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反馈、考查、督促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科被取消高考资格,学生普遍对地理学习敷衍了事。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地理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地理作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在布置作业时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报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电视的新闻报道以真实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及时、迅速、准确地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与现实联系密切.时救性、趣味性强,新奇有趣,教师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顾锋 《地理教学》2008,(8):44-45
地理教学要有实效,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主动投入学习中来,实现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有效的地理教学,必须以趣味性为依托,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4.
李凤辉 《福建地理》2002,17(1):55-56,41
当前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比较被动。本文对如何赋于地理教学新活动,培养学习新兴趣、新思维、新能力,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效果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地理强调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实践能力素质。所谓地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等,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用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而研究性学习在此方面恰恰具有特长。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决不是为了取代和削弱地理课堂教学,相反,它有赖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又会促进学生加深、拓展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曹军 《地理教学》2007,(7):41-4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当然要保证学好必修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大后方”,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持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以下是学生们在地理定位和记忆地理事物中的一些趣谈,拿来晒一晒。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反证法”,先提出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和已知的地理结论或地理事物、事象、事实相反,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或地理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来,进而最后否定原来的假定.从而更有力地证明已知的地理结论或地理现象、地理事实。此方法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地理知识的特点及不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低代价高效能的媒体并交替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国金 《福建地理》2003,18(3):61-63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学地理课堂的实际,构建了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2.
刘玉颖 《福建地理》2005,20(2):58-60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本文阐述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维障碍是学习的绊脚石,不少学生学习地理或多或少地在思维上存在一定障碍,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对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做一些具体分析,弄清它形成的原因,提出克服的办法,对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意义。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障碍主要反映在概念、规律的认识和习题解答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优化地理课效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形成学生学习心理定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力求联系地方实际,贴近生活、适当的地理游戏和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直观教具,创设情景,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利用板图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确很好。板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笔触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兴奋高潮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使之始终在兴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上海乡土地理教学时,我结合上海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方面按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旅游地理知识,同时,又充分利用绘制的板图,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生活积累,在板图上填写上海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吴佩红 《地理教学》2011,(16):46-47
一、以趣激学,引入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知识中最枯燥、最抽象的内容,不像感性的、形象的地理知识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周围环境中,从较易感知的地理事象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中,从创设的认知冲突中,找到“激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吕美德 《福建地理》2004,19(1):61-63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启 《地理教学》1998,(1):17-18
实施最优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关注的话题。现代教育观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组成教学过程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看成一个有着必然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丁焰更 《地理教学》2012,(15):27-28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扩招和当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影响,日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专业教师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地理知识识记较多,学生学习时大多机械记忆,兴趣不佳;中考(不考地理)指挥棒又使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教学重视不够,学生感觉地理的学习不重要;九年级(初三)一学年不开设地理课,学生一年前的地理知汉印象日益“荒漠化,导致高一很多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儿近为零。以前人教版的老教材(2002年审核通过的,分必修上、下册)中第一篇为“致同学们”,而在新版(现行教材)中已删除(我觉得修订时还应加上)。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的第一节课,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重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