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虾亲虾的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氧的存在是对虾进行呼吸的前提,而呼吸又是对虾生命活动的基础。溶氧量高则促进其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低则成了限制因子。因此,对虾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不仅在对虾的生理和繁殖的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亲虾育苗与越冬过程中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借此计算亲虾运输、暂养、饲养、越冬等的放养密度,也可以为深入研究虾在氧不同分压下的呼吸、代谢以及窒息等情况,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尤其对当前如何强化培育越冬亲虾,如何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海捕亲虾,提高产卵率,减少不必要的死亡,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资料的报道,所以对此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cm,体重在(1.82±0.21)g.在25℃条件下,试验设置0、2、4、6、8、10、12共7个盐度梯度.在试验设置的盐度范围内,在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由此可以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在2左右.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也随之上升,Turkey HSD test发现,在对照组、2、4和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明显(P<0.05).超过0~6的盐度范围时,盐度对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南美洲鳗鲡(Anguillarostrata)的耗氧率及其对水温、低溶氧、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耐受性,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鱼类呼吸装置测定其耗氧率和窒息点,以黑仔鳗为试验材料,探索其对水温、非离子氨、亚硝酸盐耐受性。结果表明,南美洲鳗鲡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昼间耗氧率为(86.46±37.77)mg/(kgh),夜间耗氧率为(123.58±22.56)mg/(kgh),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15—30°C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耗氧率和水温的回归方程y=–0.1316x2+9.4507x–13.712(R2=0.9993);南美洲鳗鲡的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耗氧量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大,耗氧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2321x0.8334(R2=0.9979);在水温25°C时其窒息点随鱼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均重10g、40g和160g的鳗鲡窒息点溶解氧浓度分别为(0.98±0.25)、(0.46±0.06)和(0.32±0.02)mg/L;13—29°C为南美洲鳗鲡的适温范围,25—29°C为其生长适宜水温,在一定范围内的短时低水温或高水温环境对其损伤是可逆的;水中非离子氨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12.22mg/L和1.22mg/L,亚硝酸盐氮对南美洲鳗鲡的LC50和SC分别为61.68mg/L和6.17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温度和体重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耗氧率、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总氨氮浓度0—8.61mg/L范围,随着氨氮浓度增加,大口黑鲈幼鱼耗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为0.338mg/(g·h),窒息点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影响显著(P0.05);在13—33°C的实验温度范围,随着温度升高,耗氧率先增加,在29°C时达到峰值0.392mg/(g·h),随后出现下降。在体重6.66—15.87g范围,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下降,最低值为0.112mg/(g·h);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夜均0.214mg/(g·h)日均0.199mg/(g·h),二者差异显著(P0.05),并在2:00—6:00和18:00—20:00时间段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鳗鲡为对象,研究澳洲鳗鲡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耗氧率、窒息点、对水温、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的耐受性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昼间与夜间耗氧率都随体质量增大而下降。但昼夜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5—30°C,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并得到了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耗氧率和水温回归方程。在水温25°C,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窒息点溶解氧浓度随体质量增大而下降。14—29°C为澳洲鳗鲡适温范围。具体来说,25—29°C为白仔和黑仔最适生长温度, 23—29°C为幼鳗和成鳗最适生长温度,随体质量增加对水温的耐受性增强。水中非离子氨对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5、7.96、2.94和2.62 mg/L,安全浓度为0.24、0.80、0.29和0.26 mg/L,可见黑仔的耐受性最强。亚硝酸盐对白仔、黑仔、幼鳗和成鳗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7、63.80、691.89和885.12 mg/L,安全浓度为5.21、6.38、69.19和88.51 mg/L。因此,随体质量的增加,澳洲鳗鲡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犬齿牙鲆幼鱼呼吸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犬齿牙鲆幼鱼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耗氧率以及窒息浮头现象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犬齿牙鲆在适宜温度范围,呼吸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其呼吸频率为60~100次/min。耗氧量与鱼体重正相关,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符合M=1.8469W0.8317(r=0.9116)模式。其耗氧率随温度和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水温20℃左右,体重108g的犬齿牙鲆24h平均耗氧率为1.6676μg/(min·g),明显低于褐牙鲆(体重69.3~151.4g)耗氧率2.68μg/(min·g)和大菱鲆(17℃体重70~110g)耗氧率3.4667μg/(min·g)的水平。其耗氧率白天为1.824μg/(min·g),夜间为1.511μg/(min·g),白天耗氧率是夜间的1 21倍,昼夜差异明显。犬齿牙鲆20℃半数死亡窒息点耗氧率为0 747mg/L,全部死亡窒息点耗氧率为0 569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停食法,在水温(24.0±0.2)°C、p H(7.61±0.04)条件下开展了氨氮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体长(4.29±0.32)cm,体质量(1.80±0.12)g]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氨氮质量浓度胁迫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氨氮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7.922、6.034、4.237和3.371mg/L;(2)鳃是氨氮攻毒日本沼虾的重要靶器官,氨氮对日本沼虾耗氧率的影响具毒物兴奋效应,0.225mg/L为该效应达到峰值的氨氮质量浓度,0.337mg/L为该效应被终止的氨氮质量浓度临界阈;(3)在对日本沼虾耗氧率的影响具毒物兴奋效应的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内,日本沼虾的窒息点随氨氮质量浓度的梯次升高渐次呈稳定、略增、再稳定之态势,氨氮质量浓度0.112mg/L为致该虾窒息点发生显著改变的临界阈,该实验组窒息点含氧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水温和不同规格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彩虹明樱蛤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0℃时,水中DO大于临界值5.00mg/dm3时,彩虹明樱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分别为2.01×10-3(m/m)/h和16.73μmol/(g.h);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mg/dm3,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随着耗氧停止而停止。  相似文献   

