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一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在五业中的“农”即为小农业。  相似文献   

2.
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比倒关系。农业结构是一十多层次的结构复合体。农、林、牧、副、渔的比倒关系称为一级结构.各生产部门内部.因产品的性质或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可划分若干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3.
我在讲授高中地理“世界农业发展概况”一节时,紧紧扣住“三”,从纵向、横向进行讲授。就纵向方面看: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而重点要掌握现代农业的三个特点:一是生产技术上的现代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学育种、耕作.施肥方法普遍使用;二是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三是管理上的现代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然后又出现了农业生产的农、工、商、交等一体的社会化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逢成 《地理教学》2004,(2):6-7,38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农业”被定义为:“栽培农业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最新出版的高中《地理》(下册)中,把“农业生产活动”解释为:“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显然,随着白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方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30-140
将京津冀地区146个典型县域划分为京津近郊农业区(I)、冀东北农业区(II)、冀中平原农业区(III)、太行山农业区(IV)、坝上农业区(V)五大农业区,测算了2000—2015年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性,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V>II>IV>I>III,Malmquist指数呈显著波动趋势,技术进步对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在农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内源性因素与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支持等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优化重组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要素流动与要素替代作用,缩小了不同农业区内部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收敛于不同稳态水平;最后,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农业规模经营等角度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刘彦随  甘红  张富刚 《地理学报》2006,61(8):847-854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Ri).是指表征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洪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在时空上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依据东北地区1997~2002年土地利用、水资源和人口数据.从水土资源总量及其匹配的动态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欠佳且区内差异较大.占全国16.68%的耕地面积仅拥有占全国4.01%的水资源量.水土匹配系数为1.1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1)根据市域尺度R1值的差异性.将东北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划分为匹配较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个等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根本途径.东北农田水利重在“北水南调”等大型骨干工程与中小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重视发展井采结合、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十一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期望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产值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CD函数模型测算出“十五”期间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而分析得到现阶段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发展建议,以期实现福建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07,(9):26-28,25
一、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在人教版课本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湘教版课本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人教版课本(2001年第1版)98页提到“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这是狭义的种植业。广义的种植业还包括对蔬菜、牧草、瓜果、花卉、药材等的种植。  相似文献   

9.
1.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和最紧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部门。因此,“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农业”一章为全册教材的重点。本章共分5节课,本节为第一教时,是讲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景亮  潘小焮  张冬 《热带地理》2022,42(11):1878-1889
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以W村为研究个案,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基于“空间变换”与“农村家庭”的交叠过程,探讨农村家庭的发展。研究发现:当代农村家庭生计的空间穿梭、家庭居住的空间镶嵌,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的空间效仿等实践是农村家庭“离乡不离农”的“城乡之间”发展新方式。在空间表象为农村家庭与城市互融互嵌、不分物质、不分精神的共同富裕需求。但城乡现实情境的差异,农村家庭仍表现出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的不自信,呈现出农村社会人伦与位育日渐式微的表征性空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建设“零价差”的社会政策空间,再塑村落自信的农村家庭发展外部空间,重构个体自主的农村家庭发展内部空间,据此建构回应家庭发展内生需求的城乡二元物理空间及其一元社会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09,(2):52-53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是可以猜测的。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12.
王波儿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9,(10):19-20,30
一、教材分析 上海新课程初中教材在“农业及其地区差异”这一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具特点的四大农业区,②北方早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③西北干旱农业区与青藏高原农业区。教材中通过配置四大农业区的景观图以及“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辨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表说一说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制定工作的总体部署,《纲要》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组织进行了以部门之间、学科之间、专家与管理者相结合为原则的调研工作,先后对“农业科技发展目标和原则”,“农业主要领域重大技术需求、技术方向、优先领域与关键技术调查研究”等20个专题进行调研。目前,调研工作基本完成,各调研组均提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和城市化驱动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正在推动农村和农业的转变与重构,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关中平原典型村落—余家营和马家村为例,研究城市化影响下农业转型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何种影响,对探索城乡互动机制、乡村特色农业发展以及生态景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野外填图等对余家营村和马家村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农业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评,分析了关中平原农业转型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 “粮—粮”和“粮—果”转型使农业景观、种植结构、农户行为等都发生较大变化,在由传统粮食生产向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等现代型农业转变过程中,作物品种由低产量、低品质转为高产量、高品质,并更趋多样化;出现少许耕地转变为草地和林地的现象;农户积极性提高,科技水平有所提升。(2) “粮—粮”和“粮—果”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以正服务为主,其中“粮—果”经济生产功能增长较大,增长了523.9%,但“粮—果”转型造成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也较高,因此在农业转型中生产经济价值增长越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负向影响就越大。(3) 农业转型主要受到城市化、国家政策的驱动,并通过影响农田的农业景观、农业结构、农户行为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反之,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也会影响到国家政策以及农户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秧分  刘玉  李裕瑞 《地理研究》2019,38(3):632-642
中国农业竞争力偏弱,农业发展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引入“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的理论基础,解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影响因素与兴旺路径。结果表明:① 农业乡村已由特别强调农产品生产与社会稳定,转向兼顾产品供应、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功能。农业的多功能属性,支撑了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② 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通过产品差异化以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以化解市场失灵、促进“人”“地”“业”协调耦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理论选项。③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间接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要强于农民群体,同时还面临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偏低等瓶颈问题。④ 考虑农业的多功能属性与现实问题,建议切实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建立农业要素功能显化增殖机制与“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与联动性,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与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拥有12亿人口、9亿农民的泱泱大国,毛泽东一生充满感情地 关注农民。他指出:不要忘记农民.忘记了农民.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 书,在中国也没有用,并提出了“农业 是基础”的思想。邓小平多次告诫全党: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发韧于农村。20年前,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20年后,中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选择三个村:分别代表着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产销区划的一些原理、方法的介绍和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产销区(产品消费区,产品销售地带)是专门的运输经济区之一。产销区划是为一些工、矿、农、林等生产部门服务的运输区划,是面向生产的产品销售区划。 在谈到产销区划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区划应按各类产品分别进行;严格地  相似文献   

18.
"绿岛模式"研究--一个循环农业企业案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玲  林琳 《地理科学》2006,26(1):107-110
指出潮州市绿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先后实施“果林开发”战略、“种养结合”战略和“旅游带动”战略,经历了“绿岛名、优、稀水果产业基地”、“绿岛猪—沼—果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绿岛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绿岛模式”。认为“绿岛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在形态上表现为以生态农业旅游区为载体的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模式,属于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产销区(产品消费区,产品销售地带)是专门的运输经济区之一。产销区划是为一些工、矿、农、林等生产部门服务的运输区划,是面向生产的产品销售区划。 在谈到产销区划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区划应按各类产品分别进行;严格地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评估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可持续性。2000—2012年,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产值不断增加,而产值的增加主要依靠工业辅助能的大量投入,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五大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成都、川南、攀西以及川西北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较弱,川东北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在能值分析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了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相关生产要素对农业生态系统产出能值的影响。五大经济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受各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成都、川南经济区受水资源能值投入的影响最大,川东北、攀西以及川西北经济区受劳动力能值投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