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纳米荧光粉Y4Al2O9:Eu^3 ,用X射线粉晶对其进行了物相鉴定,表明在900℃已经得到纯相的Y4Al2O9产物,并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貌和衍射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得到的产物为纳米粉末态晶体,产物Y4Al2O9:Eu^3 粒径均匀,大致在20-5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0nm。并用荧光光度计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光谱表明Eu^3 在 Y4Al2O9晶格中占据两种不同的位置。用λ=254nm的紫外光激发了Y4Al2O9:Eu^3 时,产生两条发光谱带,即由于^5D0→^7F1的过产生在峰值λ=590nm处的橙色发光带,和^5D0→^7F2跃迁在峰值λ=610nm处的红色光带。  相似文献   

2.
矿物发光材料CaS:Mn^2+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殿超  曹林等 《矿物学报》2001,21(2):208-212
以方解石为原料,使用硫化助熔剂法合成了CaS:Mn^2 磷光体,根据荧光光谱,详细探讨了矿物杂质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指出在矿物材料CaS:Mn^2 体系中,某些杂质离子拓宽了基质的激发带,有利于基质吸收能量及基质-→Mn^2 发射中心的能量传递,但Fe^2 、Co^2 、Ni^2 等离子降低了Mn^2 的发射强度,尤其是Mn^2 与它们形成的成对离子中心或离子晶簇,降低了局域对称性,放宽了Mn^2 跃迁发射的选择定则,加速了材料发光的衰减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萤石(fluorite),化学式为CaF2,等轴晶系,O5h-Fm3m,其晶体结构可以看作Ca2+呈立方最紧密堆积,F-占据全部的四面体空隙。Ca常被稀土元素(RE)取代而具有荧光性能,且吸收能量能力强、发光效率高、发射波长范围广、理化性质稳定。因此,萤石是发光材料的一种很好的基质,长期被用作掺杂离子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岸沉积物再悬浮期间所释放溶解有机物的荧光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采自厦门湾九龙江人海河口的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室内再悬浮模拟实验,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研究了再悬浮过程中从沉积物中释放出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征,同时通过与相应站位沉积物间隙水和底层水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河口近岸海域的沉积物再悬浮作用作为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来源之一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对给定站位,CDOM相对荧光强度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分布变化非常一致,均为间隙水最高,再悬浮次之,底层水最低;站位之间,底层水和再悬浮水样中CDOM相对荧光强度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从海端向河端增加的趋势明显.EEMs分析表明,各样品中均存在类腐殖质荧光与类蛋白质荧光团,且模拟实验也表明再悬浮作用可释放类腐殖质与类蛋白质荧光物质到底层水中,表明底质再悬浮将是近岸水体中CDOM的一个重要来源.与相应的底层水相比,间隙水的荧光峰(如峰A/C)的位置发生红移.再悬浮样品中EEMs的荧光团同时表现出相应底层水和间隙水的特征,但是荧光峰(峰A和峰C)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更接近底层水中相应荧光团,与间隙水相比,则发生谱峰位置的蓝移.近海端样品中荧光峰M明显,随着盐度的降低,底层水和再悬浮水样的γ(M/C)值逐渐降低,且海源的峰M由海端向河端逐渐消失,表明峰M属于海洋自生来源.本研究区域DOM的荧光指数在1.61~1.93之间,表明近海端样品DOM主要为生物来源,而近河端样品DOM主要为陆源输入,或者为陆源与生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稀土元素荧光分析化学领域在1962-1996年间的进展作了全面的评述。展示了利用稀土离子的直接荧光,稀土-无机配体配合物的稀土离特征荧光、稀土配合物的配体荧光。稀土-有机配体二元配合物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稀土-有机配体三元配合物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稀土“共发光”体系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以及β-环糊精增敏下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等稀土离子的溶液荧光进行了稀土离子荧  相似文献   

6.
萤石掺杂Eu在还原气氛下灼烧可制备出发蓝色荧光的萤石 :Eu2 +晶体 ,该体系的发光为5d→ 4f跃迁发射。在萤石 :Eu2 +体系中对称程度较高的 [0 11]方向发现Eu或F点缺陷 ,但其对发光体整体发光影响不大 ;对发光有重要作用的是对称性较低的 [ l12 ]、[0 13]方向的Eu2 +及F晶簇。Eu2 +晶簇与基体界面会产生定域能级  相似文献   

7.
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烧石膏和硬石膏的红外光谱。在晶体结构资料基础上,对石膏和硬石膏分别进行了因子群分析和位置群分析,其结果清楚地表明,理论预测的光谱与实测光谱相当一致。根据烧石膏的红外光谱和位置群分析的结果可以肯定。SO4^2-离子的位置对称性不可能是D 2,只能为C2或C1。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石膏--烧石膏和烧石膏-硬石膏之间的热转变温度分别为80-100℃和350-400℃。  相似文献   

8.
钨酸铅晶体是一种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缺陷丰富,蕴含着利用掺杂产生新效应和开发新功能的广泛可能性。探讨了不同浓度La3 掺杂对于钨酸铅晶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如热释光、X射线激发发光、光致发光等。La3 掺杂有效地抑制了陷阱中心,使发光受到强烈的抑制,在高浓度掺杂的钨酸铅中,激发机制有所改变,通过XPS测试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浓度La3 掺杂机制。低浓度掺杂中,La3 取代Pb2 ,形成缺陷复合体[2(La3Pb ).-(VPb)″];高浓度掺杂晶体中,La3 离子不但占据Pb2 位置,而且也会占据W6 位置(La3W ),产生La3 的自补偿机制,形成La3 的自补偿对[(La3W )-(La3Pb ).]-(VO)..或缺陷聚集体[3(LaP3b ).-(La3W )]。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还原气氛下制备了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2 ,Dy^3 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物相鉴定,表明在1050℃已经得到纯相的SrAl2O4产物,1150-1400℃物相没有改变.仍是SrAl2O4相.研究了灼烧工艺、铕和锶的比值、硼酸的加入量、激活剂铕和镝的比值、基质元素铝和锶的比值等条件对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2作还原气氛,灼烧温度为1200℃,恒温2h,然后随炉自然降温的生产工艺,可制备出发光性能优良的长余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萤石中氟化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家义 《岩矿测试》2007,26(5):419-420
采用偏磷酸钠作熔剂制备萤石熔融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萤石中的氟化钙。考察了偏磷酸钠作为熔剂和稀释剂对萤石的熔解能力。方法经萤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