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陆相沉积物和原油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确认,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分布和产出,以及成因、演化新途径、新模式。所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萜类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和有机含硫化合物。其中经标样确认的新生物标志化合物有羊毛甾烷、α-雪松烯和花侧柏烯等。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乃是新生物标志物的结构确认研究,包括分离、纯化技术与标样合成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一、“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水文地球化学”术语1938年初次见之于文献,随后得到比较广泛承认与使用,到五十年代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根据多数人的阐述,这门学科的基本含义目前可用下述四句话加以概括,即“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部分;是在水文地质学与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在其中的迁移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主伙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1—5日在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92个单位的335名有机地球化学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讨论和交流了继贵阳、天津会议之后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这是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的一次群英荟萃的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420余篇,在大会和分会上交流了160篇。与会代表除了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教授、中年骨干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使我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煤炭工业发展及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得到更好地发展,以及加深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进一步为国民经济服务,于198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四川省新都县机关招待所召开了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7.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岩石学是在煤岩学和孢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油气勘探和评价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显微组分分类、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烃作用和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方面的进展,讨论了流体包裹体、储层沥青在油藏地球化学方面确定油气水界面、成藏期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烃源岩抽提筘检测到种类丰富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这一工作不仅为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碳酸盐夺有机地球理论  相似文献   

9.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傅家谟  盛国英 《地学前缘》1996,3(2):127-132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以及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地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新领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列举了两个研究实例,一是应用分子标志物方法研究了北京、贵阳和广州三城市大气飘尘可溶有机质组成的成因;另一例是在广州市大气飘尘、水和底泥样品中鉴定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并探讨了这些毒害有机物在环境中气、液、固界面间可能存在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地球化学是一个新兴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是传统的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与油藏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对油气勘探和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油藏非均质性、充注史和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简要总结了油藏地球化学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以及产生的一些新兴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薛运义 《物探与化探》1986,10(2):96-103
本文是通过赣西北地区重新扫面的水系沉积物样品,按四平方公里一个组合样进行二十一个元素和氧化物定量分析的1:50万地球化学图,运用于地质找矿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异常初步评价、成矿远景区划、钒成矿区预测和地层地化分层,揭示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所反映的多方面的地化信息,提供了较多的基础地化资料、有关的特征标志和重要的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2.
吕少伟  张永忠 《江西地质》2001,15(4):271-275
本文从红盆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碘富集成矿的水文地质构造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古温度环境、电化学作用环境及水文地球学环境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lower Oligocene evaporite sequence of the Mulhouse Basin (France) contains organic matter-rich marl deposits. These marls display an overall cyclic variation of sedimentation rat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hydrogen index and selected molecular parameters over a 30 m thick stratigraphic interval. The integration of all sediment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has allowed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leoenvironment of deposition. The marls were deposited in a perennial lake that was at times connected to the sea. Two organic facies end members could be assigned to a lake stage with a marine connection and a lake stage that received dominantly continental water input. The overall strati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interpreted to reflect the adaptation of the Oligocene flora to the changing paleo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512铀矿床Re的地球化学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明宽  赵瑞全 《铀矿地质》1997,13(5):273-278
Re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元素。本文通过对512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Re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指出Re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受地球化学环境控制,并与有机质密切相关,其赋存形式以ReO_2和有机质吸附为主。同时指出Re在该铀矿床中已达到地浸开采综合利用的指标,建议加强对其地浸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机碳、热解等有机地球化学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3个方面对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钻遇的九佛堂组和义县组暗色泥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秀D1井义县组上部泥岩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九佛堂组泥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义县组泥岩为低成熟-成熟阶段.该评价结果为秀水盆地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利用2 638件土壤样品的53项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成果,采用统计分析和离群数据迭代剔除,得到土壤元素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依据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对N、P、K、有机质等19种土壤养分元素指标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养分含量的缺乏、适中和丰富状况进行元素指标分类,发现研究区土壤中N、Ge、Se、有机质较为缺乏,CaO、MgO含量丰富,为合理指导耕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巨初 《铀矿地质》2009,25(3):129-136
文章初步讨论了我国北方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包括了氧化-还原作用、有机质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有机-无机作用和流体动力学等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尤其是水-岩相互作用的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有机-无机作用过程。砂岩型铀矿成矿中地球化学障的形成和铀的富集是这些过程多重耦合的结果。识别这些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有利于理解矿床成因和确立勘查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我国,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还刚刚开始,规模较小,但前景广阔。本文根据我们在东海平湖地区的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概况、方法技术及初步成果,并简要地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及推断解释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e modern hypersaline carbonate lagoon and sabkh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 three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originate respectively from microbial mat, Avicennia mangrove, and Halodule lagoonal seagrass. The study of recent sedimentary processes and cross sections through the sabkha sediments lead to the definition of organo-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geochem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criteria. This permit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rgano-sedimentary sequence which expresses the Holocene sedimentary record involving a transgressive and a regressive sequence. The various organic facies occur in both sequences.Heterogeneity within the individual organic facies reflects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sedimentation dynamics, mineral matrix,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and selective organic and mineral diagenesis. Thes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location within the organo-sedimentary sequence.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quantity, and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the buried organic matter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ea level changes and sedimentary accretion rates.  相似文献   

20.
莆田枇杷产区土壤-枇杷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徽 《物探与化探》2008,32(5):564-566,570
通过对福建莆田枇杷产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影响土壤-枇杷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光照、温度、湿度、地势等等,对枇杷的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土壤的母岩类型、枇杷的不同品种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包括pH值、有机质、交换性盐基离子等)等因素都对土壤-枇杷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