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草滩沟群、丹凤岩群火山岩对比及其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耀 《西北地质》2002,35(3):59-66
通过北泰岭造山带西段凤县地区1:5万辛家庄、红花铺幅区调填图及前人成果,对位于秦岭岩群南北两侧的丹凤岩群和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认为二者均属亚碱性岩系之钙性-钙碱性系列;前者为中-基性岩组合,显示了岛弧外侧-边缘海型的构造背景特征;后者为中-酸性岩组合,具弧后盆地拉张裂谷活动背景特征。为探讨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祁连造山带中段雾宿山群的构造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与周边区域地质背景的对比研究,探讨兰州西南一带雾宿山群的形成环境、构造属性及构造意义。雾宿山群主要为一套形成于中晚奥陶世的以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及英安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的岩石组合,经受低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弧前构造环境。综合分析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西侧拉脊山构造带及北祁连造山带的对比,初步认为雾宿山群可能不是拉脊山构造带的东延,而是北祁连南缘岛弧带在兰州西南一带延伸的构造残块。雾宿山群构造属性的厘定,对祁连造山带的东延问题、祁连与秦岭造山带的交接关系及祁连造山带中东段构造格局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着重探讨了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岩体的成因,认为凤凰山岩体为复式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慢碱性玄武岩浆,成岩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和岛弧环境,成岩过程中经受了钙质围岩的同化混染。  相似文献   

4.
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处于秦岭造山带东段核部,其由多个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有着各自独立的建造特征、变形变质和构造演化序列的构造地层地体,经多次聚合后拼贴并焊结为一体的复杂构造带。研究该矿带成矿作用和在不同时代岩浆岩、主要脉岩、围岩蚀变、微量元素及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元素富集变化规律,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灵溪岩体由细粒、中细粒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副矿物组合属磁铁矿-磷灰石-钛铁矿型.其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Ⅰ"型花岗岩特征,与Cu、Pb、Zn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是在岩块滑脱作用下被动就位形成的.单颗粒锆石同位素年龄为(111.1±1.4)×106 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北衙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然后提出了地质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据此在矿区内圈出了若干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研究和勘查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统计和研究,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矽卡岩型金矿床地质勘查与研究的进展和问题。认为,无论是矽卡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构造背景、物理化学条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还是含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都与碰撞造山成矿模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8.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侵入岩特征及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辽宁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探讨了其源区有原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9.
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地壳不同结构层之间化学组成(含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可以称为地壳化学结构,地球化学参考模型(GERM)能够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地壳化学结构(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据此提出了反映地壳演化特征的蛛网图标准化方法。对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尝试发现,造山带总体上具有物质组成分异较弱的特点;造山带及邻区太古亩结晶基底太华群、崆岭群的化学组成都不能代表全部的下地壳,可能仅代表了下地壳上部,而大别群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熟化过程。通过对造山带地壳化学结构的分析,指出铕负异常可能并非为地壳拆沉作用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岩石圈化学组成的编图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岩石圈化学结构的思路出发,提出了编图的3个地球化学指标(铅同位素组成、T2DM和同位素年代学)和表示方法。以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例,同位素组成图可以反映构造分区和地壳生长历史,对造山过程和深部壳幔相互作用也有明确的显示;结合地质年代学的资料,化学结构平面图具有反映时空演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找矿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建平 《云南地质》2006,25(4):384-386
构造地球化学是构造地质研究与地球化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地质建造和构造的物质组成特征、地质构造作用与元素活化迁移、分散富集的关系、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构造地化找矿(构造化探)是运用构造地球化学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找矿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要素及其在区域化探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要素的新概念。对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要素进行分类和建立判别标志并分别命以定义。指出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推断解释中,以发掘各类特征要素的地质意义做为指导思路,达到获取更多地质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地化特征及构造意义倪志耀,卫管一,周济元(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吐哈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意义1地质特征吐哈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北至乌鲁木...  相似文献   

14.
安徽肥西中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制约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合肥盆地南部安徽肥西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包括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和周公山组,主要由砂岩组成。虽然初步研究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但是,进一步限制物源区类型、建立和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清大别山造山带和华北陆块作为物源在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根据砂岩主元素、REE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主要是杂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主元素含量比较接近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砂岩非常一致的REE模型,基本显示了同一的物源和相同的构造背景。REE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肥西地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为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大别杂岩的影响比较局限,更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质。同时,在中生代,大别山造山带的物源没有影响到华北陆块南部沉积。Th-Co-Zr/10和Th-Sc-Zr/10判别图以及微量元素比值都支持碎屑岩的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这不仅验证了已有的结论,同时也揭示了在造山带周缘盆地中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构造背景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藏撞多勒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侧燕山晚期火山—岩浆弧带,经历了多阶段复合造山作用,各类地质体和构造形迹复杂多样。本文在总结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基础上,分析不同地质体中元素的背景值、标准离差、富集系数、变异系数。依据地球化学示踪作用原理,运用多元素背景值推断主要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构造形迹,制作As、Sb、Hg元素组合及Cr、Ni、Zn元素组合的衬值累加图分别解译构造和岩浆岩,厘清宏观地质体与微观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地层划分、地质体圈定和断裂追踪,对区域地质填图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区域成矿特征及有关找矿突破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昆仑经历了复杂的造山过程和构造、岩浆、沉积作用,金属成矿条件优越。以区域构造和成矿作用特点为基础,区域自北而南可划分为4个构造—成矿带。近年来,国土资源调查等工作在东昆仑地区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发现了较多新的矿产地。本文分析了东昆仑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区域矿产等特征,研究了近年新发现矿床的成矿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东昆仑区域矿产勘查突破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福建将乐盖竹洋绿片岩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家龙 《福建地质》2001,20(4):177-184
通过1:5万夏茂幅区调,在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带中段,首次发现一套中无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组合,即盖竹洋绿片岩。通过对这套绿片岩组合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特征等多方面与闽东地区中元古代绿片岩组合的对比和探讨,发现二者特征基本一致,据原岩建筑等推论,这套绿片岩组合是在中元古代地壳拉张减薄的环境下,幔源物质沿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海底裂隙侵位喷发,同时接受间断性海相钙硅质,砂泥质沉积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新金厂金矿床北部的浅变质碎屑岩带中发现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该带处于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带中,东西延伸数百千米,从已发现的金矿床(点)所具有的特定的层次、相似的构造控制条件、相似的矿化特征、相似的矿体特征、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阐明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指出该带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