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比倒关系。农业结构是一十多层次的结构复合体。农、林、牧、副、渔的比倒关系称为一级结构.各生产部门内部.因产品的性质或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可划分若干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2.
农业包括五大生产部门.农、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的生产劳动对象.一般来说.互不相同,各有特点。但农业中有些部门的劳动对象不是固定的。例如:猪、鸡、鸭等在“中国的农业”这一章中前后共出现过三次,归属就不相同。第一次是在“农业分解图”中,把养猪、鸡等作为副业;第二次课本中这样叙述:我国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农物秸秆、加工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刘彦随  甘红  张富刚 《地理学报》2006,61(8):847-854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Ri).是指表征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洪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在时空上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依据东北地区1997~2002年土地利用、水资源和人口数据.从水土资源总量及其匹配的动态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欠佳且区内差异较大.占全国16.68%的耕地面积仅拥有占全国4.01%的水资源量.水土匹配系数为1.1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1)根据市域尺度R1值的差异性.将东北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划分为匹配较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个等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根本途径.东北农田水利重在“北水南调”等大型骨干工程与中小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重视发展井采结合、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  相似文献   

4.
河南各类旱薄地面积,据初步估算有七千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二分之一强,直接影响着农、林、牧业的发展。而积极加快发展旱区农业是实现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改造自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一项长远策略。 旱薄地是指作物在土地上生育期间,既渴又饥。所谓干旱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所需的水量超过供水量,甚或达到作物枯萎系数,影响到开花结果,因土壤中缺水,使很多营养元素,不能转化分解,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山、水、林、田、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从地区概念出发,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农、林、牧、副、渔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发展山地丘陵的林业,特别是经济林,就要正确处理好农、林、牧、渔、副业之间的关系,否则林业就发展不起来。根据上述观点,作者提出对安徽省西部和南部山区丘陵发展大农业的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图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在农业计划与技术管理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如何改进农业地图设计,编制适合农业战线需要的专题农业地图,已成为农业地图学的新课题。本文论及的农业技术条件地图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题。 一、农业技术条件地图的概念与分类 农业技术条件是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所谓农业技术条件,主要是指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化学工业物资、农业用电、农业技术措施和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以及农业教育、农村文化与卫生设施、农副产品加工等。反映上述内容的地图称之谓  相似文献   

7.
教活地理概念,可以巧用模型演示的形式。例如.讲授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这一举世公认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时,就可以用如下的方法进行:用一长宽各约三、四十厘米的浅盘,装上泥土和浅水成坑坑洼洼状,表示珠江三角洲低洼的地方.然后用调匙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基上插以不同小枝条,分别代表桑或蔗或果树,往“塘”里放进玩具鱼或剪纸鱼。  相似文献   

8.
我在讲授高中地理“世界农业发展概况”一节时,紧紧扣住“三”,从纵向、横向进行讲授。就纵向方面看:世界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而重点要掌握现代农业的三个特点:一是生产技术上的现代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学育种、耕作.施肥方法普遍使用;二是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三是管理上的现代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然后又出现了农业生产的农、工、商、交等一体的社会化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和环境保护农业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五分之四的面积是农、林业用地。这广大的面积对水平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标教学,习惯上又叫“目标定同教学”.是一种预设学习目标并运用科学的程序实现目标的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操作机制。课时目标.在目标教学系统中从属于区位性目标,其上位概念为单元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简言之,课时目标,是指一节课时间内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这里的效果.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教学过程,主要指课时目标的设施过程。优化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研究的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认为,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的内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自然——经济地理概念,并提出农业土地资源研究的内容应该是:农业土地资源类型、农业土地资源评价、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制图、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效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上“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本中出现“区位”概念。说实话,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我们提过这个概念,所以自己对其认识就不透彻。以前给学生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参考教参上的一些讲法一先讲区位的两层含义,即一方面指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另一方面指该地理事物与其它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辨析区位与位置、区位与分布、区位与布局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南方集约农区牧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求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者在分析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对农物结合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作了全面论述。结果表明,农牧结合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最后还提出了该农区农牧结合的可行途径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上游典型小流域不同立地类型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珠江上游典型小流域7种立地类型植被、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及土壤蓄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显著,乔木林和梯田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能力。7种立地类型的总蓄水量依次为云南松次生林(5478.46t/hm^2)、杉木次生林(5360.25t/hm^2)、云南松-桉树林(5356.73t/hm^2)、梯田(5351.00t/hm^2)、农坡地(4932.00t/hm^2)、荒草地(4713.58t/hm^2)、灌木林(4679.87t/hm^2),云南松次生林的总蓄水量分别高于杉木次生林、云南松-桉树林、梯田、农坡地、荒草地、灌木林2.21%、2.27%、2.38%、11.08%、16.23%、17.06%。  相似文献   

15.
土壤颗粒有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颗粒有机质(POM)是指粒径大小为53~2000μm土壤颗粒中的有机质,主要由不同分解阶段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分解产物组成,具有比重小、C/N高、易被微生物分解等特征,与轻组有机质的性质相似,是土壤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气候条件、农业耕作与管理方式、土地利用变化、施肥等外界条件对POM有明显影响,一般认为POM变化对外界条件的响应比总有机质(SOM)的变化更为敏感.POM在土壤团聚体特别是微团聚体中的分布影响土壤C吸存.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标准化POM的分离方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新形成的POM的来源与去向、POM分解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及结合密度、颗粒大小及团聚体分组的技术手段去研究土壤有机C动态和C吸存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依杭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1):122-126,138
为更好地揭示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省463户小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和混合Logit模型分析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相对于龙头企业,小农户更倾向于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融入农业产业链,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政策扶持会显著提升小农户对农业产业链的融入意愿。小农户对龙头企业、农资供应服务、农业信贷服务、农业补贴的行为存在异质性。兼业情况、家庭年纯收入以及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是小农户行为异质性的重要来源,对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若干理论模式及其演变过程之前,要先明确两个概念: 一是区域是指自然、社会、经济等诸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有机组合成的综合体。 二是生产布局是指生产的再分布。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在特定时间内,国民经济总投资的地区分配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分布地区、地点的选择;②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空间组合的安排,包括地区内投资结构的确定;③各经济区域之间、各经济中心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及其发展比例关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科学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既有利于摸清家底,为区域发展提供依据,更有利于进行区域环境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然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又具有模糊性、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因此,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没有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可供借鉴。本文结合芜湖市的实际情况,运用综合的方法,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本区农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3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农 业自然灾害区、10个农业自然灾害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农业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自 然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