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庄煤田开采元宝山组煤层已有多年,多个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局面,寻找后备资源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含煤性评价,认为矿区深部的元宝山组不具有形成可采煤层的条件,其下伏的杏园组沉积晚期为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平原下部朵叶间湾及湖滨地段为聚煤作用有利场所。根据钻探资料证实,在五家矿区、古山矿区和四龙头矿区杏园组上段均见可采煤层,该组应作为找煤预测区目的层加以勘查。  相似文献   

2.
呼和诺尔盆地属海拉尔盆地群,为张性盆地,区域性的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形态和规模。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伊敏组,发育11个煤组,其中4煤组、8煤组煤层较稳定,全区大部可采;11煤组煤层稳定,厚度达15~20m,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伊敏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划分了四个沉积旋回,分析了影响煤层沉积的主要因素,认为盆地沉积明显受同沉积断层的控制,表现在断层两盘岩层生长指数和沉积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将对海拉尔盆地乃至相邻蒙古国盆地的煤田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Z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16(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于长春 《吉林地质》2013,(3):9-11,36
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是进行找煤勘查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5个主要舍煤地层的含煤情况及分布,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主要煤炭矿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的勘查区的含煤地层,进而分析了黑龙江省寻找煤炭资源勘查方向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部白垩纪含煤地层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含煤层多、厚度大,向东含煤层数量减少、厚度减薄,大型矿区也主要分布在西部。该区的含煤盆地多为向斜盆地,含煤情况比较好的大型矿井都在向斜的北翼,而向斜南翼基本没有形成较好的煤层。在含煤盆地内,距断陷中心较远且沉降幅度不大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聚煤条件,而在沉降幅度较大、沉积地层较厚的沉降中心地带反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可采煤层。含煤地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本区成煤期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根据生物地层学证据,可将鸡西群和龙爪沟群进行对比,它们的时代无疑应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西至东分布有格斯煤田、塞什腾煤田、鱼卡煤田、全吉煤田、德令哈煤田以及乌兰煤田,延展长度约800km。各含煤盆地的分布、地层、岩性、含煤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可将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中、东段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条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小煤沟组、中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东段和西段下侏罗统发育,在中段则局部发育,中、东段的北、南两个条带下侏罗统发育不全,中条带下侏罗统发育较全;中侏罗统全区普遍发育;含煤性总体表现为西段较差,中段较好,南、北条带较差,中条带较好。探讨煤系赋存规律,为寻找隐覆的含煤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柴北缘地区的预测找煤和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10.
九道岭井田位于辽宁阜新煤田的西南部,勘查面积24km^2,煤炭资源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作用,并对其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可采煤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九道岭井田沙海组聚煤作用可分为两个主要聚煤期,第一个聚煤期为第一旋回的上部4煤层及5煤层沉积时期:第二聚煤期为第三旋回顶部的二煤层沉积时期。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上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4):493-495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13.
伊宁盆地侏罗系含煤地层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钻孔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伊宁盆地中侏罗统含煤地层的分布特征、含煤性、聚煤期。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伊宁盆地南、北缘走向岩性剖面图,对研究区煤系地层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浅略的分析,分析了煤层的分布状况、成煤环境,为伊宁盆地以后的详、精查勘探及煤矿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侏罗纪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境内众多的侏罗纪含煤盆地,依其构造成生背景、沉积建造、盆地形态等特征,可归结为槽盆、广盆、碟盆、台盆四种类型的八个原型盆地。每个原型盆地含煤地层的岩石地层单位,按现代地层学的观点,可用一套系统进行命名。不同类型的含煤盆地因具有特定的构造演化机理,形成的地层包括岩性岩相古生物组合和煤层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平山湖含煤区中侏罗统含煤性特征、地层厚度、煤层厚度以及展布规律的研究,结合构造、沉积环境以及物源供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平山湖含煤区中侏罗统含煤性呈中南部好,向四周逐渐变差的趋势,煤系总体沿北西走向呈条带状分布,煤层厚度总体上沿走向(NW-SE)变化不大,沿倾向向两侧逐渐变薄;"两隆三凹"的构造形态和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决定了中侏罗统煤系的分布状态;碎屑物的补给程度与地层厚度呈正比,二者共同影响了煤层垂向上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6.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02、5-1、7—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前人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做了大量的地质,地层及古生物学基础和研究工作,本文从多重地层学方面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作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对系、统级的地层界界线、组、段划分和时代厘定,着重研究各门类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各时期的生物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18.
河南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的风暴异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晚石炭世含煤地层中,存在着因风暴作用强烈侵蚀滨海泥炭沼泽,而后通过风暴回流把泥炭物质和植物遗体长距离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的风暴异地煤。这种异地煤的直接顶底板是具有风暴沉积特征的浅海碳酸盐岩.煤破碎成粉砂级—泥级,煤层原生结构已完全看不到,煤层下部为含有大量海相动物化石的滞积层,中部为具有类似丘状层理的波状层,上部为水平纹层,其层序特征几乎可与煤层直接顶底板浅海碳酸盐风暴岩类比。研究这种异地煤的沉积背景和形成机制以及这种煤层所反映出的煤质特征、煤岩特征、沉积特征、层序及层序类型特征,不仅可以开拓出一种新型异地成煤类型而扩大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有助于研究古气候、古水深和煤岩层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华南下石炭统为中国南部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据其聚煤期的先后、含煤性及其工业可采煤层等不同因素,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聚煤期及8个聚煤区,并对有关存在争议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化石带作了阐明。  相似文献   

20.
北掌煤田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南北向张性断裂和近东西向的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为煤田主要构造形式,褶曲被断裂切割,岩浆岩的后期侵入对区域内主要可采煤层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北掌煤田煤系地层原生构造简单,煤岩层较为稳定,但因后期改造强烈,含煤地层较大程度上受其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