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课堂的教学中,能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1.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本人在教湘教版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节内容时,其中有一块知识点是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大表现:吸收、反射、散射”。在课堂里我没有一开始就叫学生去回答或解释这三大表现,而是叫学生朝窗外看,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活动1“尝试划分区域”:阅读图5.2(见课本第3页),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图上区分下列区域,并说明你的理由。①山区和平原;②林区和农耕区。在进行该项活动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合作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平时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埋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不知他们的脑子是怎么转的”,“不知他们是怎么学的”……其实,做老师的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疑难将是什么.他们喜欢些什么等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教师便忘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思维上达到“同频”。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能使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到三个转变:变“课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学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编学习案例,能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能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本以《8.2环境问题产  相似文献   

5.
沈烨 《地理教学》2010,(23):23-23,12
我对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基本能力有以下几点想法:1.提高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面对着文字材料和图示材料呈现的丰富信息,学生如果基本知识不扎实,概念模糊,根本不能获取有效信息,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以“综合分析题”中的第八大题第三问为例,通过审题可以知道题目是要求比较登封地方时正午和北京时间12:00的早晚。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第十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二节“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涉及到”搞好国土整治工作”这一内容。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清“国土”、“国土整治工作”、“国土规划”等概念以外,着重围绕“国土立法工作”“依法治理环境”等问题,发动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展开讨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与爱护国土与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都使用了“软流层”这一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教师不讲深讲透.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学生对岩石圉、板块等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在世界中”.涉及的内容多是前几章的重复再现和概括,怎样避免雷同和教学内容杂乱、枯操.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如何形成清晰的线索是教学取胜的关键。我采取纲要图示法教学.并利用分段输入纲要的技巧.生动揭示该章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境引趣,以趣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稳固的表象。对主要问题的突破采取表格法,启发诱导法、纵横比较法.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激情状态.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9.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指出:“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为什么呢?”。在学生的好奇心和议论声中,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第五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一书教学的重点,是全节的基础。只有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性质。又因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牵涉到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故对刚接触这些知识的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草坪”、“池塘”等地理事象,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的概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化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获得“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其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该成为核心内容。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多种能力。“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一章图文并茂,与多种学科交叉、渗透.并且易与实际相联系.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正确加以引导,会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良好的作胃.  相似文献   

13.
孙倩 《地理教学》1999,(6):25-26
“将知识搬到图中去”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地图语言的作用.以图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发挥图的直观教学作用,使教学深入浅出.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讲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天气和气候”一节教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会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我先让学生听“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时闻短),兰州(甘肃省兰州市)多云转晴天.偏北风三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9℃(大气现象),后天……这则天气预报包含了。天气”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13全国新课标第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相似文献   

16.
一、“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的运用(图略)。在“海水的盐度”教学中,我在两处运用了该图像。第一,在讲授“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时,向学生出示该图像.并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1)哪几十纬度带盐度最高?(2)哪几十纬度带盐度较低?(3)整十盐度曲线呈什么形状?在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世界大洋表面盐度的分布特点,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性地表达出来,那么.这句话应该怎样说呢?这样.学生就会顺利地总结出盐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地理教学》2011,(24):28+37-38
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是学生心理和知识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的过程。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创新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范敏 《地理教学》2005,(3):17-18
地理教材中有不少抽象概念,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对这些地理概念往往难以接受,单靠教师的讲解,似乎很难解释清楚。例如,地转偏向力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往往只是机械记忆结论“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如果采用以下的实验,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和讨论,使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