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讨论会”于1979年9月10日至1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17人,来自全国各地73个单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摘要60余篇,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新疆地区的地质地理工作者多年来科学实践的总结,论文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新疆地区的第四纪冰期划分,第四系分层和新构造基本特征等方面问  相似文献   

2.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东西横跨长白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五十年代以来已陆续出现了这些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报道。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这些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第四纪冰期是经过极其剧烈的争论才得以确立的。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早于1922年,就在太行山东麓及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当时未得到地质地理工作者的承认,他们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期。以后又在长江下游相继找到了大量冰川流行证据,又遭到强烈反对。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李四光教授在安徽黄山慈光寺U形谷壁上发现了确凿的冰川擦痕的证据,并对江西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研究,以大量的确凿事实,对中国第四纪冰期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工作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历史新的篇章,但反对者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其主脊海拔6000-7000余米,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3期冰期,从新到老依次为:拉曲冰期Q3,爬然冰期Q2-3,宁中冰期Q2-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各次间冰期和本区冰期与其他地区冰期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孙殿卿  吴锡浩 《地球学报》1987,9(1):121-13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和加强了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本文从十个方面扼要地综述了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发现和确定了中国第四纪早冰期和中国东部的晚冰期;探讨了冰川和冰缘关系、冰川发育条件;认识了黄土的发育规律是与气候旋回,更确切地说与冰期有成因上的联系。以构造-气候旋回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层法、古地磁法并考虑古土壤、地貌、年龄数据资料等多种因素,补充修订了经典的冰期系列;讨论了第四纪海水进退、海面变化、第四纪下限及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冰川地貌、冰碛残迹及二者关系研究,提供了本区第四纪古冰川发育的多方面证据。神农架地区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三期冰期和两期冰缘期,即松柏冰期、木鱼坪冰期、龙潭冰期、松香坪冰缘期、神农架冰缘期。本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本区第四纪气候地层系列.   相似文献   

8.
赵国斌 《吉林地质》1990,9(3):68-74
根据近年来大量资料和信息及野外实地考察,笔者对第四纪冰期成因进行了讨论,文中引述大量资料表明:米兰柯维奇为冰期形成理论找到了确切的地质证据,天文因素与地壳变动及反馈作用的叠加是目前对第四纪冰期形成原因的最圆满的解释;并对大陆冰流次数与深海沉积所反应的冰期旋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四纪冰期问题,迄今仍然是地质、地理工作者中有争论的问题。李四光教授在他生前广泛的科学活动中,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我国第四纪冰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纪冰川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也获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李四光(1947)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黄汲清(1944)对中国西部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为中国第四纪研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对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大都采用18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华北地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出现、第四纪冰期的来临,被公认为第四纪以来发生的两大事件。用冰期和间冰期来划分我国第四纪地层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所开创并致力研究和极力倡导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冰期间冰期,即从气候地层学观点来划分第四系。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第四纪开始时,出现全球性冰期寒冷气候。此时堆积物及其所产化石组合,为确定第四系下限提供了可靠证据。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也建议,以晚第三纪以来第一次明显的气候变冷作为划分第四系下限的依据之一。也就是承认第四纪开始是一次寒冷的冰期气候。W.H.Zagwijn(1960,1974)根据孢粉资料,将荷兰的雷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新疆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新疆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九月中旬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科研、生产、教学等七十三个单位的代表共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3.
从50年代起,柴达木盆地的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随着石油普查而开展,早期曾划分出盐湖组、巴龙马海系等。70年代青海省地层表和古生物图册的编制中,青海石油局负责柴达木盆地地层分区,他们参考研究程度较高并有较多古生物化石的共和盆地的划分,划定出7个泉组。此外,杨藩等根据微古化石(介形虫、轮藻、孢粉等)特征,与吴锡浩、浦庆余等在昆仑山区所划分的第四纪6次冰期和6次间冰期对比,在盆地内划分出6次寒冷期(淡化期)和6次温暖期(成化期)。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和笔者长期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庐山跨世纪的第四纪冰川之争,介绍了庐山白垩纪以来由S形复背斜-地垒式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山过程、地层岩石分布状况及第四纪冰期时的山体地质结构与地貌;就庐山地区冰蚀地貌与冰期、间冰期沉积物争议问题介绍了观察结果与认识。通过更新世冰期与全新世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形成的地貌与沉积物对比,揭示了二者的显著差异及泥石流与冰碛的不同;阐明了冰期后流水作用对冰蚀地形的强烈改造作用,以及庐山典型的冰蚀与水蚀复合地貌景观。最后指出,庐山第四纪山岳冰川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地貌、特凉的小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特厚特硬的莲沱组砂岩是冰川遗迹保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奠基之地和世界上中低纬度、中低山第四纪山岳冰川遗迹保存完美的唯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沙鲁里山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最佳场所之一。可划分四个冰期,第一冰期为大陆冰盖,第二、三期及现代冰川为山岳冰川;整体反映第四纪地壳不断抬升,气候不断变暖,冰川不断向高山退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秦岭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系国家科技项目之一。由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统所和陕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共同承担。一九八三年九月完成,同年十月十二日至十月十七日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和陕西省地质局主持在西安进行评审通过。该研究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手段先进。所获实际资料较系统、充分。通过研究不仅证实了研究地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而且还查明了第四纪冰川的类型,提出了第四纪冰期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环境的演变, 是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进程的双重控制。在中国, 经近几年对冰川作用和冰期系列磁性地层与气候地层等综合研究, 逐步揭示出第四纪气候变化、侵蚀一堆积过程与新构造运动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同步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此, 笔者之一已据北京地区的第四纪地质资料, 提出了自距今3.4Ma以来构造一气候旋回的概念及其原则性的划分意见。本文拟把研究区域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 进一步就第四纪构造-气候旋回的主要方面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2):140-140
《国际地层表》(2004)中曾取消了第四纪,因而第四纪是否作为一个正式的年代地层单位继续存在、其在《国际地质年表》中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为此,“国际地层委员会”与“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就第四纪的划分问题展开工作,目前“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对第四纪归属问题提出以下两种划分方案:第四纪(系)是《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年代地层单位,其时间延限自晚更新世格拉斯期(Gelasian Age)起(2.59Ma)至今,格拉斯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为其地层划分起点,是新生代中的一个纪(工作组中获6/8赞成票)或亚代(获5/8赞成票)。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兰丁喀里山口和理塘海子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近2Ma来,青藏高原经历过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的研究,对于完善大陆第四纪冰期序列、研究全球变化、认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川东南第四纪冰川之疑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南第四纪冰川遗迹,自李四光教授考察肯定以来,先后有侯德封等、景才瑞作过研究。他们都肯定第四纪冰川在该区曾有发育,且规模之大,遍及鄂西、湘西及桂北,大大超过庐山冰川规模。嗣后,很多地质报告都沿袭此说,有的还划了几个冰期。八十年代以来,笔者多年在川东南地区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客观的地质现象迫使我对该区第四纪地质中的正统观念——冰川活动说产生了怀疑。笔者在此不揣冒昧,提出质疑。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