9.
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鱼类苗种运输和养殖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究了20、25和30 ℃水温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珍珠龙胆石斑鱼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体重范围为53.6~84.5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5种海水养殖鱼类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水温下的耗氧率,豹纹鳃棘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5、0.21和0.31 mg/(g·h);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08、0.15和0.16 mg/(g·h)。同水温下窒息点,驼背鲈为最高,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1.00、1.12和1.21 mg/L ;珍珠龙胆石斑鱼为最低, 20、25和30 ℃水温下分别为0.19、0.24和0.25 mg/L。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呼吸与异常呼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对栉孔扇贝呼吸与异常呼吸研究的初步结果。栉孔扇贝成贝(平均壳高6.4cm)的呼吸表面为9.75cm~2/g湿肉,鳃纤毛在12ppm的呋喃西林海水溶液和50ppm的青霉素海水溶液中剧烈收缩。在密闭容器中,用温克勒法测出成贝软体的平均耗氧量为0.044ml/(g·h),幼贝(壳高1.9—4.2cm)软体的平均耗氧量为0.058ml/(g·h),面盘幼虫(壳长145.5μm)平均日耗氧量为0.0134μl/个,其窒息点为4.0ml/L。 成贝离水12h后死亡率为5.6%,体重减少16.2%;幼贝离水6h以内无死亡个体,贝苗(壳高1cm)离水4h后死亡率为15%;稚贝(壳高400—600μm)离水后1h的脱落率为33.3%。  相似文献   

11.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森  王芳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6,30(12):92-96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 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 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 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 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 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 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以人工越冬的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为材料,以切除亲虾单侧眼柄的方法配合适当的生态条件,给予优质的饵料和精心饲养管理,促进亲虾提前成熟产卵,并培育出虾苗。亲虾越冬的存活率为52.91%。手术后亲虾存活率和促熟率分别为65.74%和59.12%。手术后10天即有一尾亲虾促熟产卵,大批成熟产卵是在手术后第25天。产卵后的亲虾经过4—7天的培育又能恢复成熟多次产卵,最多的产4次。从亲虾初次所产的卵径大小、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成活率都与海区亲虾相接近,唯有产卵量比海区亲虾少,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的越冬亲虾个体小,同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远远不如自然海区的生态条件和营养条件等缘故。越冬期间的水温为13.8—16.5℃,海水比重1.020以上。促进卵巢成熟期间的水温为20.3—27.2℃,海水比重为1.017—1.021。投喂新鲜的贝类、小杂鱼虾,投喂量以第二天略有剩余为度。  相似文献   

13.
Zn2+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4±1.3)℃条件下,以体长(33.23±1.66)mm、体质量(0.7893±0.1518)g的日本沼虾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Zn2+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致死效应与其呼吸生理代谢受阻密切相关;(2) Zn2+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493、0.844、0.643和0.464mg/L; (3) Zn2+对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和日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影响的阈值为0.046mg/L,该值为Zn2+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的安全质量浓度;(4) Zn2+对日本沼虾产生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46-0.064mg/L和0.064-0.082mg/L.  相似文献   

