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陆敏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22):39-43,24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大势:大洲大洋的轮廓特点及空间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经纬度位置,主要地形特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80年代束至今,不过三四年功夫,但世界局势变化之巨大,却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的地步。在这短短几年间,有的国家解体,有的国家分裂,有的国家合并,有的国家“出生”。原来看上去好像除非发生什么“世界大战”这类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会永远“定格”的世界政治地图,突地线条抖动、霍然变色。由于形势变得太快,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13):60-6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国际舆论近期提出各类分析看法,认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将继续扮演“世界工厂”角色,并不断增强“世界市场”作用,这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繁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现存数量不足1000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在饲养、繁殖、驯化大熊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让广大群众认识保护大熊猫的重大意义,培养市民对“国宝”的真挚感情,特开辟了“福州熊猫世界”,本文对此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平遥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遥县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修葺,不断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现存数量不足1000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在饲养、繁殖、驯化大熊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让广大群众认识保护大熊猫的重大意义,培养市民对“国宝”的真挚感情,特开辟了“福州熊猫世界”,本文对此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地理》2007年2月第2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章第五单元。”  相似文献   

9.
话题背景 今年9月,“首届乐山世界遗产保护节”将在乐山举行。由此而引发了世界文化遗产该不该成为“摇钱树”的争议。 到目前为目,我国共有27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正在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更有好几十家。但是,在这些“世界遗产”诞生地中,却有一些举动颇让人不解:某些地方政府向旅游公司出让遗产资源,使世界遗产企业化、股份化;某些遗产地“楼满为患”,产业化、城市化严重;某些地方四处建造“仿古建筑”,“假古董”泛滥……总之,使“世界文化遗产”成了“摇钱树”。 但一些专家则认为,保护是第一位的。国家建设部专家林源祥说:遗产应该保持真实性,反对任意改动遗产本身及相关环境,反对添加不和谐的新建筑物,应该控制旅客量。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0,(23):60-60
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的叙利亚堪称“世界的心脏”,众多王朝在这块土地上先后更迭,因此,叙利亚拥有许多文明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任琳 《地理教学》2020,(2):23-2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文章以“世界气候类型”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选择热带、亚热带、温带各一种典型气候,设计两个梯级的探究活动,使用歌曲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了“地球日”活动,全美有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许多团体共2000多万人参加了这项活动。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1990年4月22日,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球100多个国家几亿民众的参与,使这个日子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仅仅20年,在这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增加了45%,即从36亿膨胀至52  相似文献   

13.
14.
王志宁 《地理教学》2010,(17):32-34
气候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况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8,(10):47-47
如今人们对“中国制造”关注有加。日前,美国一家经济咨询公司预测,由于美国经济下滑,中国明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相似文献   

16.
气候知识是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是地理高考永恒的主题,而气候类型的分布又是气候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我采用“模式图和实际分布图相结合的四步复习法”效果颇佳,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孙宇 《地理教学》1999,(5):19-20
“洋流的分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的连贯性,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前面学到的近地面风带的分布状况,季风的知识,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内容,学生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认知脱节,都将构成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二是知识的抽象性,因为洋流现象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直观感受,他们便凭惜日常经验想象海水的运动(洋流流向)应该同河水径直向前的运动具有相似性,怎么会形成“闭合曲线”呢?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在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岛的莽莽森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越烧越旺,足足燃烧了3个月之久,波及森林面积150百公顷,殃及了周边国家的环境,甚至影响了全球的气候,造成了东盟国家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确实令人触目惊心!到1998年2月.已得到初步控制的加里曼丹地区的大火又一次燃烧起来,火势又失去控制,浓烟重新在这一地区四处蔓延。  相似文献   

20.
姜烨 《地理教学》2012,(6):20-21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各个河段的概括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受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特征又决定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是我们的“水能宝库,鱼米之乡”和“黄金水道”。特别是中游的“九曲回肠”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出了很多新知识,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以一首“长诗”来结束我们的“母亲河之行”(学生齐声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