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新颖实用的额外磁道接缝技术及一系列反动态、反静态跟踪技术,编制并实现了软磁盘加密程序Newlock,使得软磁盘加密变得更加可靠、方便。  相似文献   

2.
后方交会作为加密控制点的方法之一,已被研究得很多。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是从几何学及解析几何学的有关原理出发,通过反复调用坐标正、反算公式加以求解。思路简单清晰。本文在叙述算法推导过程的同时,将核算法予以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3.
四、加密三角网的布设原则和平差方法1.布网原则(1)根据上面的讨论知道,当加密网的边长缩短较慢时,加密网精度受起始数据误差影响较大。因此,减少加密网的等级数是保证加密网精度的有效方法,作为国家级的加密三  相似文献   

4.
导线测量在地形平坦及通视困难的情况下,经常用作各级控制点的加密。城建测量的各级控制点加密,主要成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过去由于钢尺量距的困难,使导线测量应用受到限制。现代电磁波测距仪技术的发展,使导线测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加密基标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详细分析了加密基标平面测量误差,并对加密基标测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镇江市原有地籍GPS控制网的检测技术方案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介绍,并对在GPS控制网基础上加密的一、二级导线精度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叶强才 《浙江测绘》1986,(2):14-19,35
航测内业加密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航带法或独立模型法平、高区域网程序加密。加密精度除受底片质量,仪器观测精度等影响外,应用加密计算程序对提高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独立模型法程序计算成果的精度较航带法好。而我局综合队应用总局研究所毛可标同志编的独立模型法程序,因此本文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此程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沪杭高速公路GPS线路控制网的测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一民 《测绘工程》1996,5(2):45-48
采用GPS定位技术先建立高精度线路控制网,然后再分段加密线路导线,不仅精度高、施测方便,而且充分保证了线路导线点的可靠性,与以往按支导线布设的线路导线相比,具有诸多优点。文中介绍了在沪杭高速公路上应用GPS定位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电子海图加密的目的及强度控制;介绍了常用加密系统的运行机理及适用场合;阐述了实现安全系统目标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各种加密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GPS辅助航测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约了传统像片控制测量的作业成本,优化了传统空三加密工序的技术流程,缩短了航测成图周期。以1∶25000地形图测绘生产为例,介绍了并进行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辅助空三试验,分析并比较了空三方法的加密精度,得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辅助摄影进行中小比例尺航测成图时新的像控布点、像控测量以及GPS辅助空三加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economy and natural hazards)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s have triggered international leaders and organizations to rethink geosciences and Digital Earth in the new decade. The next generation visions pose grand challenges for infrastructure, especially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cloud computing as a primary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new capabilitie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s research conducted using cloud computing to address geoscience and Digital Earth need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grated Earth system. We also introduce the five papers selected through a rigorous review process as exemplar research in using cloud capabilitie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demonstrate that spatial cloud computing provides unprecedented new capabilities to enable Digital Earth and geoscienc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several aspects: (1) virtually unlimited computing power for addressing big data storage, sharing, process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ing challenges, (2) elastic, flexible, and easy-to-us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 facilitate the building of the next generation geospatial cyberinfrastructure, CyberGIS, CloudGIS, and Digital Earth, (3) seamless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mashing up observation, data, models, problems, and citizens, (4)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riggered by global challenges that may lead to breakthroughs in relevant fields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GI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geosciences, and (5) collaboration supported by cloud computing and across science domains, agencies, countries to collectively address global challenges from poli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acquisition, and operation aspects.  相似文献   

