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洞庭湖与长江中游洪灾治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大任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47-51
分析1998年长江中游及洞庭湖洪灾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人口激增与土地等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并探讨灾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土地利用思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造成大量农田被淹,作物减产,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引起这次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雨水过大外,人类忽视林地保护,围垦,填占湖泊,改变湖泊用途也起了不能忽视的作用。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并对未来的土地利用方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4.
荆江大堤西起荆州市江陵区的枣林岗,沿荆江左岸蜿蜒向东,迂回往返直抵监利县容城镇的严家门。全长182.35千米。好象是一条巨龙横卧在江汉平原的南部。在荆江防汛期间中,保证荆江大堤的安全一直被列为是首要任务,荆江大堤是属于国家确保的重点堤段,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溃口。 相似文献
5.
1998年长江洪水的特点与警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特点是:气候异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影响;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上中下游洪水遭遇;受灾经济损失大。1998年洪水给人们的警示是:历史洪水多成组出现,防洪不能松懈;平垸行洪,势在必行;分蓄洪区不能形同虚设;大规模退田还湖,并不现实可行;长江上游分洪是防洪上的奇迹;调用“土壤水库”是防洪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穿行于深山峡谷间,出宜昌就进入广阔的平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江面宽展,两岸全靠堤防约束江水,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远小于巨大的洪水来量,且两岸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几米,是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最为集中、最为频繁的地区。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第三次截流后,上游地区的水文环境也将产生许多变化,与建库前相比洪峰时间提前、洪峰量增加、洪峰预见期缩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减轻长江上游特大洪水或以长江上游洪水为主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对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也有一定的调控影响,但防洪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的配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提出了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配置的概念,在每一次巨洪发生之前,影响巨洪的主要物理因子之间一般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出现一些固有的配置,这些配置正是长江发生巨洪的强信号,对长江巨洪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利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18(3):90-93
该文根据现有的长江洪水成因研究 ,总结了形成长江洪水的四大物理因子 (大气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球物理因子、天文因子 ) ,在强调物理因子综合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形成长江巨洪的 3个主导因子 ,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 ,对长江洪水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合评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中游田家镇深槽的特征及其泄洪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中游田家镇附近江面最狭处仅650 m, 江底最深处低于黄海基准面以下-90 m, 是长江干流河床突出的最低所在, 距离长江口900 km。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揭示田家镇深槽形成及其对洪水的渲泄有何影响。 根据地质、水文、地形和直接考察资料, 卡口深槽段长8 km, 系长江自NW-SE斜切过一排强烈褶曲的三叠系厚层石灰岩山地而成, 3个临江石灰岩小山所成矶头导致江流方向变化与流速加速, 以至形成多处涡流, 向江底侵蚀, 而褶皱的石灰岩抗拒侵蚀、溶蚀能力很低, 因而导致远低于海平面深槽的形成, 估计卡口深槽是从中更新世红色风化壳发育的和缓起伏的地面上叠置下来, 已有以10万年年计的长远历史。近数十年多次实测资料比较, 侵蚀淤积有小量变化, 但河床基本稳定。对正常的中、枯水位江流运行没有影响, 但对超过50 000~60 000 m3/s洪水的排泄则有明显的壅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利华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3):90-93
该文根据现有的长江洪水成因研究,总结了形成长江洪水的四大物理因子(大气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球物理因子,天文因子),在强调物理因子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长江巨洪的3个主导因子,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对长江洪水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评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课引入
展示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的材料,要求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以此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