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鸿祯 《地质论评》1943,8(Z1):183-184
中国泥盆纪含鱼层之层位,久为学者注意,此层在云南东部,分布颇广,如在昆明附近,此层常直覆较老地层之上,且其上每即为石炭纪灰岩,所产鱼化石,植物化石,及岩性与湖  相似文献   

2.
张丽旭 《地质论评》1948,13(Z2):185-198
日人在台五十年之地质工作成就颇多,除各机关及各公司未公开之报告文件置之不论外,单就过去在各种杂志与公刊所发表之地质论文而言,其数已达千余篇之多。其前半期之调查工作尚未脱离概查之境域,进步比较缓慢,由旧总督府殖产局矿务课历次编辑之全省地质矿产图及其说明书中,即可窥其进度。但是近二十余年来,由于台湾  相似文献   

3.
关于华东志留、泥盆纪含鱼层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嘉龙  毕德昌 《地质科学》1976,11(2):189-191
华东地区在古生代主要有两个含鱼层位:一为泥盆系上部的五通群,含胴甲鱼、总鳍鱼以及植物化石,其时代经长期争论渐趋统一,改变了以往根据植物化石划入早石炭世的看法;另一是志留系上部(?)地层,即江苏的茅山群和浙江的唐家坞群,所含化石除胴甲鱼外,还有属于无颌类的异甲鱼和最近划入硬骨鱼纲的棘鱼类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4.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7-69
中国南部之泥盆纪海侵,在下泥盆纪时,似犹未大片淹及粤境。中上泥盆纪时,向所知者,亦仅在省境西南部及北部有深海相或浅海相地层之存在。民国十六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诸先辈在花县赤泥圩附近,曾有志留纪地层之绘述,今春笔者偕中山大学地质系同学黄国贤等数人,前往查勘,曾在其处采得上泥盆纪化石数种,因知该地层之时代,实系(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泥盆纪之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泥盆系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并蕴藏着丰富的沉积型矿产和化石能源.对中国泥盆纪地层的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精细解析,有助于我们重建加里东造山运动之后中国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了解特定区域内地层的基本序列及关键层位空间展布信息,对恢复不同地域的构造、气候环境背景和探寻泥盆...  相似文献   

6.
赵文金  朱敏 《地学前缘》2014,21(2):185-202
中国志留纪的鱼类化石具有特征独特、门类齐全、产出地点及层位多、出现时代早等特点,这些化石材料不仅为探讨颌的起源、有颌类冠群的起源与早期分化、硬骨鱼类的起源、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等演化生物学课题提供了关键资料,而且为中国志留纪含鱼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些重要地质界线的确定等地层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文中总结了1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志留纪鱼类化石组合,包括温塘组合与塔塔埃尔塔格组合(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坟头组合与依木干他乌组合(特列奇中期)、茅山组合(特列奇晚期)、庙沟组合(温洛克世侯墨期)、扬子组合与克兹尔塔格组合(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早-中期)、红庙组合(卢德福特晚期)、廖角山组合与羊路沟组合(普里道利世),据此证实了志留纪的浅水海相红层在华南扬子地区主要有3个层位--特列奇阶下部(下红层)、特列奇阶上部(上红层)和卢德福特阶中下部(罗德洛统红层),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的一套古生代含鱼化石红色岩系的划分、对比与时代归属,并对基于鱼类化石组合辅以化学地层学手段在华南不同相区开展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云南泥盆纪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回归分析对云南省十三个泥盆纪剖面作了系统的数字计算.这个方法是肖(Shaw A.B.,1964)首次系统地应用于地层对比,它主要是通过对化石层位的回归分析求出不同剖面的相对沉积速率,作为地层对比的根据.这种对比被认为近似于时间对比.因为笔者是首次尝试,感到正确应用这种方法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也看到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是前进了一步,为我们能科学地作地层对比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所依据的地层资料,大部分是云南地质工作者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但这些资料原不是为了作数学对比的专门资料,所以不完全符合作数学分析的要求,可以预见分析中会有很大误差.笔者的目的是尝试用前人的资料作数学分析,看能取得多大效果.初步看来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泥盆纪地层概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甘肃省的泥盆系包括海相及陆相两大类型。海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北部的北山及南部的西秦岭两个地区;陆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区。从古生物群及沉积岩相特征可以看出,北山北部(马宗山以北)的海相泥盆系与新疆准噶尔、内蒙古及大、小兴安岭等地类同,说明当时是处于同一个海域,而北山南部(红柳园一带)及西秦岭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泥盆纪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杰  胡宁  冯少南 《地质论评》2000,46(5):454-455
海南岛是否存在泥岔系?是该岛及华南地区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由于没有直接的古生物依据,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该地区不存在泥盆纪沉积。但亦有学者根据早石炭世早期化石的存在,推测其下伏地层可能为中—晚泥盆世。这一地质时期记录的长期不确定,极大地影响到对该岛和华南地区区域地质发展史和大地构造性质以及构造演化等问题的正确理解,也影响到冈瓦那大陆离散和亚洲大陆增生等地质理论的科学阐述。近年来,我们采获较丰富的牙形刺化石,从而肯定海南岛确实存在泥盆纪地层。标志着对这一疑难地层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华南泥盆纪生物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长期以来就以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美而著称于世。总的来说,华南泥盆纪沉积,可以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发育特征和生物群面貌,进一步划分为东、西两区:西区包括西藏、滇西、川西、西秦岭和昆仑山南坡一带,主要是冒地槽类型的海相沉积,与下伏志留系呈整合接触,产大量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东区包括龙门山地槽和康滇古陆以东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属于地台型沉积,产丰富多种的各门类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13.
陆相泥盆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地层分区及河西走廊—六盘山地层分区(图1),系指位于石炭系杜内阶之下和下古生界之上的一套以灰绿—紫红色砂砾岩为主的山麓、山前河湖相沉积,前人曾称“老君山砾岩”,或“老君山系”等,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古生物可分为中泥盆统老君山群及上泥盆统沙流水群。本文主要据甘肃、宁夏、青海的区域地质调查以及石油地质、煤田地质和王振民、王瑞龄、周良仁、沈光隆等整理的有关资料。老君山群的命名地点在民乐老君山,岩性与肃南石窑沟剖面相似,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砂砾岩、砂岩、火山凝灰岩,上部为褐红、灰绿色红砂岩,厚度大于1000米。在北祁连山分区的靖远县永安堡雪山地区,周文昭等(1964)所测剖面层序为:  相似文献   

