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和灰色系统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二闸室至三闸首部分的中隔墩岩体变形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于闸室轴线的水平位移在开挖完成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平行于闸室轴线的水平位移总体向下游发展,而垂直方向的位移表现为先回弹、后发生沉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高精度锚索孔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野 《探矿工程》1999,(2):22-24
就水平锚索孔的偏斜,导直机理和施工工艺作了分析和论述。采用水平孔导直理论和施工工艺在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锚索孔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变形监测资料所反映出的几种典型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等研究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隔墩岩体水平位移值的波动是由于临槽的不同步开挖引起的;第二闸室至第三闸室首的中隔墩向北“一边倒”是因为南北闸室地应力的差异和结构面的存在;中隔墩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数值发生突变的原因是结构面的存在。并为研究岩土工程变形监测资料中的“个性问题”(或称异常情况)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 ,本文利用大量监测资料和测试成果对边坡变形现状 ,开挖结束后的变形趋势 ,岩体卸荷带特征及时效变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施工期后边坡岩体的变形与稳定过程 ,以及卸荷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等做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三峡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结构最复杂的船闸,人工开挖边坡最大高度170m,下部直立坡最大高度67.8m,地质条件相对较复杂,直立岩壁上有大小l000多个不稳定块体出露。锚固工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预应力锚固一般为水平孔、多为3000kN级,孔深索长30~57m,数量多、技术要求高,施工作业条件差,施工干扰多。施工中针对系列技术难题,进行了试验攻关。文章介绍了长江三峡船闸锚固工程的设计情况和施工技术难题。重点介绍了钻机的改造,水平锚固孔防斜保直钻进工艺、锚固孔测斜技术,水平孔止浆措施及编索、下索等方面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施工干扰的协调处理。通过锚索测力计、岩体变形等观测资料表明工程岩体及边坡稳定,一整套预应力锚固技术工艺创新,达到了预期效果,经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强锚杆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冠  朱焕春  杨松林  王涛 《岩土力学》2001,22(2):171-175
介绍了三峡永久船闸高强锚杆现场试验研究(包括锚杆与混凝土联合工作状态及岩体锚固时砂浆柱破坏情况),全面分析锚杆、混凝土朦胧主砂浆应力特征,同时研究了锚杆和混凝土的变形,揭示了锚杆与混凝土联合工作规律和砂浆在循环菏载下破坏情况,试验结果对锚杆设计计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渗流耦合相互作用下,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的可能破坏机制,建立了滑动人析模型,利用软化裂隙面上的Mohr-Coulumb定律,分别计算了不同连通率,不同坡帮带边坡岩体的稳定系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祯荣 《地质与勘探》1997,33(2):53-57,63
三峡永久船闸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大主体工程之一,保证船闸高边坡施工和运行期间的稳定,为该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开挖施工方案及加固处理措施,并运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1 概况随着三峡永久船闸双线五级连续梯段1617m主体段的开挖,岩锚加固支护工程进入施工高潮。各类锚杆(索)的分布点广,线长,工作量多,施工难度大(高直立墙),技术要求高,岩石硬度大(花岗岩)。高强锚杆工程是本次锚杆类中施工要求最高的一种,其造孔施工随着开挖梯段的加深而进行,其安装则在船闸直立墙开挖结束后,转入后期钢筋砼的工程施工时同期进行。我公司在南线五闸室主体段开挖施工。共投入6台钻机进行高强锚杆造孔施工。高强锚杆孔的排距为1.5m×2.0m,孔深8~12m。至1998年8月,已完成约400…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索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二期高边坡350 t级预应力锚索监测工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测力计张拉实测荷载与千斤顶加荷相差率为2.51 %,锁定损失率为2.46 %,锁定后损失率为11.81 %,总损失率为14.45 %。其荷载变化特征可总体归纳为下降稳定性、周期变化性和折线突降性三种类型,群锚效应观测无明显反应。在测力计的标定和安装过程中显示,基座钢垫板的尺寸、刚度及表面加工平整度对测力计的受力状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淌里滑坡是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Ⅱ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地表位移监测及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长期地表宏观变形迹象监测调查。通过3a来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各GPS变形监测点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有变形。即2007年2月位于滑坡前缘的WS-74、WS-75点水平位移分别达到726.91mm及170.88mm,平均年变形速率分别为340mm和80mm;位于滑体下部的WS-75钻孔滑带位置变形明显。该钻孔在2005年5月由于深部位移变形超出测试量程而无法继续监测。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20个月内,该钻孔滑带位置累计位移量达46mm以上,月平均变形率达2.3mm。以此变形速率发展,至2006年12月,滑带累计位移变形量将在100mm左右。滑坡的变形集中在滑坡的前缘地带及次级滑坡,从2003年至今,宝子滩崩滑体附近已有将近20×10^4m^3的崩塌堆积层滑入江中。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滑坡区内的4户18人和宝子滩民用码头的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2.