14.
赵健赘 《东北测绘》2012,(10):192-195,198
在研究利用DDE、MatrixVB插件、ActiveX和Matlab COM技术实现VB与Matlab集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集成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设计了基于该技术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高程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回归分析的参数计算、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回归预测,及高程数据处理的闭合环检验、精度评定、平差结果转换等功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解决独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且结果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燕守勋  李兴  张兵 《遥感学报》2005,9(3):328-336
对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永年、南阳、平顶山等地区及襄樊、荆门钟祥地区采集的各类地表、近地表膨胀土样品55件,运用现代XRD定量方法和有机染料吸附方法测量了粘土矿物成分和蒙皂石含量,计算了有效蒙皂石含量,同时测定了它们的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并参量化计算了吸收光谱的位置、深度、宽度、对称性和面积,统计分析了光谱吸收参量与有效蒙皂石含量及胶粒、粘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蒙皂石2200nm,1900nm,1400nm吸收的相对强度,可以划分不同的膨胀土类型;根据膨胀土实验室光谱1900nm,1400nm吸收深度和吸收宽度可以估算膨胀土的有效蒙皂石含量及胶粒、粘粒含量;吸收对称性和面积不能运用于与有效蒙皂石含量及胶粒、粘粒含量的光谱估算;运用实验室光谱测量分析,可以在工程现场经济、方便、快捷地识别膨胀土、划分膨胀土类型、估算有效蒙皂石含量及胶粒、粘粒含量,能够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图信息数据分析与建库已经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但地理制图数据与建库数据在存储和表达上存在很多不一致,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操作重复数据冗余的情况,数据维护和更新也较为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建库与制图一体化"思想,首先建立GIS数据库,在ArcGIS软件中处理数据,实现从地理数据转化为制图数据,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进行地图整饰完成制图。这种基于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的数据编辑与更新,将制图与建库工作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提高数据的精度,减少数据冗余,满足数据快速同步的要求,而且提高了数据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有效地保障了制图数据与建库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河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禄  莫登华  姜贤瑞 《测绘工程》2003,12(4):19-21,29
论述了河道地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软件平台选择、系统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开发目的是为充分利用长江不同时期的河道观测成果,提高河道及水文分析计算水平,加速河道管理的信息化,优化河道演变分析计算方法,实现河道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查询、管理、输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e 3D Elevation Program (3DEP) is a collaborative effort among government entities, academia,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o collect high-resolution 3-dimensional data over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is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managing, processing, and delivering petabytes of 3DEP elevation products for the N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existing 1/3, 1, and 2 arc-second seamless elevation data layers of The National Map, new 3DEP products include lidar point cloud data; a standard 1-meter DEM layer; additional source datasets; and, in Alaska, 5-mete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 new product generation system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eamless elevation datasets, prepares the additional 3DEP products for distribution, and automates the data management functions required to accommodate the high-volume 3DEP data collection. Major changes in geospatial data acquisition, such as high resolution lidar data,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processing using parallel and grid computer systems, and user needs for semantic access to geospatial data and products, are driving USGS research associated with the 3DEP.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requirements, a set of inter-related projects including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s, data integration, geospatial semantics and ontology,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multi-scale representation, and hydrological modeling using lidar and other 3DEP data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王峰  侯平 《东北测绘》2012,(5):134-137
MapGIS软件是系统式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同时,该软件还提供了多种方法的数据输入与采集手段,对输入结果可进行编辑、校正、转换和质量控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供用户分析、查询使用。  相似文献   

20.
准确反演区域尺度的蒸散发对于水资源循环、气候变化、科学灌溉及干旱与洪涝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漳河灌区为典型案例,构建了遥感蒸散发的SEBS模型,验证了其精度,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①2009—2018年钟祥、荆门、团林站点的(蒸散发) ET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4和0.83,RMSE平均值分别为0.61、0.67和0.62 mm/d。年际间的ET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幅度均小于10%,相关系数范围为0.7~0.9,RMSE范围为0.4~0.8 mm/d,标准差比率范围为0.8~1.5。②研究区2009—2018年ET的平均值为427.34 mm,整体呈上升趋势。③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ET与气温和降水在时间序列上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多时间尺度ET均呈东北和西南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呈现ET的高时空异质特征和年际间空间差异,本文将为漳河灌区水资源开发管理和科学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