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地区己发现56处饮用天然矿泉水,本文按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指标的成份不同,将这些矿泉水划分为五种类型,进而说明了矿泉水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各种类型矿泉水的形成条件,并对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认为地层岩性是矿泉水形成的基础,地质构造、地下水迳流循环、水温、压力、水文地球化学场是矿泉水形成的条件。矿泉水的分布与地层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开发矿泉水要有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
山西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对55处矿泉水进行了勘查评价。矿泉水的分布受活动性断裂构造和新生代断陷盆地控制,一般见于盆地边山和平原,主要分布在新生界的松散层内(32.73%),其次为中生界、古生界的碎屑岩(22.92%)和碳酸盐岩(27.27%)地层中。各岩类中矿泉水的达标元素和组分主要是锶,其次是偏硅酸。地热异常区的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也很丰富,但一些热水中含氟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层条件、构造条件、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条件等几方面,对曲海天然饮用富锶型矿泉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浅析,并对该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分析,该矿泉水阴离子以重碳酸氢根(HCO3-)为主,矿泉水中界限指标锶含量0.523~1.74mg/L,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GB8537~2008)》中锶的界限指标要求,属重碳酸钙富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4.
谷振峰 《山东地质》2002,18(3):84-87
山东是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大省,点之多,量之丰居全国前列,到目前为止,已鉴定矿泉水361处,其中锶型118处,偏硅酸型64处,锶-偏硅酸型151处,碘型等其它类型28处,这些矿泉水所赋存的岩石类型多,岩性复杂且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具有达标元素较单一,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程度较低,单井允许开采量相差悬殊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勘查与评价重点是寻找奇缺且又可能存在的锌型,锂型,碳酸型矿泉水,开发好矿泉水资源,实行规模开发,打造本省名牌,加强矿泉水资源的卫生防护与保护,对于确保山东矿泉水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国明 《江苏地质》2020,44(3):312-317
皖南黄山地区多处区域赋存有丰富的天然矿泉水资源,类型多为重碳酸钙型含偏硅酸矿泉水。该地区的矿泉水资源分布与岩浆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且主要与印支期(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闪长岩有关,在花岗闪长岩分布区普遍赋存含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研究区矿泉水受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裂隙、节理裂隙和风化网状裂隙中,系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经较充分的水岩作用而形成。分析研究该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分布和成因,对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2)
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且类型多样。本文对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采集检测工作。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其分布,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温变幅较大,变化于13.0℃~52.9℃之间,平均为22.2℃; pH值介于7.0~8.1之间,平均为7.4,总体呈中性水。Piper三线图显示其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为主。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阴阳离子的变异系数较大,反映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地下水化学组份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相对复杂。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类型分析得出,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以单一锶型为主,二元复合型和多元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相对较少;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显示,锶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遵义市绥阳县和安顺市黔西县,而在黔东南州全区、贵阳市南部地区以及毕节市-六盘水市西部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较低,未达锶型矿泉水限值。通过对全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等值线图的分析,探讨了贵州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规律,为揭示全省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规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谷大佛山矿泉水为锶—偏硅酸重碳酸—钙钠镁型低矿化度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它形成于三叠系铜川组砂岩地层中。开发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属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产地多,但类型较为单一。在已通过鉴定的74处矿泉水中,以偏硅酸锶型天然矿泉水最为普遍,占矿泉水总数的76%,次有溴碘型天然矿泉水,开发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其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试图通过矿泉水赋存的地质环境、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进而划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类型.并在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四春 《地下水》2009,31(1):74-77
分析了慈坑矿泉水赋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矿泉水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含锶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并讨从该地区断裂构造、补给条件、水化学成分、形成机理等几个方面对慈坑饮用天然矿泉水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省内内天然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控制矿泉水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一级划分,共划分了三个一组区,即断裂构造成因类型区、盆地构造成因类型区和火山活动成因类型区;依据含水岩组类型又划分了八个亚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靖宇县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类型、分布规律,矿泉水与构造、火山活动、地层岩石的关系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天然矿泉水成因类型及资源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然矿泉水资源主要为锶、偏硅酸、碳酸、锂、锌、矿物盐6种类型,以锶水和偏硅酸水类型最多,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针对上述3种成因将现状矿泉划分为7种典型矿床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已形成2处矿泉水田与预测9处天然矿泉水资源远景区,对全疆天然矿泉水勘察及开发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泉水是珍稀宝贵的天然资源,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形成过程复杂,受多种因素和条件影响,课题从基础地质角度分析湖南省矿泉水资源地质特征,研究矿泉水成因规律,为矿泉水资源勘查、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湖南省矿泉水资源主要出露于丘陵低山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岩浆岩、砂岩、灰岩、砾岩及板岩,与断裂裂隙关系密切,以NE向和NNE向为主;矿泉水以岩浆岩型和断裂裂隙型为主;矿泉水勘查重点围绕岩浆岩体和深大断裂周边。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2)
岗子矿泉水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岗子村西南,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3-Ca2+)型,水中偏硅酸含量30. 89~35. 82 mg/L,变化较大,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通过多期的水质检测结果对比,认为其水质较为稳定。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泉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头道河河谷的中上游地区的大气降水,通过岩石裂隙、断裂构造,进入到地层深部,在深部运移流通过程中,与周围岩石发生了一系列水岩反应形成矿泉水,并最终以人工钻孔的形式被揭露。  相似文献   

15.
湘南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文章在分析湖南省新田县新圩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影响锶富集的因素,揭示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矿规律:泥盆系佘田桥组泥灰岩中锶的高丰度、相对封闭的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和弱的水动力条件是形成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根本条件,循环深度和水温是锶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湘南地区台盆相佘田桥组泥灰岩分布区是寻找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首选靶区,特别是平缓的溶丘岗地地区的阻水断裂上盘以及靠近岩浆岩岩体和区域导热断裂附近是寻找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矿泉水赋存于沁水向斜北部东翼三叠系砂页岩地层中,1987年和1993年经山西地矿局和地矿部组织鉴定,水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属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钠钙型矿泉水。Yh_1、井、K_1井均已开发利用,生产瓶装天然矿泉水和矿泉水系列饮料。  相似文献   

17.
郭杖子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早期花岗岩和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的断裂构造带中。受地形切割影响,矿泉水以上升泉形式出露于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部位。经检测,该矿泉水为极低钠、低矿化度、重碳酸(硫酸)-钙·镁型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附近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尚仁 《广东地质》1997,12(4):63-69
广东至少有碳酸水40处,56个水占,除了沿着各NE向深大断裂分布外,还沿着其他方向的了般断裂分布。尚未发现硫酸盐型的碳酸水。与其他饮用天然矿泉水比较,除游离CO2外,多数碳酸水的温度和氡含量不高,而矿化度,铁锰氟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滕继奎 《吉林地质》2001,20(3):50-53
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从理论上对矿泉水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从矿泉水的资源属性出发,对其价值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八屋断裂由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断层组成,西断块营城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储层纵向上层数多,分布分散,非均质性强,断层对地层沉积、油气藏分布的关系更加复杂。文中以建立营城组地层32个标志层为基础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地层沉积缺失,据此分析断层的活动性,并进一步分析断层对地层的控制作用,为深化气藏描述、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