GPS在三峡水库区云阳县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在库区云阳段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以黄泥巴蹬坎滑体为例,介绍了GPS相对定位技术在云阳县滑坡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在采用GPS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宏观地质巡视的同时,还监测降雨量、地下水位、库水位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通过多种监测方法分析,发现在雨季滑坡容易产生变形,非雨季变形缓慢。目前,雨季日变率均小于5mm,而在非雨季平均日变率小于1mm。认为该边坡处于缓慢变形阶段(警惕线)。此外,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多条宽1~5mm、长度不等的裂缝和高度不等的局部错台。根据近2年所获得的观测成果分析,深部位移监测、GPS监测和宏观巡视的结果十分吻合,效果令人满意。文章还总结了在滑坡监测中消除GPS测量主要误差的对策。满足方便快捷的同时,在不同时段采集GPS监测数据,适当延长监测时段,每个监测点至少观测2h的要求。多方收集信息,尽量避开潮汐、太阳黑子等活动的时段进行GPS监测。  相似文献   

13.
用GPS技术研究三峡工程万州库区滑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三峡水库2003年建成蓄水后,库区水位将有大幅度的升高,可能引起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文章在概述了GPS相对定位技术的理论,应用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库区运用GPS相对定位技术开展滑坡稳定性监测与研究的有关问题。基于在重庆市万州库区建立GPS滑坡监测网的观测实践,总结了提高观测精度的几点措施,论述了GPS技术在滑坡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最后,以吴家湾实验小学变形体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初步分析了近两年所获得的GPS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三峡船闸底扩与顶扩体型水力特性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船闸阀门段廊道体型一直是船闸单项技术设计的焦点。针对底扩与顶扩两种廊道体型,通过多项模型试验,从水力特性、空化及振动特性等方面论证了三峡船闸采用底扩廊道体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高切坡变形和失稳是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质灾害形式,严重影响着移民房屋、道路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以万州库区为例,介绍了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构成。该网络采用了高精度的GPS空间定位技术,全站仪变形监测技术、数字化精密水准测量、先进的遥测台网技术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相结合的高效率高切坡变形监测网络系统。该变形监测系统2008年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监测数据,为当地高切坡变形和失稳的预警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厚芝 《探矿工程》2008,35(7):18-21
从传统技术手段、特殊测量方法和最新测量技术等几方面入手,介绍了目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不同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地表形变InSAR监测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北省秭归县的范家坪滑坡是长江三峡库区干流上的大型岩质滑坡之一。阐述了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监测滑坡地表形变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采用22景3m空间分辨率的TerraSAR-X数据,辅以人工反射体布设和GPS测量,对范家坪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发现滑坡处在缓慢匀速变形状态,其谭家河滑坡体的形变比木鱼包滑坡体更为强烈,形变最大处的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达到300mm/a。通过综合分析滑坡区2012年大气降雨和长江水位资料,发现年度内范家坪滑坡变形受水位变化和大气降雨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峡重庆库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了重庆库区生态监测的布站原则、站点选择、监测方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为三峡库区生态监测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监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体空间形态、自然地理及地层岩性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库区蓄水及水位变动因素入手,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根据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结合何家湾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确定具体监测方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及宏观监测。其中,大地形变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何家湾滑坡的最大变形量已超过2cm,且一直呈现增大趋势;地下水位、滑体深部位移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宏观监测亦未发现明显的新的变形迹象。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何家湾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建议加强数据远程传输的研究与实践,以解决目前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