14.
宁夏纳缪尔期含鱼地层新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宁夏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为海陆交互相,富含植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在这套地层的上部首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鱼化石,为该套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鱼群化石在中国石炭纪亦是首次发现。初步研究表明,该鱼群包括古鳕类(palaeoniscoids)和软骨鱼类中的近似于Listracanthus化石。根据埋藏特征推断,这些鱼类的沉积环境为近岸滨海,但可能非原地沉积。建议在宁夏采用土坡组作为岩石地层单位来代表本区原定为“靖远组”和“红土洼组”的地层,而仅将靖远阶作为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5.
广东泥盆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5,10(1):27-34
广东泥盆系除奥东区全由碎屑岩组成外,粤西,粤北和粤中区均具有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碎屑岩(或硅质岩)呈不等厚互层的二元结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的分界为标志划分为1个群(桂头群)13个组(杨溪组等)和5个段(石角咀段等)共19个岩石地层单位,广东泥盆纪海水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西一东方向进、退,形成的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延展中具有明显的穿时特征,沉积时间自西而东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16.
莫柱孙  刘成湛 《地质论评》1951,16(1):128-128
广东之泥盆纪地层素被目为只有零星之分布,惟经近年来调查之结果,其在粤省实亦颇为发育。据目前所具之知识,下泥盆纪在广东仅有陆相地层,中泥盆纪EIFELIAN期海水开始上侵,但直到GIVETJAN期为止,其范围恐未越过徭山山脉之东。  相似文献   

17.
赵家骧 《地质论评》1942,7(Z2):131-144
中国西南部二叠纪玄武岩系早见前人报告,惟其确切之时代及其为陆成抑系海成诸问题,即说者各异。今兹地质工作渐详,且与玄武岩系关连之铜矿亦著於西南,爰将有关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讨论了含Tsunyiella的地层时代和这些地层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根据鄂西下寒武统高肌虫建立了2个化石带,上带Qingquanella hubeiensis带,下带Tsunyiella带,下带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分别是T.xianrenqiaocnsis亚带和T.luna huangshandongensis亚带,下亚带可与筇竹寺阶上部相对比,上亚带与滇东Yunnanaspis-Yiliangella带相当;Q.hubeiensis带则与Dvepanuvoidos带相当。并认为鄂西岩家河组和新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相当于滇东筇竹寺阶下部无三叶虫带的时代。本文共描述了2个新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19.
同号文 《地层学杂志》1996,20(1):23-28,T002
衡阳市郊五马归槽始新世鱼化石保存在黑色湖相纹层中。根据纹层序列的对比,发现该地的鱼化石均为同一层位;根据鱼化石在纹层序列中的具体位置及鱼化石的保存状况,笔者推测鱼群的死亡并非由于季节更替,而是由气候干旱引起的湖水盐度升高所控制;黑白纹层的变化是由大气降雨所致。  相似文献   

20.
湖南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及相邻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层裸露良好,是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湖南泥盆纪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湖南泥盆纪的层序划分、海平面变化及全球对比,从而解释泥盆里各沉积层序的形成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