明显,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较多。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公路自然区划。通过区域自然环境和公路分布特点,与公路一、二级自然区划问题分析,提出异同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等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细分、自下而上合并和GIS制图的方法,进行公路三级区域划分,结果是将新疆公路自然区域划分为20区及7个副区。各区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不同。鉴于自然条件复杂性及公路建设问题多样性,建议利用三级区划结果进一步划分公路建设工程的自然条件类型,使区划成果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scheme is suggested for studying the modern exogenous relief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leading processes, and of developing interconnected and mutually complimentary procedures of mapping, analysis of structures and regionalizatio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apping and regionalization of the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the basic notions of the structures of modern exogenous relief formation are defined,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ir formation are shown.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outlin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mputer mapping and points out its importance for visualizing content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authors present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mapping packages and spatial-data files. Map examoles generated with this system are used to illustrat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computer-mapping methods. The diversity of displays created from a single set of data demonstrates that mapping from automated display systems requires the user to take some decisions which have to be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a displayed, of cartographic communication, and of technical aspects of automated map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4.
试论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恕 《中国沙漠》1986,6(1):6-13
近年来,所开展的有关沙漠化问题的研究工作和防治实践已为该问题的理论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图就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的生态学原理进行讨论,虽见解肤浅,但望能藉此引起有关专家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兴趣,以便共同切磋,从中得到有益的帮助。沙漠化,其定义[1]本身就已表明,它属于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作用网络中,并产生于其间关系失调过程中。因而讨论沙漠化生态学原理,须包括沙漠化发生的生态学机理、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学属性、沙漠化程度的生态学计价及沙漠化土地恢复的生态工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脆弱性研究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分析工具, 随着脆弱性研究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 对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 总结, 并深入讨论了不同学者就脆弱性概念初步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脆弱性概念的内涵。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思路, 将国内外脆弱性研究中出现脆弱性评价方法分为五大类, 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脆弱性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 结合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指出面向多重扰动的脆弱性评价、耦 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复杂系统的不确定问题、脆弱性评价的尺度问题等是目前脆弱性评价研究中亟待开展的研 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胤汉 《地理研究》1987,6(4):45-53
通过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编制,本文讨论上地类型系列图的制图对象与特点,制图程序与方法,并指出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特性,制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variou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geographical mapping known to map users can be functionally related to the few basic principles which constitute the very nature of the cartographic technique. Numerous map interpretation errors may be traced in large part to a common failure on the part of map users to grasp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se same mapping principles. Since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situations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and planning where the misuse of maps, or outright map reading abuses, could lead to adverse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problem is indeed serious. Strategies for minimizing the misuse or abuse of geographical maps appear to rely most heavily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basic mapping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本文在对海南岛1986年、1996年、2000年3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网格、数学模型和影像判读等方法,对海南岛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全面理解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过程和驱动力,并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库下游再造床过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的分析相结合,并辅之以模型试验作验证的途径,对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纵向冲刷、横向变形和河型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苦干形式简单,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定量关系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湿地遥感研究现状与趋势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网络文献数据库,对1995年以来以CNKI为主的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遥感在湿地分类和制图、湿地监测、湿地生态及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应用归纳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存在如下问题:地理时空分布不均,以中小尺度为主;区域特殊性研究较多,缺少区域共性研究;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差;学科综合少;湿地信息系统不健全。基于以上问题,湿地遥感研究趋向以下方向:大尺度监测和制图;结合湿地特征,实现区域模块化;建立湿地信息系统平台,加大湿地开放型遥感应用;遵循湿地系统性,加强湿地综合和对比研究;重视学科综合和合作;重视技术交互,实现湿地遥感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