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尹光华 《内陆地震》1993,7(2):180-187
从新生代地层展布及形变入手,说明伊犁盆地早第三纪以区域性抬升为主,晚第三纪开始断陷。当时盆地范围较大,沉积中心在我国境内;第四纪初构造变动强烈,南、北天山全面隆起,盆地渐趋缩小,其后仍以整体抬升为主,但东部抬升速率大于西部而带掀斜性质,沉积中心西移至巴尔喀什湖。中更新世冰川发育,晚更新世多风成黄土。用阶地(14)~C测年数据推算喀什河上游的抬升速率为2.86mm/a,中、下游为1.86mm/a。山体隆升与局部断陷使老断裂多次活动,新断裂相伴产生,喀什河断层垂直运行速率为2.5mm/a。断裂活动的压性特征及水文网络反映新构造应力场为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本文还简述了伊犁盆地4条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特别指出契利克深大断裂震级频次高居北天山榜首,应加强地震地质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宁波地区的地震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庚  陈存国 《地震学报》1998,20(3):285-294
在分析论述了宁波地区的历史地震、地震活动性、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地震构造环境作出了综合评价.以此评定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并作为对我国东部弱地震活动地区开展工程地震研究工作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广西新构造分区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琦 《华南地震》1989,9(4):22-26
通过分析广西新构造运动类型、性质、幅度、强度等差异,将广西新构造划分为5个区,9个亚区。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与新构造分区特征有一定关系。新构造分区与地震区带划分吻合较好。广西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新构造差异运动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苏怡之  张家声 《地震》1993,(6):42-47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现代地震在时序分布上的阶段性,平面分布上的丛集性,及其震源三维分布与分布地深部构造的关系,指出盆地北部的临汾-洪洞凹陷为该区未来若干年内的主要发震区,而20-30km深度则是主要发震层次。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地区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其潜在震源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毛玉平  吴伯黔 《地震研究》1997,20(4):438-446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区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运动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 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源(洪积台地),平缓黄土塬(洪积扇裙),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正倾滑活动的控制,盆地带南缘断裂带除产生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外,还由盆边向盆内扩展,并导致盆地带另一侧向北扩张,此活动格局控制和影响了盆地带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可作为研究活动构造及评估地震危险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共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云南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学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湖泊涨缩的新构造运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兆恩  林秋雁 《地震》1993,(1):29-40,52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5000m。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大幅度的隆起,迫使湖泊出现了大规模的退缩及迁移。新的湖泊不断产生或扩大,古老的湖泊又不断消亡或缩小,形成了湖泊变化与构造活动周期的对应性。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别是活断层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高原≥4km~2的367个湖泊进行了卫片解译,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独山子地区各种地貌单元类型的实测和考察,分析讨论了其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该区的构造新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垂直上升作用占有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分布的大量文化层,河流变迁等资料进行的分析对比,定了各盆地的现代凹陷中心,研究了该地区的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危险区的关系。这对拓宽烈度区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陈伟光  张虎男 《地震地质》1991,13(3):213-220
本文发表珠江三角洲地区14个不同时代的地貌体的年代数据,并据此初步探讨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运动的幅度和速率  相似文献   

14.
天津滨海新区新构造分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新区地震活动的分区分布特征受到黄骅坳陷新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黄骅坳陷内沉降中心的变迁、构造带的形成,断裂活动时代及玄武岩喷发年代,都反映出本构造单元在新构造时期由南向北规律性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震区野外考察和分析总结本组地震破裂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震区的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和弹性理论,从现代构造运动的观点,探讨了本组地震破裂的成因,尤其是两次主震在破裂方面的联系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自1985年至1989年,震区以2.1厘米/年的平均速率向北37.4°东方向水平推挤了0.64米;②与此同时,它还兼有绕铅垂铀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其平均角速度为9.4×10^-8度  相似文献   

16.
地块活动与成组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构造的成块性与中国地震活动的成组性构成中国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地震成组划分的结果和地块划分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块与成组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大部分强震分布于地块边界断层上,成组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块体活动有关.由成组地震震中分布图表现出来的地块活动方式主要有4种:单缝式活动型、单地块活动型、多地块活动型和地块内部活动型.地块活动频度以单缝式活动型为最高,在成组地震中则以单地块活动型为多.大陆内部各地块的活动性有差别,东部比较活跃的地块有太行山和华北平原地块,西部比较活跃的地块有川滇和昆仑-松潘地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GEM10C的前50阶系数,计算了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应力场.通过对全球重力异常、应力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间的关系.对各板块在地幔对流作用下受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表明,板块的运动主要由低阶应力场决定,板块底部多个地幔对流体(而不是一个以洋中脊为对流上涌中心的单个地幔对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现代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GEM10C的前50阶系数,计算了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应力场.通过对全球重力异常、应力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间的关系.对各板块在地幔对流作用下受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表明,板块的运动主要由低阶应力场决定,板块底部多个地幔对流体(而不是一个以洋中脊为对流上涌中心的单个地幔对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现代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地震资料分析,发现西藏地区发生6.5级以上地震均与太阳黑子活动的低谷和峰区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豫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广仁 《地震研究》1998,21(1):82-87
本根据地震地质和地震分布条带,把豫北地区从西至东分为弱,中,强三个区段。由于区域地壳深部主断裂和大震活动的牵动作用,是造成本地震活动的重要原因,因而从区域地壳块体活动背景上探讨了本区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趋势,中还指出,豫北西部太行山区的林县-薄壁地震带,虽不具有强震构造背景,但小震年月频率多寡和震群活动,却能反映了大区域地壳应力场强弱,亦可作为判断区域性地震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