14.
以体长(1.932±0.204)cm、体质量(1.386±0.055)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mg/L、pH 7.30±0.01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氨氮对蝌蚪的急性攻毒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氨氮质量浓度胁迫下棘胸蛙蝌蚪的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蝌蚪对氨氮急性攻毒具明显的运动避毒行为,濒死个体的背部皮肤和肝脏均具明显的色变症状;(2)氨氮对蝌蚪的急性致死率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24h、48h、72h、96h LC50依次为177.5、151.7、148.6和146.8mg/L,毒性时段蓄积程度系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4—48h、48—72h、72—96h的时段MAC值分别为84.04%、10.1%和5.86%;(3)蝌蚪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其中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为9.80mg/L实验组,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2.45mg/L实验组(P0.05);(4)氨氮对蝌蚪呼吸耗氧具低毒兴奋效应,其夜均、昼均和日均耗氧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均为4.90—7.35mg/L(P0.05),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14.70mg/L实验组(P0.05),窒息点含氧量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谷底出现于4.90mg/L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仅为9.80mg/L实验组(P0.05);(5)实验期间,蝌蚪氧氮比(O:N)波动于18.87—25.34之间,昼均和日均氧氮比(O:N)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依次呈"上升—稳定—下降—再稳定"之趋势,两者的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90—14.70mg/L和4.90—9.80mg/L,夜均氧氮比(O:N)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出现于7.35mg/L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呼吸与个体大小、氧张力、温度和盐度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个体增大,单位个体的耗氧率增加,但单位干重的耗氧率降低。软体干重(X)与单位个体的耗氧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Y=0.781X~(0.391)表示。随着氧张力降低,小个体的耗氧率降低得快,窒息点高于较大个体;温度由8℃升到28℃,耗氧率逐渐升高;盐度由15增到35,耗氧率达最大值,高于35(盐度为40),耗氧率又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耗氧率和排泄(NH4-N)率的影响,实验在投饵后6h,静水(盐度32)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不同规格(壳高1.6~4.8cm,软体部干重0.0342~0.6908g)的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2.35mg/(g·h).排泄率总平均值为350.89μg/(g·h).墨西哥湾扇见的耗氧量和排氧量都与扇贝体重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10~28℃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扇贝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继续升高到31℃时,耗氧率反而下降.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扇贝的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泄率的影响都可用指数方程表示.本实验证实,高温(31℃)将进一步提高墨西哥湾扇贝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量(O)和排氨量(N)与温度(t)、扇贝软体部干重(W)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587.804+36.787t+1697.864W;N=-92.344 9+4.534 1t+276.781 8W.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 6和0.8035 ; F检验表明,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F>F0.01).  相似文献   

17.
以没有放流幼虾的1987年的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和8月份幼虾数量比值(109)为系数(a),以ni=axi式(ni是i年自然补充量,x_i是i年河口区仔虾相对数量),估算胶州湾中国对虾有关年份自然补量。将各年8月份幼虾数量(Ni)扣除自然补充量后,再按捕捞系数(k)为0.75,以Ci=(Ni—ni)k/R式估算放流虾的回捕量和回捕率(C)。结果表明,1985,1986和1988—1990年回捕率分别为16.05,11.23,8.49,13.69和17.40%。对虾放流增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水装置测定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稚虾 (Litopenaeusvannamei)耗氧率昼夜节律的影响。实验水温为 2 5℃± 0 .5℃ ,实验虾规格为 (2 .2 6 6± 0 .0 13) g。实验结果表明 :1、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稚虾耗氧率的高峰和低峰发生的时间产生影响。正常组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多发生在夜间 ,低峰多发生在日间 ;去眼柄后 ,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和低峰则大都发生在日间 ;2、去眼柄对虾的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正常对虾夜间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日间 34.79% (P <0 .0 5 ) ;3、去眼柄对对虾的平均耗氧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规格体重等特质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大弹涂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大弹涂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随大弹涂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体重(W)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相关。温度和体重对大弹涂鱼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F0.01)。随着温度的升高(16—31oC),大弹涂鱼耗氧率明显升高;在31—36oC时,耗氧率从高位缓慢下降;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一直上升到最高。大弹涂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而温度和体重的交替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不显著。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温度下大弹涂鱼平均O︰N比为23.1,呼吸Q_(10)平均值为1.495,排泄Q_(10)平均值为1.798;大、中规格的大弹涂鱼O︰N比值接近,比小规格鱼的O︰N比值低。16—31oC时大弹涂鱼主要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蛋白质其次。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镉暴露对文蛤和四角蛤蜊行为和生物转化功能的影响,将两种蛤分别暴露于含Cd2+浓度为0.05 mg·L-1、0.10 mg·L-1和0.25 mg·L-1的海水中,取样测定其滤食率(FR)、耗氧率(RR)以及组织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显示,除0.05 mg·L-1暴露组文蛤的耗氧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外,其它暴露组的滤食率和耗氧率均随时间明显下降,滤食率下降幅度较耗氧率明显;两种蛤的消化盲囊和鳃丝GST酶活性在各浓度组的开始阶段均呈现上升趋势(除0.05 mg·L-1暴露组文蛤消化盲囊的GST活性无变化外),而GST活性在高浓度组后期明显下降,均明显低于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0.10 mg·L-1和0.25 mg·L-1暴露组Cd2+对两种蛤均造成了明显的毒性效应,两种蛤的滤食行为比耗氧行为敏感,文蛤行为指标和GST酶活性被抑制时间点明显晚于四角蛤蜊,四角蛤蜊受到的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